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中医药逆转耐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报告*

2022-12-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乙胺右肺肺病

叶 庆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科教部中医研究室,四川 成都 610066)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在抗酸杆菌感染中的占比明显升高且无特效药物,对传统抗结核药物通常耐药,临床治疗很困难[1,2]。现将1例患者服用中药后逆转耐药的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蒋某某,女,60岁。2015年曾患肺结核,抗痨18个月后停药观察2年,仍有反复咳嗽及咯血,偶有发热,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有好转,但又出现胸痛。2018年9月18日外院CT显示右肺、左肺上叶(右肺为主)感染性病变,伴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较2017年2月15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CT片病灶增多。2018年9月19日做痰培养(BAC)为阳性,显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全耐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卡拉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布汀、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莫西沙星、氯苯吩嗪)。

患者遂到中医门诊要求服用中药治疗,当时症状:咳嗽有痰,多为白色黏痰,偶有黄痰,时有咯血或痰中带血,稍感乏力、气促;无发热、盗汗,纳欠佳,大便不成形,2~3次/日;舌质淡红、暗,苔白腻,脉弦滑数乏力。中医诊断:咳嗽。病因:脾虚痰热。病机:患者曾感染肺痨,虽治愈,但已有耗气伤阴的基础,又感染外邪,郁于胸肺,致肺气不降,故咳嗽;邪气郁久化热,炼津为痰,故咳嗽有痰,偶见黄痰;痰与热合,滞于肺络,络伤则出血,故见咯血或痰中带血;邪热耗气,故见乏力气促;纳欠佳、大便不成形、舌质淡红暗、脉乏力,为脾气虚弱之象;苔白腻、脉滑数,为痰湿夹热之征。辨证:脾虚、痰热滞肺,治法:健脾化痰,清热凉血。拟定基础方:陈夏六君子汤化裁(黄芪30 g,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15 g,法半夏15 g,陈皮15 g,浙贝母15 g,黄芩15 g,白茅根30 g,赤芍20 g,生地黄15 g,甘草5 g)。

坚持服用上述中药3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咳嗽少痰,偶有少量痰血,无乏力和气促,纳可,大便成形。于2018年12月25日复查药敏试验,显示对乙胺丁醇(高浓度)和氯苯吩嗪敏感,其余耐药。仍以上方化裁用药,2019年4月5日、5月20日痰液BAC培养均为阳性(非结核分枝杆菌),到6月21日药敏试验报告:对利福平(高浓度)、乙胺丁醇(高浓度)、莫西沙星(高浓度)、卡那霉素(高浓度)、利福喷丁(高浓度)、利福布汀、克拉霉素敏感,对异烟肼、链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力克肺疾、氯法齐明耐药。

因患者惧怕服用西药,仍要求继续服用中药。虽然症状有好转,但是胸部CT无明显变化,建议患者加用西药治疗。患者同意后,于2019年7月9日选用敏感药物利福平、乙胺丁醇、莫西沙星、克拉霉素抗感染,1个月后患者症状缓解,偶有头晕,胸部CT显示病灶略有吸收。因为无痰,未做痰培养。2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4个月后CT显示病灶明显吸收。2020年3月31日复查痰液BAC培养阴性。2020年6月复查BAC仍为阴性。于2020年12月停药,共服药18个月。2021年3月16日复查痰液BAC培养仍为阴性,CT报告:右肺、左肺上叶(右肺为主)见斑片、斑点、条索影,病灶密度不均,边界模糊;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右肺中叶部分支气管稍扩张;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心影稍大;双侧胸腔未见积液征象;较前片病灶稳定。见图1。

图1 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CT图像对比

2 体会

NTM是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灰尘等自然环境中的一类分枝杆菌,NTM 感染常发生在有慢性基础肺部疾病及免疫抑制的人群中,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后,其致病过程与结核病相似,病理所见也与结核病无很大差异[1]。因此,在没有先进的检测方法之前,常经验性将其当作结核病来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免疫抑制人群增多、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暴露的增加,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NTM的分离率在1990年为4.9%,2000年为11.1%,到2010年已升至22.9%[2]。在日本从1970年—2010年,NTM相关病死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治疗药物的体内外敏感性并不一致,使其治疗更加困难,也为治疗方案的研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3,4]。

国内有学者对242例NTM-PD分析治疗结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高,总体治愈率为 58.7%,Logisitc 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3.067,95%CI(1.223,7.688)]、乙胺丁醇(EMB)耐药[OR=2.741,95%CI(1.448,5.191)]、支气管扩张[OR=2.781,95%CI(1.469,5.263)]及未规律治疗[OR=3.700,95%CI(1.859,7.364)]是影响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发热、EMB 耐药可能增加治疗难度;NTM-PD 治愈率低,与支气管扩张、未规律治疗相关[5]。

中医药对NTM-PD的治疗探讨比较少。张红梅等[6]回顾性分析了10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情况,结果发现NTM肺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菌种多见脓肿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易合并支气管扩张、艾滋病、慢性乙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并发症,中医辨证分型以肺阴亏虚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肺脾气虚型、肺肾阴虚型。有医家[7]认为中药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痨合剂(十大功劳叶、百部、浙贝母、葎草、沙参、党参、黄芪、白及等),结果发现在纤维病变、结节方面和空洞吸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率2组总有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CT影像学吸收较好。

本例患者属于老年人,之前又患过肺结核,免疫力比常人低,为NTM-PD易感人群。中医辨证脾虚为主、夹杂痰热,治以健脾化痰、清热凉血。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兼燥湿利湿,以除痰之源;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胃,黄芩、浙贝清热化痰,治痰之标;白茅根、赤芍、生地黄凉血止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又能益气。有文献报道黄芩能逆转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可能与其消除耐药质粒有关[8];黄芩煎剂及其肠道菌代谢产物均有抗菌作用,但代谢产物对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和变形杆菌的作用均明显强于黄芩煎剂[9];黄芩水煎液对产ESBLs及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有较好的抑菌作用[10]。浙贝母对外辅泵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有抑制作用,逆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11]。补气健脾中药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有效延缓甚至逆转细菌产生耐药性[12]。

本例中医药的治疗不仅明显改善了患者症状,而且逐步改善了其耐药状态,能够顺利服用西药杀菌,对于整个疾病的治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逆转NTM的耐药,但还需要今后的大样本验证。

猜你喜欢

乙胺右肺肺病
基于肺部增强CT三维重建的右肺中叶血管、支气管解剖结构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酚磺乙胺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查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老肺病你该怎么办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刚乙胺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乙胺碘呋酮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