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应激状态及膀胱痉挛的影响

2022-12-29张云清谢梅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耳穴痉挛膀胱

黄 怡 张云清 赵 静 邓 芸 谢梅茂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江西 南昌 330003;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3)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膀胱肿瘤的首选方式,膀胱部分切除术即为常用术式之一,可切除病变组织,改善预后。但因对治疗结果不确定及病情的影响,患者可出现较大程度的心理波动,加之手术刺激,可诱发严重的应激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术后恢复[1]。西医护理的措施、流程明确,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则有助于调节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对于术后康复有积极效果[2,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择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8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试验组女9例,男33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49.65±4.14)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16例。对照组中女13例,男29例;年龄49~64岁,平均年龄(48.94±4.51)岁;合并症: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19例。2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膀胱肿瘤[4],且为单发肿瘤;②凝血功能正常;③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不耐受手术者;②合并肾、肺、心、肝功能障碍者;③肿瘤组织侵犯周围组织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口头讲解疾病知识,并辅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并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1)辨证施膳:辨识患者中医体质,并依据体质予以膳食指导。肾阳虚者多食用黄芪山药肉桂粥、芡实茯苓粥;膀胱湿热者多食用薏苡仁粥,饮用玉米须车前茶;气滞血瘀者多食用当归陈皮瘦肉粥;并告知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禁食辛辣食物。(2)情志护理:患者受患病和手术影响,多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与其沟通,细致地告知疾病知识、手术治疗目的及重要性,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其对手术和预后不必要的担忧;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精神支持,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3)耳穴压豆:术后取交感、膀胱、神门、肾、尿道等耳穴,将上述穴位局部用酒精消毒后,以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敷贴,并用食指和拇指按压穴位,以患者产生酸、胀、痛感为宜,每次3 min,每天3次,持续3 d。(4)穴位按摩:术后取足三里、三阴交穴,用大拇指按压;按揉双足底右肾基本反射区、输尿管、膀胱,以患者有胀、麻、酸感为宜,力度逐渐加重,每次3 min,每天3次,持续3 d。

1.4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情况:记录2组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2)应激指标:采取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 d后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半径13.5 cm,35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皮质醇(COR)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3)膀胱痉挛:记录2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其中膀胱冲洗液颜色浅,有血性尿液溢出为轻度;下腹胀痛,膀胱憋胀,冲洗液颜色深,有血性尿液溢出为中度;排尿感强烈,下腹剧痛,冲洗液颜色深为重度。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2.2 应激指标 护理前,2组COR、NE、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COR、NE、E水平均较护理前高,但试验组COR、NE、E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应激指标对比

2.3 膀胱痉挛发生情况 试验组膀胱痉挛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重要方式,在保留患者膀胱功能的同时,可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但疾病使患者机体处于消耗状态,内环境呈暂时性紊乱,加之担忧预后、对手术治疗的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可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有研究[5,6]发现,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痉挛,可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影响术后康复进程。既往临床采用的常规护理流程相对固定,虽可保障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但易忽略个体因素,导致护理效果不佳。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后COR、NE、E水平较对照组低,膀胱痉挛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提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减轻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利于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中医情志护理通过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治疗目的及重要性,可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认知不足导致的负性情绪,让患者对围术期各种情况均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保持积极、平和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应激反应,降低COR、NE、E水平[7]。本研究中的中医辨证施膳根据患者体质采取不同的饮食措施,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生理状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中医学认为,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主要与血瘀气滞、湿热阻滞、脉络受损有关[8]。耳穴与人体脏腑有密切的联系,将王不留行用胶布敷贴于耳穴并进行按摩,可调节和刺激相应脏腑,如刺激交感耳穴可发挥镇痛作用,刺激膀胱耳穴可改善尿频、尿急状况,刺激神门耳穴可发挥安神、止痛作用,刺激尿道耳穴可减轻尿刺激,降低膀胱痉挛的发生,按压肾耳穴可通利水道[9,10]。穴位按摩有调节脏腑、疏经通络等功能。按摩三阴交可健脾益血、调补肝肾,按摩足三里可补益中气、扶正祛邪。现代医学发现,按揉双足层右肾基本反射区、输尿管、膀胱对中枢腺体可起到刺激作用,对痛觉感受器起抑制作用,可促进足部与机体的血液循环[11]。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医情志、膳食、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多角度改善患者的生理机能,进而利于疾病的恢复。

综上所述,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有助于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耳穴痉挛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膀胱镜的功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