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规范操作流程的肺炎敷背散外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

2022-12-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儿科小儿

李 英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湖南 长沙 410007)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防治是我国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CAP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多样,是造成我国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优势病种“小儿肺炎”协作组推广的敷背散辅助治疗肺炎,对于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啰音有较好的效果,但在临床具体操作中,流程并未完全统一。本研究拟进一步规范其操作流程,并在临床观察中验证其疗效。

1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

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形成。

1.1 专家调查问卷编制 通过文献研究编制。在维普、知网、万方3大数据库查阅近10年关于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通过文献评价,选取质量较高的文献,选取其中穴位敷贴医治小儿肺炎的主要指标,最终确定敷贴面积、药物厚度、敷贴穴位、敷贴时间、敷贴次数、敷贴疗程为调查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按不列入、可列入分别计0、1分。

1.2 专家遴选 遴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儿科临床医师共15名,其中高级职称8名、主治医师7名。

1.3 调查结果 回收问卷15份,根据问卷数据统计,最终得出规范的操作流程为肺炎敷背散是用大黄粉、芒硝、蒜泥研末,三药比例为4∶1∶4,用清水调和均匀,将调制的药膏均匀平摊在敷料上,制成大小约2 cm×2 cm,厚0.3~0.5 cm的药饼,膏药布材质为无纺布胶贴;患儿取坐位或侧卧位,敷贴前用75%乙醇消毒腧穴皮肤,点穴后将药物敷于双侧肺俞穴、风门穴、定喘穴等脊柱两旁穴位及啰音密集处,敷贴后用胶布固定以防止药饼脱落,敷贴时间为20~30 min,每天1~2次,3 d为1个疗程。

2 临床验证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75例,随机分成3组。规范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4.75±1.23)岁。非规范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8±1.15)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08±1.04)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2.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9年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1]及《儿科学》[2]中的相关内容。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中医儿科学》[4]中的相关内容。

2.1.3 纳入标准 (1)中医辨病辨证符合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标准。(2)患儿年龄1~7岁。(3)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基础上,签署同意书。

2.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重度营养不良、哮喘及原发系统(心、肝、肾、血液)疾病者。(2)患儿胸背部皮肤有破溃、烧烫伤及出血者等。(3)患儿和(或)患儿家属依从性差,容易造成失访者。

2.1.5 脱落标准 (1)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患者。(2)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严重疾病,需要停止治疗的患者。

2.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静滴炎琥宁注射液(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039),用量为0.5 mL/kg,每日1次,连用7 d;并按病情需要给予抗生素,细菌性肺炎: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安徽省先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68)静滴,用量为50 mg/kg,每日2~3次;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261)静滴,用量为10 mg/kg,每日1次;辅以化痰、给氧、退热等常规治疗。

规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肺炎敷背散外敷,操作按前期研究制定的操作规范进行。

非规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肺炎敷背散外敷,未规定具体的操作规范。

2.1.7 观察指标 (1)症状体征积分:观察第1~7天患儿发热(体温)、咳嗽、痰壅、气喘、肺部啰音等情况的症状积分,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4个等级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2)疗效:第7天进行综合疗效判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将其划分为4个标准,并填写临床疗效评价表。(3)不良反应: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 结果

2.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规范治疗组96%(24/25)、对照组80%(20/25)、非规范治疗组92%(23/25),与对照组相比,规范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好(P=0.004<0.05);而对照组与非规范治疗组、非规范治疗组与规范治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疗效比较

2.2.2 3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组治疗前后在主要症状体征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规范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在肺部听诊、咳嗽、痰壅的改善上,规范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而在气喘及发热症状的改善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分)

2.2.3 3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临床上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前改善。近年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病毒性肺炎及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如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上述2种肺炎易合并细菌感染而致病情复杂,儿科重症肺炎、难治性肺炎也不少见。关于病毒性肺炎,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并无疗效确切的抗病毒药物。临床上病毒性肺炎易流行,重症腺病毒肺炎易引起患儿呼吸衰竭、死亡。运用中医药防治小儿病毒性疾病效果确切,优势显著。小儿肺炎所对应的是中医“肺炎喘嗽”。肺炎喘嗽主要临床证候以“热、咳、痰、喘”为主。小儿脏腑娇嫩,易于感触外邪,内外因相合,致肺气郁闭而发为本病。临床上肺炎喘嗽早期以风热闭肺证多见,多采用辛凉宣肺、降逆化痰之法治疗。肺炎喘嗽起病急,变化迅速,易致痰热胶结,肺气郁闭,预后不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临床上多注重先证而治,肺炎喘嗽初期风热证即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有助于截断病势,使邪去痰消。临床上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复杂,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多合并出现,且多器官功能易受损,中医中药是多靶点治疗,可灵活加减改变处方,为每一位患儿提供精准、全面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在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炎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小儿肺炎作为儿科优势病种,对于其诊疗,儿科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特色鲜明,继承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先证而治,截断病势,内治外治结合,减少了重症肺炎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疗效。

规范使用肺炎敷背散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多年临床医疗实践所得的宝贵经验。该方是由大黄、芒硝、蒜泥3药按4∶1∶4配伍比例混合后用清水调和成糊状。方中大黄为君,味苦,性寒,可泻热化瘀[6]。在药理学方面,大黄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内毒素释放[7]。芒硝咸寒,咸能软坚,寒能清热。现代药理研究[8]证明,芒硝可加快淋巴细胞生成和循环,能改善皮肤通透性,促进微循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炎作用,促进痰液的排出。大蒜味辛,性温,可行滞气,除邪辟温,其主要成分为大蒜素,对常见的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3种药物组成敷贴方贴于背部腧穴,能起到抗菌、降温的作用,改善肺部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使用该外治法有助于缩短患儿病程,改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而肺炎初期安全有效的经验性治疗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阻断肺炎病情的发展,减少重症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本次研究显示,3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规范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较其他2组更明显。

综上所述,肺炎敷背散外敷治疗小儿肺炎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毒副作用与不良影响微乎其微、易于被家长接受等优点。该疗法彰显了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简便效廉的特色,属于中医特殊治疗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疗法的使用丰富了小儿肺炎的治疗手段,具备较好的临床价值及社会学价值。该操作规范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儿科小儿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