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历史故事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2022-12-29唐晓杰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226409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周幽王史料孔子

唐晓杰(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226409)

大多初中学生比较喜欢看历史故事、听历史故事,也喜欢讲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喜好,借助历史故事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素材,让学生甄别故事中所隐含的史料价值,同时对历史故事的结论和观点判断和论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但发展了史料实证素养,同时也对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进而更喜欢这一类故事。

一、精选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史料实证的兴趣

毫无疑问,大多学生认为探究浩繁的史料是枯燥的,但他们要提升史料实证能力就需要探究相应历史时期内具体历史事实中的原貌资料。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历史故事,让他们主动走进对应的史料,并以发现其中的真实为乐趣。某一时期、某一人物身上的历史故事往往有很多,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与情感需求认真挑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实证的欲望。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夏商周时期:早期的国家与社会变革》的教学为例,在讲到周朝的时候,教师自然要讲到西周灭亡的原因。教材中有关灭亡的原因只有寥寥几句,学生真正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就需要深入相关的史料进行阅读、分析、推理,进而得出基本的观点。但如何将学生引入史料的探究中,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制。教师可以从西周时期的周幽王入手,讲述有关他的故事。教师先是问学生“烽火戏诸侯”听说过吗,学生能说出这个成语用于比喻一个人没有诚信,但是他们不能说出具体的故事。教师让学生查找成语,再讲出这个成语故事。学生对这一环节很是喜欢,他们是这样描述故事的:周幽王多次点燃烽火台,为的只是博得褒姒一笑。褒姒是周幽王心爱的女人,诸侯是周幽王的左膀右臂。但每次诸侯赶到,只见烽火,却相安无事。后来诸侯不信了,真有事的时候,周幽王孤立无援,西周终于灭亡。学生讲完故事教师问:“如果没有戏诸侯事件,西周会灭亡吗?”显然地,学生就需要充分分析相应的史料,就要了解当时西周的分封制等。借助精选的故事,学生开始了历史学习的思维之旅。

可见,借助精彩的历史故事能将学生引入枯燥的历史学习中,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本来学生不感兴趣的历史内容会因为历史故事的介入使学生更愿意探究,对相应的史料实证,进而进入历史的“深宅大院”。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历史小故事,让他们走进史料,使他们从感性的认知进入理性的思考。

二、营造故事氛围,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信心

如果教师能将故事讲得精彩一些,能让学生立体地感知一段历史,他们会对相应的史料实证充满期待,甚至满怀信心地投入探究中。故事呈现的方式影响学生对历史探究的深浅,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历史故事以声音、视频、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这就引发了学生的关注,聚焦了他们的思维,引发了他们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思考,在思考中,他们就行走在史料求证的路上。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学生基本猜不出,教师再展示有关虎门销烟的场景,学生可以看到刚毅的林则徐,也可以看到被销毁的一捆捆鸦片,还能看到当时的场景,学生就想到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他们想运用相关的史料实证这段历史,就必须想到鸦片是哪儿来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鸦片销往中国?接着他们又想到为什么会是林则徐销烟,他当时销毁了多少鸦片,这件事对当时的中国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同样对着视频,学生又想到了英国,为什么偏偏要将鸦片运往中国,这表明他们什么样的心态,为什么会是这样?在播放的视频中学生还看到朝廷对这次硝烟的态度,他们没有想到为什么朝廷会那么在乎洋人的想法,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通过多媒体,学生对虎门销烟这则历史故事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们发现很多疑点。对着这些疑点,他们会找寻更多的史料证实一些观点,也否定一些说法,从而促进自己历史素养的提升。多媒体增强了历史故事的感染力,也提升了他们运用史料实证的信心。

三、质疑历史故事,锻炼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只要是教学,教师都应时刻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要充分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利用历史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质疑故事。具体地说就是让他们就具体的故事提出一些问题,再运用课本所学对这些问题探究和论证,进而获得史实求证。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质疑是多方面的,他们可以质疑历史故事发生的原因,可以质疑历史故事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质疑历史故事发生的具体过程以及最终结果。毋庸置疑,学生质疑历史故事的过程就是他们开展史料实证的过程,随着质疑的深入,实证的能力也相应获得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的教学为例,教师先是讲述这样的故事,鲁国大夫季氏开宴会跳舞用了64个人,孔子知道后就非常生气,他认为一个大夫怎么能摆出天子的架势呢?因为当时只有天子跳舞才可以用64个人,像季氏这样的大夫只可以用32人。于是孔子说出了这样的话,“是可忍,孰不可忍”。教师先是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提出一些质疑,再进行相应的论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提出各自的疑问。一学生说,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孔子怎么会大题小做,为这么一点事竟然发这样的火,他认为这句话可能不是孔子说的。另一个学生说,要看一件事的大小,不是将其放在现在的社会,而是要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因此该学生说,这件事本质上是有关“礼”的问题,而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当时的礼制是非常森严的,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孔子这句话是可信的。当然他还需要继续找寻一些史料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孔子应该关心民生疾苦、社稷大事,他这么做与他所主张的思想一脉相承吗,在质疑中学生对相关的史料实证也开始了。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历史故事,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史料实证能力的发展。当学生将历史故事与质疑能力的生长结合起来,能加深他们探究历史的节奏,从而发现历史的本真。

四、结语

史料实证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故事和认识历史故事所需要的思维品质,更是学生理解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感知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辨析和解读相关史料,并运用史料对历史故事分析、阐释和论证。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入手,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素养,进而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周幽王史料孔子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孔子的一生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孔子的一生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周幽王的幸运
“毕恭毕敬”的由来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