南夏墅派出所:“协会模式”让群租房实现“规模化”宜居
2022-12-29徐旻
文/图/徐旻
民警对群租房开展常态化安全检查
民警走访租客
走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区南夏墅街道庙桥村,就会发现这里的群租房没有想象中的脏、乱、差。有些是床位月租、拎包入住、一人一卡、刷卡消费,乍一听像是白领公寓;还有些是24小时全天候“管家”服务,专属房间外,共享休闲、会议和运动区域全套配备,似乎是星级宾馆待遇。这是该村在南夏墅派出所的指导下,探索构建区域群租房“行业协会”,以“协会模式”发挥联动共治群租房所形成的“智”理效应。
探索“规模化”厂房式群租房运作规范
庙桥村原为庙桥乡集镇区域,下辖30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村,户籍村民3600人,外来人口超6000人。2.8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积,企业存量超170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庙桥村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非常多,房屋租赁市场需求呈“直线式”发展,其中也存在不少群租乱象。据初步统计,下辖的企业中,就有30多家利用闲置厂房改造成了群租房。
“群租不是一个单纯的房屋租赁问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流动人口管理、安全设施配套、出租房和承租方责任明确、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等问题。”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南夏墅派出所所长于斌介绍说。两年前,武进公安打响了群租房安全管理攻坚战,打出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样板”引领等一系列群租房安全管理“组合拳”,形成了群租房规范管理和综合治理水平的“武进经验”。在此过程中,庙桥村的群租房整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部分经验。
但随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租房市场成了推进全域共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亟待推出更加合理规范的行业标准和管理措施。
“协会模式”发挥治理“群智慧”
召开群租房行业管理协会理事会
“村里现有出租房600余户,其中群租的占144户。”庙桥村党委副书记、社区民警谈仁进介绍道,整治期间,庙桥村对村域内所有出租房按照一户一档进行调查摸底,利用“百姓茶室”多次召开涉及企业和名下有10套以上的出租房房东协商议事会,筹建“组团式群租房样板”管理协会,多家相关企业成为第一批协会会员。协会组建班子,建立章程,实行自筹资金、自我管理,确保正常运作。
金星公寓是此前最受欢迎的群租房,因其基础设施高端智能,且“物业”管理方式接近大学宿舍模式,年轻人都很适应。“在广泛凝聚群租人员共识后,庙桥村以金星公寓为标杆,强化示范引领,突出以点带面,同时通过群租房长效管理联合共治的‘协会模式’,形成村委管理、协会自治的共建格局。”谈仁进说,村党委督促协会完善了各项章程,建立了常态化管理机制。
“协会对会员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统一管理标准,同时对人员管理、合同制定的规范化操作进行培训。”协会理事单位、金星公寓的负责人吴佳玉介绍说,“协会”统一群租房建设标准,会员在严格执行上级安全标准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房屋的特点进行高规格设计。
“黄金范本”释放“黄金效应”
佳乐公寓是协会成立后第一个完成升级的群租房,截至目前,该公寓的94间出租屋全部租完。“屋里除了橱柜和床,空调、热水器、电磁炉也是房东提供的,加装了喷淋、灭火器等,安全性能极高,洗涤区、充电区、休闲区实行分区,整体布局很漂亮,水电锁都采用一卡通,非常便捷,我住着很满意。”年前搬到佳乐公寓的租客陈玉涛说,他的同事们也相继搬过来陪他了。
“目前,庙桥村的群租房长效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人员信息更加清晰,安全措施更加扎实,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居环境也更加优化。”行业协会会长、村党委书记庄伟兴对记者说,庙桥村还将“组团式群租房样板”纳入网格管理重要内容,网格员定期巡查,查找存在问题,督促完善人员信息,强化安全措施。
“协会之外,村里还有许多零散的出租房,房东多为老年人,难以形成系统模式。这一难点主要还得靠‘铁脚板’延伸治理的触角。”谈仁进筹划着能为老年人开设“电话群组”模式,与房东协同发力,因地制宜地筑牢“安居”保障网,让更多的租房客“移居”庙桥,实现“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