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姜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护理研究*

2022-12-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国药准字

章 玲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门诊,江西 南昌 330008)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是指女性的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感染[1],常见慢性盆腔疼痛、腰骶酸痛、月经异常等。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彻底的治疗,可导致炎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2]。因此,本次研究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列出流水号为01~80号,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8.2±2.5)岁;病程6~36个月,平均病程(28.0±5.2)个月。对照组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7.6±2.8)岁;病程7~38个月,平均病程(29.1±4.9)个月。2组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3]。(1)下腹坠胀疼痛;(2)腰骶部酸痛;(3)阴道分泌物增多,经期延长;(4)严重者可伴低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4],辨证为气虚湿热蕴结证。主症: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黄稠、恶臭味。次症:经期延长或经期量多成块,神疲乏力,舌红苔黄,脉弦细滑。

1.3 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年龄25~56岁;(2)均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本项目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1)伴有严重心、肺、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2)子宫、卵巢疾病及其他引发腹痛的疾病者;(3)治疗观察期间未按规定用药或途中退出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01)2.5 g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201)静脉点滴,12 h一次;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943)100 mL静脉点滴,12 h一次。连续治疗2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隔姜灸:在患者气海、关元、三阴交、中极、归来、水道、肾俞等穴位进行隔姜灸。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

中药灌肠汤剂药方:蒲公英10 g,威灵仙15 g,干姜15 g,黄芪30 g,大血藤20 g,丹参15 g,郁金10 g,延胡索10 g,路路通10 g,三棱10 g,败酱草20 g,赤芍15 g,莪术10 g,王不留行15 g,甘草10 g,柴胡10 g,香附10 g。加水煎至100 mL待用。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将药液由直肠灌入,保留2~4 h。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B超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较之前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B超较之前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下腹坠胀、盆腔肿块、腰骶部疼痛、白带常规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多发病、常见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5]。中医学将慢性盆腔炎归为“腹痛”“带下病”范畴。《傅青主女科》认为,湿热客于冲任、胞宫,与之气血相搏,则下腹部胀痛,或伴有腰骶部胀痛,湿热蕴结于下焦,损伤带脉、任脉,则带下量增多[6]。《妇人大全良方》提到,脏腑调和,经脉络循环,则月水时而无痛;若邪气入侵,冲任失调,则腹腰相引而痛,月水失调[7]。

本病为气虚、湿热蕴结,气行不畅,血滞于胞宫所致[8]。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多采用抗感染方法,虽然症状能得到缓解,但治疗不彻底,易复发。本次研究将隔姜灸与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通过施灸时产生的温热作用刺激患者气海、关元、三阴交、中极、归来、水道、肾俞等穴位,经皮肤渗透经络直达患处,调整机体功能,促进血气运行。中药保留灌肠采用蒲公英、威灵仙、干姜、黄芪、大血藤、丹参、郁金、延胡索、路路通、三棱、败酱草、赤芍、莪术、王不留行、甘草、柴胡、香附等药物,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止痛化瘀。药物通过保留灌肠直接在直肠吸收,聚焦盆腔作用于炎症部位,最终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散结、活血调经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隔姜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气循环,温宫散结,驱寒散瘀,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且恢复时间快,安全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研究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灌肠疗法在犬病诊疗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中患者应激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