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022-12-29周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初级中学225119
周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初级中学 225119)
化学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一门自然科学,并且也是初中阶段的关键学科,但由于化学知识牵涉面广、概念理解难度大、化学反应原理复杂,以至于学生常常遇到学习瓶颈。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一方面通过方案的有效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借助方案中新颖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一、勤于温习,善于质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这段话充分肯定了质疑精神的重要性,基于这一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一个“善于质疑、乐于质疑”的好习惯,以提高个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脑海中只有时刻装着疑问,学习成果才能逐渐显现出来。而学生产生疑问的一个先决条件则是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温习和了解,在温习过程中,学生每接触一个知识点,都会填补脑海中的知识空白,而学生对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极易产生钻研与探索的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死学与苦学”的学习状态也将逐步转化成为“乐学与趣学”的状态,一旦学生遇到棘手的问题,便急于想揭开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因此,只有勤于温习,学生内心深处积累的问题才能越来越多,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必将晋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溶液的浓度》这一单元知识点为例,教师在讲授本节课之前,可以给学生预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综合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温习,并鼓励学生在温习过程中能够大胆质疑,将遇到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比如,有的学生在预习《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点时,教材中分别列举了两种不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案,其中溶质质量分别为10g、20g,溶剂质量分别为90g、80g,求解的问题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利用溶质的求解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第一种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第二种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当学生温习到该知识点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比较两种氯化钠溶液时,通过溶液的颜色是否能够判断出溶液的浓稀,如果这种方法不可行,那么应当如何判断”,这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聆听教师授课内容,随着教学进度的逐步推进,萦绕在学生心里的困惑也云开雾散,即氯化钠溶液属于无色溶液,通过肉眼观察是无法判断出溶液浓度的,只有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才能准确判定出两种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质量分数越大,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小,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则越小。
通过这种质疑的方法,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更多被激活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深度思考,而整个思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大脑思维积极活跃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养成一个善于质疑的习惯对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善于质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提高化学成绩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团队合作,探求真谛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团队合作的力量却是无穷尽的,俗语说,“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可以看出,集体的智慧结晶可以做到无孔不入、无坚不摧。基于这一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创设合作学习小组的方法对化学知识进行探讨和研究。首先,结合学生的学情,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当中的优等生与后进生比例保持相对均衡,这样才能凸显教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其次,在确定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以后,教师应当统一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并引导各小组成员通过思考、分析、讨论、辩论等方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为了验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当中选择一名学生代表负责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出来,然后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公正客观评价。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是“金属钠的氧化以及钠与水的化学反应”,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共同学习和探讨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项学习任务,任务主题是“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进而失去金属光泽,这说明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金属钠在保存时是不能暴露在空气当中的,但为什么可以保存在煤油当中”。当这一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给各小组预留10~15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之前学过的钠与煤油的一些物理与化学特性解决这一问题,然后,每一个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当讨论结束以后,再将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统一归结到一起,并将最终的结果分享出来。比如,第一小组的讨论结果是:“钠的密度为0.9g/cm3左右,而煤油的密度只有0.8g/cm3左右。由于金属钠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如果在水中保存,极易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如果保存在煤油中,即便煤油燃点较低,但是,金属钠能够完全沉到煤油底部,这就使金属钠与外界空气相隔离,加之,保存的温度一般为室温,在室温下,煤油是不会燃烧的。因此,金属钠保存在煤油当中是比较安全的。”通过凝聚集体智慧,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可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能够产生积极影响。首先,集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一些后进生由于化学基础差,理解力、感悟力相对较低,而在优等生的带动下,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将被瞬间激发出来,带着这份热情,学生的学习劲头将变得更足,大脑思维活动也将更加频繁。其次,由于每一位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以至于针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多个不同的见解与观点,这时,小组成员需要对这些见解与观点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总结,这一过程,学生的大脑思维也将处于一个兴奋状态,因此这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有时是枯燥的、乏味的,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化学课程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恰恰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这种积极性转化为学习动力之后,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与学习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三、自主实验,收获真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在所有知识点中占据半数以上的份额,并且在历次考试中,化学实验的分值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只有掌握化学实验原理,厘清化学实验步骤,明白化学反应现象,才是学好化学知识的硬道理。基于这一点考虑,在教学实践课堂,教师可以把实验操作权与支配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的方法探究神奇的化学世界。但是,在选择实验项目时,教师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得选择风险系数较大的实验。如果该实验是历次考试的考点,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整个实验流程演示出来。第二,为了防止学生盲目进入实验状态,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提示,这样学生可以安全快速完成实验任务。第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教材以外的化学小实验,然后,让学生自行体验实验的乐趣,进而达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目的。
以《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为例,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首先督促学生将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器材准备好,如石灰石小块、广口瓶、稀盐酸等。然后向学生讲授实验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制取二氧化碳时不可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强,不易生成二氧化碳。当学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之后,可以自行制取二氧化碳。比如,有的学生将块状的石灰石放在盛装稀盐酸的器皿中,这时稀盐酸与石灰石快速发生化学反应,并伴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接下来,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导管与集气瓶连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为了验证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满瓶,学生利用一根正在燃烧的木条在集气瓶口试测,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编制一套实验报告,教师在对报告内容进行检查时,可以及时查找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对该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也将轻车熟路。
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实验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并且,也可以激发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对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己、磨炼自己的机会。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实验状态以后,全部的专注力将聚焦在每一个实验步骤上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乐于探究每一个实验步骤、每一个实验现象与每一个实验原理,一旦脑海中的知识点累积到一定程度,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也将变得更加轻松,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满足学生的主观求知需求,同时,也是当前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指标。因此,在化学教学课堂,教师既需要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领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也需要营造一个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能够将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以及判断力发挥到极致,以此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