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robit模型的“1+X”证书下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数字技能基础》为例

2022-12-29章新斌

智库时代 2022年44期
关键词:证书案例技能

章新斌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在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出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现有的院校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平台来积极推进线上教学的开展,以此来保障课程教学的进度和质量[1]。同时,哈佛大学研究院发布的《2020应对COVID-19教育指南》,主张教师要尝试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的沟通,帮助学生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2]。

毋庸置疑,互联网+信息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后疫情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成果转化的新方向。在国家提出“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将会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3]。

《数字技能基础》作为计算机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做好准备,在职业人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不断加强[4]。通过几年的实践,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亟需解决:一、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二、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适应现阶段高职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提升并不明显;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无法很好地掌握课程理论和实践的要点,对于学生计算机思维提升的帮助并不是很有效。基于以上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哪些因素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2)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来对阻碍发展的因素进行改进,改进之后的因素能否提高教学效果?(3)通过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否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从 1+X 证书制度的视角,以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和互联网+在线学习有机结合,融入1+X证书知识技能要求和课程思政,在利用《数字技能基础》问卷数据的基础上,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实证分析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同时,文章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并应用于实践,促进专业的书证融通,通过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支撑,从课前教材的选择、课中教学互动环节、课后实战实践设置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几个环节来对教学手段的提升提出建议,重点培育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职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工匠精神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等,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可行的实践经验。

二、1+X证书制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1+X证书制度

为了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国家四部门印发了《关于院校实施“毕业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积极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1+X证书作为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和关键环节[5]。

1+x证书设立的逻辑起点包括三个维度: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个人需要,高校和企业发挥培训的功能要求[6]。1+x证书的三个维度和《数字技能基础》课程的教学标准相结合构建高职计算机人才能力培养架构,包含思政引领、专业认知、个人发展、人际交流四个部分。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向“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极大程度地推进了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空间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外不同的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研究。比如,邬大光等从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态度及互动驱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帮助学生和老师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来探讨共同关系的课题[7]。

余越凡等人的研究重点是混合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将“线下面对面交流和线上交流有机结合”,重新定义和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8]。陈万霞等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同时发挥传统线下教学和线上数字化教学的优势。通过合适的教材、增加案例教学、课中教学互动环节、课后实战实践设置和案例教学帮助教师扮演好指导、启发和监控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导演“角色,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主动性和积极性[9]。本文利用调查问卷进行定量分析,使用序次Probit模型来验证前任的理论,为混合式教学方式在《数字技能基础》课程提供实证依据,让教学改革更加有针对性。

三、数据与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的结果显示,大多的研究认为,选用合适的教材、增加案例教学、课中教学互动环节、课后实战实践设置和案例教学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正效果。因此,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检验。

首先,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课程教学的现状和课程教学改革意向。通过在xx职业院校发放随机问卷3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是283份,有效问卷率为94.3%。该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的教材。教材以传统的计算机理论为基础。该校教学环节的课时量为64学时,是考试科目,教学过程中重视计算机基础理论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部分有待设计。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学生通过传统学习模式学完课程之后对课程的评价如下:9.35%的同学认为课程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有68.65%的学生认为课程用处不大,剩下22%学生认为课程毫无作用。这说明本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从学习满意度的角度来看,12.4%的学生对课程教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学生占到41.34%,不是很满意的占到25.2%,非常不满意的占到21.06%。从以上的结果来看,教学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表1对本文讨论的几个方面调查的结果。

表1 教学现状的反馈情况

在教学改革意向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前教材选择的主要问题包括:课本内容过于复杂,理解起来难度太大;课本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太多,理论部分占的比重过高;教材的总体质量有待提升。在课中教学互动环节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教学部分偏多,互动的比重太低;与实际联系不够,讲学过程枯燥乏味;互动方式过于单一,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课后实战实践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后实践的设置和现实的需求联系不够紧密;课后设置的项目可操作性不强。案例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案例相对陈旧,和现实的发展有些脱节;案例的分析过于简单,不够精彩。以上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学好课程的希望和热情。

为了获得定量分析的结果,本文采用STATA统计软件,使用序次Probit回归对于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检测。首先,将现有课程教学满意程度设为因变量(Y),Y的分类(“满意”=2,“比较满意”=1,“不太满意”=0,“不满意”=-1),课程教材的满意度(X1)(“满意”=1,“不满意”=0);有无课中教学互动环节(X2)、有无课后实战实践设置(X3)、有无案例教学(X4),选项包括(“有“=1,”没有“=0)

回归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的R2值达到了0.2631,prob值为0.0000,模型整体是显著的,具有统计的意义。

表2 回归检验结果

同时,实证的结果显示,第一,课程教材的满意度影响系数为1.296,是所有指标中对于因变量影响最大的;第二,有无课后实战实践设置影响系数为0.741;第三,有无课中教学互动环节影响系数为0.659;第四,有无案例教学影响系数为0.492。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地改进《数字技能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建议

对于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职计算机人才而言,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水平,增加学生就业率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数字技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实证结果的角度可以从课前教材满意程度、有无课后实战实践设置、有无课中教学互动环节、有无案例教学几个方面来加以改善。

(1)以选择“1+X”证书教材为切入点。教材是课程提升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建设好《数字技能基础》课程需要推行“1+X”证书教材来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本课程可以选择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证书教材作为使用的教材。院校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来共同探讨将课程标准与职业等级标准相结合。把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与证书的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结合,转化成课程的教学内容。

(2)增加互动式教学比例,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1+X”证书为导向来解决实际问题。各个章节的教学基于”1+X“证书的要求设计,并通过课前线上平台教学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课中通过平台开展教学互动环节,让互动的内容和证书要求相结合,以此来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运行演示,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分析,指导学生完成软件布置的习题,以此来抓住问题的核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增加课后实习实训环节,以此来检验课程学习的效果。在课堂实训的基础上,增多课后实践、实训的内容。老师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和课程相关的研究题目,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搜集相关的实验数据,然后,通过实训软件进行计量分析,最终形成一份实训报告。

(4)通过与“1+X”考试结合丰富教学案例资源。学院应该倡导 “翻转课堂+项目引领”的教学思路,构建课内课外一体,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新模式。课程的骨干教师和企业的导师共同协商,并整合出接近企业发展实际的案例。将教学的内容按照逻辑分成若干个和考证相关的任务,根据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5)探索“全流程,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将“1+X”证书考核纳入到考证之中,利用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参与程度。并将平时分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1+X”考证成绩与学分互换机制。激励学生认真完成课程全过程的学习。

另外,在“课证融通”的基础上,院校需要进一步尝试“赛证融通”的路径。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高职计算机类的竞赛,竞赛获奖可以免修相关的课程。以此达到“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

五、总结

1+X证书制度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路径。对于培养高职计算机类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推动1+X制度有效落实的途径。关系到1+X证书制度能否真正在高职院校落地。随着1+X证书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推广,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凸显。本文结合院校的1+X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梳理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1+X制度有机结合的路径,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证书案例技能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收录证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