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2-12-29沙万里呼显生尹柏双王奔秦宏宇李国江

智库时代 2022年44期
关键词:农科动物专业

沙万里 呼显生 尹柏双 王奔 秦宏宇 李国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立德树人”“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四个方面的要求[1]。结合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新农科动物医学专业建设必须在本科阶段的实践锻炼、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上进行改革,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教育与产业科技合作发展,与农业企业产教融合构建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农林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专业建设特色。

“安吉共识”提出新时代对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使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落地,高等农林教育重任在肩,新农科建设有了“施工图”[2]。“北大仓行动”中“实践基地建设行动”指明了农业实践教学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性,具体落实可通过校政企联合共建区域性开放共享实践教学教育基地和校内应用实践型实践教学教育基地;提出“协同育人强化行动”要做到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促进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3]。“北京指南”提出要实现校院齐动、师生互动、校企联动、部门协动,从而使农林教育变热变强成为“显学”,实现新农科阶段性建设的中国范式[4]。

依托设立的“新农科实验班”,构建与实施新农科畜牧兽医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三体系”,形成适应新农科建设和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畜牧兽医类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一、“3+1”双循环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与国内70余家畜牧兽医行业企业成立“校企人才培养理事会”,明确新农科背景下对应用型畜牧兽医人才的需求。在校企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明确行业内岗位对畜牧兽医人才的能力需求。实施2.5年理论学习+0.5年生产实践+0.5年理论学习+0.5年毕业实习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理、实交替)”双循环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企业实践和实习过程实施校企双导师制,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接触社会、提高素质的锻炼经历,缩短“四个距离”(即课堂与生产的距离、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生与岗位的距离、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构建“3+1”双循环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制定新农科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了由在校期间的独立实验课程、专业核心课技能训练、动物生产类实习、开放教学实验室(实践场)、毕业核心技能综合训练、专业协会训练、寒暑假校外实践场顶岗实习、师生联合参与企业委托横向课题研发、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大学生创新项目、师生理论实践包教组、毕业论文实验以及“3+1”培养模式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等13个途径的“由课内到课外”“由单向到综合”“由被动到主动”的立体交叉实践能力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合作、一主线、双循环”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高超的小能手。

组织实施了“动物微生物病原鉴定师生包教组”“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师生包教组”“宠物养护与驯导师生包教组”“动物外科手术师生包教组”等,师生共同开展动物疫病病原调查与鉴定、动物健康养殖及粪污无害化处理、宠物健康等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对原有130余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打分筛选,以生产规模、企业导师条件、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锻炼等因素作为权重,量化优选重点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轮岗训练。如:硕腾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宠爱国际连锁动物医院、德国勃林格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优选了80余家动物医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侧重平时学习环节考核比重,平时成绩组成因素增加为出勤、随堂问答、实践报告、专业核心技能考核、阶段性小考等至少5项要素组成,突出了实践环节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技能比重,有效避免了期末一张试卷定优良的弊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成绩考核改革方案。每门课程通过修改教学大纲,设立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践技能较强的课程进行了期末考试改革。如:《动物解剖学》《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动物影像学》以及《动物外科及手术学》,以实践动手能力和核心技能考核代替了理论考试,进一步强化了课程中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环节设置,师生共同强化实践教学。

图1 “3+1”双循环实践能力培养顶岗实习答辩

图2 “113”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模拟创业培训现场

二、“113”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以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即:“一导、一模、三保障”,为学生安排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利用在企业实习进行模拟创业,学生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并模拟自主创业实现项目、资金、场所保障。通过“113”创业能力培养,将实践和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多工作岗位交叉,推进通专人才创业能力培养。

以皓月肉牛产业学院为例,依托动物医学专业(动物医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试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高水平专业、省一流专业),成立了“皓月先锋班”试点,利用寒暑假时间的优势走出校门体验职业生活,形成职业意识、锻炼职业素质,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的同时,掌握牛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专业领域高新技术知识和能力。通过标准引领,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双方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与评价,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校企联合办学优势,贯彻教学标准,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创新“学校+企业”两种课堂教育模式。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纲要,以课程核心为标准,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学生日常管理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规划设计生产劳动教育,开展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学徒制培养,培育专业工匠精神,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管理增强职业意识,全方位、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应对就业挫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就业观,适应岗位、融入社会。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对标养牛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体现新技术、新工艺。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兼顾学生兴趣能力,做到个体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定制班、企业生产小组,学校社团等管理过程中,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深化学生自我约束行为规范培养。针对学生就业方向,做到分层分类管理,使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和谐发展。

“皓月先锋班”培养方案设为校内学习、企业前期业务培训和生产性实训三大模块。主要由学校教师讲授专业知识,侧重于讲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企业前期业务培训由企业专家指导,侧重于专业技能学习;生产实训环节由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并直接全程引导,制定分组攻关小组开展实战。实现发现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育。

图3 一导三进(13)创新能力培养现场

以“强理论、增实践、优化专业内涵”为指引,培养方案调整补充了生产实践环节,突出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以“能力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实现零距离就业目标[5],通过开展千万头肉牛计划对生产力的需求调研,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特色专业教学改革论证,研究拆解原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能力知识体系内容。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强化了实践教学、实现了学与用紧密对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优秀的卓越兽医人才。

“定制班”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集合了学校和企业双重优势,针对需求,定制化培养,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下,可强化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皓月肉牛产业学院”设计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训提升综合能力并快速成长。对标现代化肉牛养殖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定制班”的培养,可将学生打造成既具备专业肉牛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又具备企业运营管理、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型应用人才。共推协同育人机制,实行“学校+企业”无缝衔接培养模式,构建“平台+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6]。

三、“13”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开放吉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猪生态养殖及疫病防控科技创新中心、猪重要疫病防控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资源,以及科技团队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全程,执行创新导师负责制,学生通过进入教师科研团队、进入科研项目、进入实验室开展创新应用研究的“一导三进(13)”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学生就业和深造双轨发展。通过“13”创新能力培养,开拓学生视野,实现就业、深造等双轨发展。

以猪生态养殖及疫病防控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例。中心以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指引,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疫病早期诊断、健康水平检测、生物安全评估等猪主要疫病的预警和防控体系,实现了科研源于生产、成果回归生产并全程开展养殖技术指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心采取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模式,凝聚高水平专家与学者,不断吸纳优秀动物医学专业在读本科生参与协同创新项目。近三年,中心成员由13名成员增加到21人,其中,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高级职称占62%,博士占38%,学生作为中心流动人员达到57人。

由学生组建的科技创新(协会)团队在导师的带领下,依托科研平台中动物微生物与免疫研究室、中药与天然药物开发研究室、药理与病理研究室、共患病研究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营养与营养代谢病研究室、胚胎工程研究室等科研实验室,以导师科研项目为资金保障,以核酸自动提取系统、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冻干机、冰冻切片机等先进的配套仪器设备为硬件基础,开展了猪腹泻主要疫病病原学研究、猪主要疫病诊断方法研究、生物安全评估、猪健康养殖综合技术、天然药物及新型替抗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平台学生发表文章年均达15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为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验基地,为企业解决科技难题及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技术骨干。

四、展望

“安吉共识”吹响了农业院校新农科建设的集结号,“北大仓行动”为新农科建设打好了基础,“北京指南”将推动新农科建设从试验田走向大田耕作。新农科建设已奏响“三部曲”,明确了新农科建设进程,作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学专业作为动物医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试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通过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链与现代化畜牧产业链对接融合,破除隔行如隔山的专业交叉壁垒。学科交叉融合将进一步推进理、工、农、医、文的大类交叉融合育新人,培养通专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畜牧兽医类人才,解决新农科畜牧兽医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及评价体系的开新路、育新人问题。通过校企域内域外合作,实现全国范围内学生实践基地与校内实践基地的联动协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开放实践教育将进一步促进实践基地“高地”建设问题。通过实现实践实习过程的校企共管、共育,教学与生产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产学教互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化实践管理,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逐步形成适应新农科建设和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畜牧兽医类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新农科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农科动物专业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