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22-12-29刘宏盈
赵 琴 , 刘宏盈
(广西民族大学 a.管理学院;b.东盟学院,南宁 530006)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政府对夜间旅游扶持力度的加大,夜间旅游已成为城市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2021中国夜间经济最新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超过30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0%。发展夜间旅游有助于将旅游业从空间向时间拓展,填补了游客对夜晚旅游的需求,均衡了旅游产品在白天和夜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是促进区域消费升级、拉动当地就业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活跃度和开放度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疫情后需要恢复区域经济的关键时刻,夜间旅游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对夜间旅游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开发夜间经济的基础上。国外主要研究夜间经济的概念和组成[1]、夜间休闲方式[2]等,较少研究夜间旅游;而国内对夜间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探讨[3]、动因[4]、开发对策[5]、旅游产品开发[3,6]等,较少研究夜间旅游的经营管理和规划开发。总体来看,国内外现有的夜间旅游相关研究较少,大多着眼于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践数据的量化支撑,尤其是结合多学科知识对夜间旅游流结构特征方面的研究更少。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能够直接地反映出这一区域的空间结构布局,为新的旅游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旅游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游客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一定的旅游空间内发生的位移现象[7],主要包括旅游客流、旅游资本流、旅游货物流、旅游信息流等。国内外对旅游流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进程演进[8]、客流流量分析与预测[9]、影响因子分析[10]、网络结构[11-12]、理论框架[13]、时空分布[14]、动力机制[15]等方面。关于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学者们对入境旅游流[15-17]、红色旅游流[18-20]、旅游模式旅游流[21-22]和国内城市旅游流[23-25]的研究居多,也有利用大数据追踪“旅游数字足迹”获取游客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如图片[26]、新浪微博[27-28]、网络游记[18,23]、网站访问记录[11]等作为数据来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12,22-23]、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法[29]、拓扑分析法[30]等方法建立旅游流网络结构,从地理学、心理学多角度整体分析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研究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是进行旅游规划和营销等工作的基础,通过研究可以明确旅游地旅游流的时间、布局、流量等特征,丰富旅游业态,拓宽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地旅游业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全国十大夜游城市之一的重庆市为案例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采集马蜂窝旅游服务网站的游记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夜间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特征,为重庆市夜间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丰富夜间旅游流的理论研究,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体系提供学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重庆有“山城”“江城”“雾都”等之称,下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总面积8.24万km2。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庆拥有天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境内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交汇,拥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旅游资源,是巴蜀文化、红岩精神的发祥地,被誉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269个A级景区,150家星级酒店,25个旅游度假区。重庆市交通网络发达,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021年,全市共接待过夜游客8 834.86万人次,A级景区接待游客17 546万人次,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1 076.09亿元。夜间经济发展较好,2019年、2020年、2021年重庆连续3年荣登“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榜首。因此,以重庆为案例地研究夜间旅游网络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旅游业规划布局、设施建设、线路规划以及旅游产品开发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马蜂窝旅游网。马蜂窝旅游网提供全球上万个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内容和预定等服务,采用“内容+交易”的模式,用户既可以以游记的方式分享旅游经历,又可以在网站上直接进行旅游行程预定,积累了大量的旅游数据。以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为时间周期,以“重庆市”为关键词,利用八爪鱼采集器抓取马蜂窝旅游网站上游客分享的重庆市旅游游记,采集完整的旅游流数据。数据采集内容包括游记的标题及链接、时间、图片、内容、作者、状态,共获取原始游记6 707篇。为了提取出关于重庆市夜间旅游的相关数据,按以下筛选标准对采集的内容进行人工筛选:(1)剔除重复的和企业商业营销的游记;(2)游记内容必须是完整的关于夜间旅游的记录,包含用以佐证的照片、文字、视频等;(3)游记中旅游节点的到访频次必须是两次及以上。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游记445篇作为样本,其中包括旅游节点64个。
1.3 研究方法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重庆市夜间旅游流为分析对象,将旅游景点作为社会网络中的“点”,景点之间的联系作为社会网络中的“线”,这一系列的“点”“线”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网络结构。首先,通过分析样本游记中游客的流动轨迹,建立游客流向流量数据库;其次,把存在流动关系的节点记为1,不存在流动关系的节点记为0,根据游客流动轨迹进行叠加,利用Excel构建0-1赋值矩阵;最后,将矩阵导入Ucinet软件,利用Data模块计算中心势、中心度、结构洞和网络密度,同时借助其Netdraw模块生成重庆市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图,分别从个体和整体两个层面分析重庆夜间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网络节点分析
网络节点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整个网络中具有最高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旅游节点。该节点处于网络中的中心位置,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信息资源,同时也具有最大的群体影响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主要通过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结构洞等指标的测度进行分析。
2.1.1点度中心度。点度中心度用于测量与某一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量,数值越高表明该节点在这个区域内与其他节点的关联越多。点度中心度由点出度和点入度组成,点出度指的是从该节点出发到其他节点的线条数量,代表该节点的扩散能力;点入度指从其他节点出发到该节点的线条数量,代表该节点的集聚能力。从Ucinet软件计算的结果可知,点度中心度的平均值为23.81,可知网络结构中的64个节点平均每一个节点与其他23个节点产生集聚或扩散的关系。点出度与点入度数值超过100的节点为洪崖洞(点出度260.00,点入度240.00)、解放碑(点出度253.00,点入度268.00)、李子坝轻轨穿楼(点出度175.00,点入度167.00)、磁器口(点出度162.00,点入度157.00)和长江索道(点出度140.00,点入度149.00)。这些节点与其他节点差距较大,表明这些节点所拥有的邻接节点的数量最大,处于整个网络中的中心位置,地位、主动性和影响力也最大,拥有较强的集聚和扩散能力。而排名最后的5个节点山地星空露营公园(点出度3.00,点入度3.00)、梦幻奥陶纪(点出度3.00,点入度3.00)、金沙天街(点出度3.00,点入度3.00)、吊脚楼(点出度2.00,点入度2.00)和洋人街(点出度0,点入度0)处在网络的边缘位置,集聚和扩散能力很差。其中,洪崖洞点出度最高,表明洪崖洞是来重庆游客的首选目的地,并经由此地扩散到其他节点;解放碑点入度最高,说明解放碑是重庆夜间旅游最大游客集聚地。根据点出度和点入度的数值大小比较进行分类,可分为:① 点出度大于点入度的扩散型,即扩散大于集聚的节点有17个,以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穿楼为典型;② 点出度小于点入度的集聚型,即扩散小于集聚的节点有14个,以解放碑、长江索道为典型;③ 点出度等于点入度的平衡型,即扩散等于集聚的节点有33个,以武隆为典型。
2.1.2接近中心度。接近中心度测算的是某一节点距离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考量的是每个节点在网络中分享资源的能力。接近中心度越高,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距离越近,该节点将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等要素分享给其他节点的速度和效率就越高。从Ucinet软件计算的结果可知,接近中心度数值排名前五的节点为解放碑(228.00)、洪崖洞(208.00)、悟饮门(199.00)、高盛创富中心(195.00)和马鞍山社区公园(194.00),表明这些节点离网络的中心最近,其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力最大,同时也反映了这些节点传播信息资源的速度在整个网络中也最快。而64个节点中只有4个节点的接近中心度低于100,分别是皇冠大扶梯(55.00)、乌江画廊观景台(45.32)、重庆之眼观景台(34.62)和周公馆(34.43),其资源的分享能力较差。
2.1.3中介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指的是某一节点在游客流动过程中承担媒介作用的程度,数值越大,表明该节点在游客流路径上所联系的节点越多,说明该节点在整个网络中居于权力的核心地位越强,信息控制能力越强,对其他节点的控制能力和影响程度越大。从Ucinet软件计算的结果可知,解放碑中介中心度为261.49,在整个网络结构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该旅游节点处在许多旅游节点的测地线即最短距离上,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能够更大程度地实现与其他旅游节点的连接与交易,带动整个夜间经济的发展;中介中心度超过100的节点有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李子坝轻轨穿楼、八一好吃街、长江索道、朝天门和鹅岭二厂,这些节点在整个网络中对其他节点的旅游流能够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是重庆夜间旅游的主要游客集聚地和中转地;而高盛创富中心、老厂区文化双碑、桃源公园、两江游轮、金沙天街、巴国城、马鞍山社区公园、悟饮门、杨记隆府、领事巷、通远门、洋人街和乌江画廊观景台的中介中心度为0,说明这些节点不受任何节点的控制,处于整个网络的边缘位置。
2.1.4结构洞。结构洞是两个节点之间不直接发生连接或者连接间断从而导致整个网络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沟”。一个节点所占据的结构洞越多,表明该节点在网络中处于联系人的地位,可以同时连接几个不同的节点,因此,可以更好地调节资源为自身服务。结构洞一般用效能、效率和限制度3个指标来衡量:效能指的是该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发生联系的非冗余性部分的数量;效率指的是通过优化该节点非冗余部分而增加的产出;限制度指的是该节点在网络中拥有的协商能力的程度。从Ucinet软件计算的结果可知,结构洞指标排名前八的节点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李子坝轻轨穿楼、八一好吃街、长江索道、朝天门和鹅岭二厂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即效能和效率都高于平均值、限制度低于平均值,表明这些节点跨越的结构洞较多,所掌握的资源最多,但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客流量过大等问题。而其他节点的特征刚好相反,以金沙天街、高盛创富中心、皇冠大扶梯等为典型,这些节点跨越的结构洞较少,表明这些节点间有共同联接节点但彼此不存在旅游流联系。
2.2 网络空间结构的整体分析
2.2.1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是网络结构中节点间实际存在的连接线数量与理论上的连接线数量最大值的比值,用于测量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密集程度。在网络中,如果有N个节点,那么理论上的连接线数量的最大值为N-1,将实际连接线数量记为M,则网络密度为M/N(N-1)。网络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1],越接近于1,表明节点之间联系越密切。从Ucinet软件计算的结果可知,洪崖洞、解放碑、李子坝轻轨穿楼、磁器口和长江索道的密度数值较高,分别为0.89,0.87,0.80,0.79,0.75,说明这5个节点间的关系紧密,信息畅通程度、资源支持程度和合作协同程度都较高,其吸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也较强,在网络中属于核心节点。而其余节点密度均小于0.50,与核心节点的差距较大,是该网络中的边缘节点。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市夜间旅游流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核心-边缘”层级结构。
2.2.2中心势。中心势刻画的是整个网络中的凝聚力在多大程度上是围绕某个节点而组织起来的,主要包括点度中心势、接近中心势和中介中心势。首先,找到网络中的最大中心度,分别计算出该值与其他节点的中心度之差;其次,计算所有差值的总和;最后,用这个差值总和除以理论差值总和的最大值得到中心势。从点度中心势来看,点出度中心势和点入度中心势分别为18.04%和17.76%,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应加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扩散。从接近中心势来看,该网络的接近中心势为53.26%,该网络中各个节点对资源的分享能力总体上相对平均,大多数的节点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通达性。从中介中心势来看,该网络中中介中心度最高的节点是解放碑,网络的中介中心势为23.57%,水平低,表明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能力较弱且过于依赖解放碑的传递关系。
2.2.3空间网络结构的构建。借助Ucinet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功能生成重庆市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图1)。图中圆圈大小代表节点的流量大小;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游客的流动,线条越多,表示该节点流动性越大;箭头表示游客出行的方向,表明每一个节点都存在集聚性和扩散性。在夜间旅游流网络中,核心节点解放碑、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穿楼、磁器口和长江索道的流量最大,连接的线条数量和箭头指向也最多,且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可推断出这些节点是重庆市夜间旅游的主体,在夜间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1 重庆市夜间旅游流网络结构
3 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流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一种针对多因素统计分析的方法。因此,结合案例地的实际条件,将经济发展、政策条件、交通条件、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特征序列;点度中心度的大小代表的是该网络节点的集聚和扩散能力的强弱,可选用其平均值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参照序列。
指标数据采用2021年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其中,经济发展用人均GDP(8.69万元)来反映;政策条件用重大文旅项目数量(1 433个)来反映;交通条件用公共交通的交通密度(车流密度)(6.9辆/km)来反映,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轮渡和长江索道;旅游资源用A级景区数量(269个)来反映;旅游接待能力是指游客的容纳量,用星级酒店数量(150个)和旅游度假区数量(25个)来反映;旅游服务水平用旅游从业人员数量(228万人)来反映。由于数据的量纲不相同,利用SPSS 23.0软件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无量纲化处理,再进行灰色关联度数据分析(表1)。
表1 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代表其与参照序列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影响因素按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条件、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旅游资源、政策条件、经济发展,这6个因素与点度中心度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均在0.70以上,对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程度较大。交通条件是影响旅游流网络最重要的因素,即节点的高通达性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强,重庆便利的公共交通网能够提升游客在不同景区之间流动的便捷度,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能力的灰色关联度系数相差不大且排名靠前,说明提升服务和住宿质量是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有利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吸引游客的重游和潜在游客的出行。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应加强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发展,最大化地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政策条件和经济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机遇,经济增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重庆夜间旅游流流量大小受核心节点的影响很大,存在很大程度的结构分层,整体呈现“核心-边缘”层级结构形态;旅游流空间分布不均衡,网络整体的凝聚力水平较低,过于依赖核心节点的传递。
网络结构中每一个旅游节点的集聚能力和扩散能力均不同,根据其集聚和扩散效应主要分为扩散型、集聚型、平衡型3种类型。
网络具有结构洞的特征,存在节点间有共同联接节点但彼此不存在游客流动联系的情况。
影响旅游流的因素按照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条件、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旅游资源、政策条件、经济发展。
4.2 建议
加大对中心度排在末端的边缘节点的投资或政策倾斜,如金沙天街、高盛创富中心、皇冠大扶梯、洋人街和乌江画廊观景台等,提升边缘节点的融入度,打造更为系统化的网络结构;同时结合节点的地理位置设置旅游线路,采用核心节点带动边缘节点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模式,如“磁器口-吊脚楼-金沙天街”,积极引导游客向边缘节点的流动,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促使重庆市夜间旅游发展均衡化。
最大程度地发挥集聚型节点的作用。聚合旅游资源,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深化区域合作,联手打造营销旅游品牌,提升扩散型节点和平衡型节点的集聚性,带动整个重庆的旅游节点形成集聚效应,促进旅游发展。
充分利用结构洞的优势。结构洞水平位居前列的节点如解放碑、洪崖洞等,加强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将客流引流,同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非冗余部分上,使非冗余部分数量最大化进而获得利益最大化。
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把发展的重心集中到旅游资源上面,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打造地区特色,从而提高游客重游率和吸引潜在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