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审计项目平台的搭建与实施*

2022-12-29潘春花

智库时代 2022年44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管理系统数据库

潘春花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教育部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明确了方向,教育部令第47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提出高校内部审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信息化建设是高效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是激发审计活力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新时代高校的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范围越来越广,审计信息化手段革新,审计数据量急剧增长,由此可见,审计信息化平台搭建的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智慧审计对高校审计工作的需求

(一)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需拥有大数据思维

新时代下,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作用巨大,前景广阔,智能化与人工智能成为现时期的活跃话题,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审计工作的开展要以人工智能为发展视角,更加注重审计的电脑智能与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协同、共创分享机制。大数据思维应用在审计工作中,利用其进行审计风险管理,对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预判,尽可能的规避潜在的管理及项目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需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审计职能,顺应审计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数据是获取、存储、分析、整合的关键路径,高校审计人员积极加强数字化审计理论及实践研究,运用海量数据进行数字化审计,更好地拓展审计工作的广度、深度,解决审计资源与审计人手之间不平衡的矛盾。在数据模型、数据分析、方法创新等方面发力,将科技强审理念贯穿审计项目始终。更好地促进高校审计人员数字化转型,整体推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数字化运用水平。

(三)高校需优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新时代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越发强烈,高校需要进行系统管理观念转变,从“轻内部审计”到“重经济效益”的思想突变,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速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高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建设,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体系的不断完善,打破传统审计模式思维的局限性,通过高校各部门业务软件端口的接入,进行数据聚集,打造统一的系统规划,使审计方式方法更加多元化,以此来使审计工作的开展跟进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四)高校审计项目平台需依托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和云共享平台

网络数据库(Network Database,以下简称ND),是一种跨越基本数据载体如电脑、服务器等,通过互联网、云系统搭建并运行的虚拟数据库[1]。云计算+网络数据库=云数据库。云计算与网络数据库进行深度融合后,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可靠性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云数据库能够有效增强传统数据库的存储容量及利用率等,为审计项目工作优化传统数据库的后端功能,能够充分满足高校审计人员关于数据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各高校信息中心已有的数据平台,以对接导入的方式将审计所需的数据归集到审计数据库,完善内部审计数据库的数据收集,为高校审计人员分析利用审计数据提供有利条件。

图1 审计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

二、审计项目工作平台的搭建

(一)审计项目平台总体搭建

高校审计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应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顶层设计,进行部署总体规划、分步构建、同一平台、逐步合成的分步思路。通过运行审计数字化平台,结合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审计项目所需电子数据,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单位财务系统,对接单位各部门的业务系统端口,对各独立系统间的逻辑数据穿透和展现,将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行深度融合,如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信息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方便实现多系统数据的交叉对比分析,快速有效发现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审计项目平台功能设计

图2 审计项目平台功能设计

高校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存在一致性,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可以参考国家审计信息化模式。国家金审工程的软件一是分为审计管理系统(0A),二是审计实施系统。根据对审计管理系统(OA)的探究,发现OA系统属于基础资源的数据库,涵盖有法律法规、组织管理、决策指导的审计业务工作,基本实现了审计业务操作模式与审计项目过程信息化。对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业务流程、过程控制和决策分析进行信息化融入,搭建集资源共享、数据分析、审计项目管理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审计作业平台。

图3 信息化审计项目管理

(三)信息化审计项目管理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相对较为复杂,因其专业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其开发建设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全方位操作。最好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牵头,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需求,梳理各类审计项目的操作流程,采取更为便携的信息化手段,支撑教学、科研、管理及咨询工作,建立完善的审计数据平台,实现对数据安全、规范的采集、存储、交换机应用,是实现高校审计项目管理的基础[2]。内部审计项目的开展要按照严格的进程进行,重视审前调查、审计目标合理、审计风险评估充分、审计重点突出、审计内容确定具体,以此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因此必须从审计各流程各阶段入手,加强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

三、审计项目平台的实施

(一)数据平台的管理体系

审计平台的建设,将使数据中心能更好地解决海量审计数据的存储、查询、数据利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审计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规范性、共享性,进一步提升审计数据治理水平,实现审计数据资产化,同时贯穿整个数据运营的全流程,以此来形成高校审计数据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生态圈,更好地服务使用该类数据的相关人员,达到完善审计决策监督、实时联网审计、审计数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二)审计项目平台的验证

审计平台的验证,不是传统审计软件的验证,而是接近现场审计的测试,验证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在方案可行性验证时,需要项目负责人应用经验,甚至对软件应用上有一定了解。涉及跨平台测试时,平台不固定,且各平台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数据更加的紧密,同时,要快速验证获取的正确性,确保不会影响到其他平台的功能。

(三)审计数据安全管理

审计数据安全管理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审计制度为手段,成为事前可研、事中可控、事后可查的全面分析系统,形成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管理。通过设置敏感指令、大额数据、隐私信息、安全防线等措施,更好地保证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保留操作的痕迹日志,为审计人员与信息化管理人员提供监督,更好地利用审计平台来为高校管理和发展服务。

(四)审计平台各业务系统数据应用

审计平台的构建,需要完整的数据管理与审计运维体系,提供审计可视化管理,形成审计项目操作规范,能够明确指令审计数据的分布情况,设置数据识别、数据预警、数据维护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数据规范体系,有助于审计项目中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关联应用,审计数据中心的数据分析应用,应通过平台进行梳理,结合数据来源,利用数据挖掘与分析促进审计项目管理,实现“1+N”的审计项目管理,审计项目结束后,可以出具“1+N”个审计报告,形成“1+N”个审计档案,更好地利用审计项目平台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共享模式。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进行系统自动分析,自动预警的智能化、智慧化模式,实现对各类型审计项目类型的支持,实现高校内部审计一体化工作模式。

(五)审计结果公开

高校内部审计公开工作,据调研结果反映,审计结果公开工作受多方影响,公开范围窄、公开内容少等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是审计结果公告的性质相对特殊,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整改的内容敏感,或者本身就需要保密,需等机密性降低后进行公开;另外因传统审计方式造成审计效率低,无法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有限的审计项目工作,使审计结果无法在时效性更强的时机进行公开公告。通过审计项目平台的搭建,因完善审计结果公告风险的防范机制,建立公开标准化流程与特殊事项处理指导体系,科学合理地将审计结果在系统平台形成,对接高校公开平台,做到常规事项常规公开,特殊事项酌情公开,以此来更好地反映审计结果与审计工作。

四、结语

审计项目平台的核心在于综合资源、利用资源、分配资源,平台的基础是数据,审计数据的来源靠高校各个业务应用平台,只有更好地进行跨部门、跨业务的审计数据集成,实现各业务平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无缝连接,最大程度共享高校的有用数据,有力推进审计的常态化、流程化和智能化,实现高校内控制度与审计项目互相融合、相互促进,推进实现高校审计全覆盖。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管理系统数据库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数据库
数据库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