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作探究式教学范式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2022-12-29杨平
杨 平
(贵州师范大学)
协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了解。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营造协作意识,为建设优秀的人格素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协作教育模式是最适应普通心理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普通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入门课程,又是重要的研究学科基础课,既考察知识点的熟悉性,又重视学生对学科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往的普通心理学教育,在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系统等方面都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课程目标设定方面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点,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创造力抛之脑后;在课程内容方面,知识过于陈旧且脱离当下发展现状,如时代发展或特殊事件的影响(如蔓延全国的疫情事件)往往带来一系列新的心理问题,技术革新又带来了评估心理问题、探究心理活动的新方法;教学模式方面,拘泥于千篇一律的知识点罗列讲述,缺乏实践教学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面,以应试教育方式下的知识点背诵为主导,繁多的知识点背诵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一、普通心理学在传统教学课堂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知识点繁多且分散的学科,研究主体涉及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乃至成年期的人群,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性的教育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等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现象和心理发展特点的部分,还包括现代心理学以测量、统计、实验等为主导的实践性部分。这往往导致教学目标难以确立,教学内容繁多且内容内在难以关联的问题。每位学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均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心理发展特点,也可能出现以往未见的心理问题。而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能否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是课程能否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综上,心理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科,如当前热点的大学生躺平心态、疫情下心理问题、疫情下就业压力、社会公平性问题是以往没有的。这部分内容最为贴近当前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受学生关注,因此普通心理学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以往陈旧性知识点的讲授。
(二)教学模式观念陈旧
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仍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课程几乎完全以(电子)板书课件的方式呈现,缺乏辅助学生理解的动态图片、视频、实际教具等媒介。由于当前学生群体自小就习惯于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处获取的信息,因此,学校中所普遍采用的(电子)板书教育与其教育人群的学习习惯存在着不兼容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综上,教学模式应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而非被动的接受知识。
(三)教学考核单一
学校在期末考核中,主要以应试教育方式下的知识点背诵为主导,期末成绩为评价标准考核学生的学习进展。此类考核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平时表现成绩占比,忽视了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态度、协作精神的评价,还导致在期末考核中学生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背离了开展教学的初衷。
二、采用协作探究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实验技能
“协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在协作探究的课堂下,不再是教师根据设定好的大纲,进行枯燥式的知识点讲授,学生机械性的知识接收。而是教师把任务和科学问题交由学生后,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查阅资料、思维梳理,以及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的知识点,并能为自己所用,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与实践技能。教师能够基于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答和帮助。通过这样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及反思教学过程中遗漏的地方,学生也能够及时获得帮助且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协作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解题的实际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探究能力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过的是集体生活,包括集体学习、集体吃饭、集体宿舍等。学生将来也将进入社会,在单位和公司中也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与人协作的能力。因此,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这种“协作探究”教学最大的优势便是与别人协作,这也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学生通过建立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面对问题、一起讨论和一起思考解决方法、一起汇报并撰写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将得到最大化发展。
三、普通心理课堂中运用协作探究式教学设计
协作探究的思想是指课堂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协作的教与学模式。这种协作探究应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考核中。
(一)教学内容
(1)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通心理学的设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因此,教学内容要有正确的思维导向。例如,教师既让学生了解从众是一种心理现象,讲述其理论依据,又需着重告知学生从众会破坏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普通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帮助学生们能够分析自身或同龄人的心理问题,给出正确导向。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贴近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内容,如当前大学生躺平心态,疫情下就业压力剧增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知识点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也能通过课程让学生正视自身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了解到这样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程找到解决的方法。
(3)前沿研究内容教学。心理学科领域有一系列的期刊,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进展》是我国心理学家发表最新、最高水平心理学科技论文的期刊,涵盖发展与教育心理、心理统计与测量、认知与实验心理等一列论文。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当前心理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学科前沿,也鼓励学生将来能在该领域进一步深造。
(4)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协作探究式教学核心内容便是强调学生参与,推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该部分教学内容可包括大班统一教学、分小组讨论,教师针对性指导、实践演练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既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又有助于学生们形成分析自身或同龄人心理现象、解答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表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示例)
(二)教学模式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学生通过实践应用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点牢牢掌握,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可以应用到学科实践中去。因此,理论与实践教学整合各取所需,各补所短。
(1)“谈话式”课堂教学,教师应从过去“独白式”课堂教学转为现代的“谈话式”课堂教学,着重关注学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参与度,如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案例中入手,适时抛出问题,了解学生对案例呈现出的心理问题的看法。教师基于案例,利用专业性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剖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是枯燥的、静止的知识点,而是鲜活的、生动的例子。教师和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单一角度或固定答案的,而是多角度和开放性的。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传统的课件展示或板书书写的形式基础上,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使用实物教具使得学生采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学习,使用现场测试、游戏互动的方式使得学生有真实的参与感,使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例如:讲授测量心理学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学业压力、学习动机、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量表施测,从科学的角度定量地评价心理问题,让学生深刻了解。讲授认识和实验心理学部分内容“思维的传输速度有多快”时,可组织现场活动进行测试,通过实验和最终量化的指标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如何开展及如何评价。讲授发展心理学部分内容,其知识点繁多,可结合科普视频、实验视频等方式直观了解知识点,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前沿研究成果的文献,增强学生对前沿研究的了解,提高学生兴趣。
(3)科学问题为导向,增加科研实训环节。首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规划特定专栏,如青少年的认知、情绪、社会性、人格和个体差异等。其次,学生可以自由分组,在专栏限定下进行文献查阅,以此决定自己小组感兴趣的科学方向。接着,学生针对文献进行知识汇总、内容汇报和研究启发以提出拟开展的科学问题。此时,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分组汇报,帮助学生选择有可行性的科学问题。接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性数据收集,测量心理学的量表数据收集,并进行汇总。然后,教师结合大班教学和小组指导的方式,指导学生安装数据分析软件,演示数据分析和数据建模过程,解释每一个步骤以及每一个统计结果。最后,学生基于自己数据依据课程学习的知识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建模,得出结果和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参与每一个小组的科研工作,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相当于将大班教学通过分组打散变成小班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真正实现“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这将受益于每一位学生。
表2 科研实训中学生开展的科学研究(部分展示)
(三)考核方式
(1)考核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教育,往往采用的是机械式的手段,是一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往往基于教科书上的概念结合习题学习知识,对于所学知识是一种被动式的,学到的知识往往流于表面,往往并不了解“为何而学”“学有何用”,最终仅依靠背书方式完成课程的考核。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没有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除了大班课堂教学外,应组织学生分组,挑选专题进行文献阅读、知识汇总、内容汇报和研究启发,以考核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时指导,帮助学生明白一个科学问题将如何提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占课程40%的分数,得分点包括知识汇总的全面性,汇报展示制作的美观性,汇报内容的充分性,拟开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2)考核学生科研实训的成果。学生科研实训的成果评价不能仅仅以最终论文作为评价,由于最终论文质量离不开科学问题的选题、样本采集、数据分析和写作各个方面的影响,是一个逻辑缜密的过程导致最终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在上述每一个过程中倾力相授,也应分阶段进行评估考核。数据采集阶段:教师评估学生选择的实验或量表是否合适,是否为科学问题所关注的变量。数据采集过程是否合理,如采集环境私密性、数据匿名收集、采集人口学变量、样本数量等。数据分析阶段:教师评估学生是否掌握数据清理、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数据分析过程操作是否得当,结果展示的图、表制作是否清晰等。课程论文写作:教师评估学生论文是否有逻辑性、是否包含问题引出、问题假设、数据采集、分析、结果和讨论部分。重点评价数据结果推断的合理性,避免错误或夸大报道研究结论,以及数据结果的启发。该部分占课程60%的分数。
四、结语
文章在普通心理课程教学中,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深切体会到现代的教学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腐朽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取得进步永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应该与时俱进,继续思考探求适应于本学科教学的新方式,才能让课堂上取得最佳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