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国宾杂剧的价值倾向
——兼论《薛仁贵》《汗衫记》元明刊本的异同

2022-12-29朱丽霞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11期
关键词:汗衫国宾

朱丽霞

张国宾,元大都人,曾为教坊管勾,现存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公孙汗衫记》两剧,元刊本《元刊杂剧三十种》及明刊本《元曲选》均有收录(两剧在《元曲选》中的题名分别为《薛仁贵荣归故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本文简称为《薛仁贵》《汗衫记》元明刊本)①。《元曲选》另有《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剧列于张国宾名下,学界多有异议,在此不论。

袁于令为《盛明杂剧》作序云:“寄悲愤,写距斥弛,纪妖冶,书忠孝。无穷心事,无穷感触,借四折为寓言。”②王国维也认为:“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③这表明戏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作家精神的载体与内心的寄托,承载着作家自身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张国宾作为元代戏剧艺人,经历着时代大环境的熏染,在关照时代与生活之际,必然融入自己的心理态度。关照张国宾两剧的元明刊本,亦可见一斑。

一、事亲尽孝与立身扬名的抉择

古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积极入世的中国古代读书人,无不追求如此,然而能从其一已属难得。况且,个人的“不朽”又常与传统伦理中的“孝”道相冲突。看《薛仁贵》及《汗衫记》两剧在元明刊本中展现的不同观念,亦可窥见剧作家张国宾及选本作者臧晋叔的价值取向。

《薛仁贵》一剧讲述唐代大将薛仁贵离别父母投军,因三箭定天山而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功绩被主管张士贵窃取,最终在上级官员杜如晦(明本中为徐茂公)的介入下得以功劳确认、衣锦还乡的故事。元明刊本在故事基本情节上多有阐述“衣锦还乡”,没有大的不同。但通过诸多细节的比较,则能发现两个剧本在伦理观念上存在差异。

在投军的态度方面,元刊本中薛仁贵父亲薛大伯云:“孩儿,你撇了俺老两口,远处充军去,好下的呵……孩儿你心去意难留。你去子去,你休问得官不得官,子早回家些儿者。”对薛仁贵投军,剧中用宾白的形式,让薛大伯从旁观的角度进行阐述,多了一重审视。薛大伯更多的考虑是亲子的依存关系,对得官与否并不太在意。但薛仁贵为实现个人价值,执意离乡。针对薛仁贵投军,剧中用大幅笔墨来表述薛仁贵的这一行为的结果——给父母带来的困境:

【五煞】你娘近七旬,你爷整八十,又没一个哥哥妹妹和兄弟。你那孤独鳏寡爷耽冷,你那老弱残疾娘受饥。你空长三十岁。枉了顶天立地,带眼安眉!

【四煞】那两口儿端的衣无遮体衣,食无充口食。这邻庄近疃都知委。怕小的每眼前说谎胡支对,常言道路上行人口胜碑。说的都识的。受了些风寒署湿,饥饱劳役。

【三煞】俺敛与些柴,济与些米,甫能我拾下些吃的无穿的。您爷受绝腊月三冬冷,您娘拨尽寒炉一夜灰,饿的肝肠碎。甚的是羊肉白面,子是些淡饭黄薤。

【二煞】与人家担好水,换恶水,又不会南头贩贱北头贩贵。您享着玉堂里臣宰千钟禄,却觑着那草舍内爷娘三不归,洒了些恓惶泪。子办的烦烦恼恼,切切悲悲。

【煞尾】从黄昏哭到早晨,从早晨哭到晚夕,作念杀离乡背井辞仁贵。(带云)你今日得了官,佳人捧臂,壮士擎鞭,早家去些儿个。你那一双年老爷娘,兀的正盼望杀你!

及至薛仁贵返乡,儿时伙伴已然不能相识。面对询问,其儿时伙伴拔禾在明知道对方功成名就做了高官的前提下,在诉说薛仁贵父母缺衣少食孤苦无依时,依然毫不客气,不忘痛骂“老爷娘受苦他荣贵,少不得那六月雷声霹雳”。剧中再次通过拔禾的唱词表明乡邻的态度。很明显,在元刊本中这种立身扬名追求个人价值,哪怕是实现了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也并不能抵消不孝的罪名——“事亲尽孝”排在第一位。

对薛仁贵投军一事,明刊本开篇也以宾白的形式,通过薛大伯之口表明薛仁贵投军将导致父母无依无靠。但随即,薛仁贵便以第一人称口吻自述道:“孩儿闻的古称大孝,须是立身扬名,荣耀父母。若但是晨昏奉养,问安侍膳,乃人子末节,不足为孝。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得扫除夷虏,肃靖边疆。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但博得一官半职,回来改换家门,也与父母添些光彩。”在第二折中,薛仁贵再次表达了“父亲,您孩儿尽忠便不能尽孝也”的观念。他首先将立身扬名上升到“大孝”的高度,随后将孝归结于忠,认为孝必然服从于忠,从而以立身扬名、当官改换门楣的大忠大孝化解不能事亲尽孝的尴尬。很明显,此处薛仁贵是将“立身扬名”排在第一位。

立身扬名与事亲尽人子之职,到底孰先孰后,从作者对故事结局的处理来予以比较会更加清晰。《薛仁贵》剧元明刊本的不同,最大者为第四折。元刊本该折有15支曲子,而明刊本只有7支。15支曲子中,有【新水令】【阵阵赢】【黄豆叶】【庆东原】【庆宣和】【川拨棹】【七弟兄】【络丝娘】【雁儿落】【捣练子】10支曲子都是薛大伯在反复倾诉儿子从军10年中自己的困境——无食无衣、孤苦无依。在他看来,最基本的孝道当是人子能为父母披麻戴孝、养老送终,他最在意的也是“死限儿来时,谁与我拽布拖麻,奠酒浇茶”,在得知儿子得官荣归成为驸马的情况下,薛大伯没有丝毫欣喜的表示,反而对身份悬殊的结合表现出担忧与不适应:“怎敢和大唐天子做对门家!若是儿家女家有争差,有碗来大紫金瓜,我其实怕他!大奶子休唬小娃娃!”纵然儿子功成名就,家族改换门楣,但10年艰难并没有因此而被认可,立身扬名与事亲尽孝的矛盾依然存在。明刊本7支曲子则主要是再现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薛仁贵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奉旨娶亲,一夫二妻,荣归故里,皆大欢喜。如果说明刊本中薛大伯也曾怨怼儿子投军10年给自己造成的孤苦无依,那么在得知儿子得官归家的消息后,其10年艰辛瞬间被消解,“则俺个苍颜皓首一庄家,也会绯袍象简带乌纱。孩儿你可也喜咱,不枉了从前教你学兵法”,娶了富家千金则更是“似锦上添花”。此处,立身扬名与事亲尽孝的矛盾似乎已经得到解决,而尽孝更被尽忠所统一。很明显,在立身扬名与事亲尽孝这一难题面前,元本作者张国宾选择事亲尽孝为首,而明本作者臧晋叔则更倾向于将孝统一于忠,以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化解矛盾。

与《薛仁贵》一剧不同,《汗衫记》中没有立身与尽孝的纠结,但对事亲尽孝的态度同样非常明确。主人公张孝友听信陈虎诱骗,离家到东岳太庙算卦。对此,父亲张员外唱道:“却不父母在,不合离家?你兀的不惹的旁人骂。”“更做道好儿好女眼前花,你说这不听您爷娘的话。兀的是那一个袁天罡算来的卦?这言语则好唬庄家,却不忧父母病体着床榻。”明刊本在这一点上与元刊本相似,针对张孝友离家,父亲也唱道:“交人道做爷娘的鳏寡,做孩儿的谎诈,交人道你个媳妇儿不贤达。”可见,不管事亲尽孝与立身扬名是否存在矛盾,张国宾都将“孝”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但如果二者可以兼顾,臧晋叔也不会否定“孝”道的重要。

二、耕读传家与尚武崇商的无奈

石成金撰《传家宝全集》有言:“人生在世,惟读书、耕田二事是极要紧者。盖书能读得透彻,则理明于心,做事自不冒昧矣。用力田亩,则养赡有赖,俯仰无虑……若不读书,何以立身、行道、显亲、扬名?若不耕田,何以仰事父母?何以俯畜妻子?唐人诗云:‘天下良图读与耕’。要知一切事,总不如此二字之高贵安稳也。”④耕读传家作为中国传统的生存生活方式与伦理观念,“耕”居于首位,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读”居于第二位,以实现个体与社会价值。科举制度产生之后,“读”更给文人提供了进身之阶,一时成为封建文人修齐治平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但自元代,以游牧作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蒙古族入主中原,科举考试时兴时废,读书人通过读书求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被阻滞,耕与读的传统方式同时遭到破坏。元代汉人尤其是读书人该如何自处?“贡举法废除,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⑤士、农、工、商的划分与高低之别发生了巨大逆转,耕读的选择被商武所替代。

耕读观念在元明的不同呈现,通过张国宾剧元明刊本也可窥见一斑。

首先,通过元明刊本一些细节的比较,对社会风气和观念的改变可以有所了解。元朝实行征兵制的兵役制度,但其方式则因民族不同而略有区别,对蒙古各部采用成年男子皆兵的办法征集士兵,其他民族实行军户制度,被划为出军当役的人户称军户,父子相继,世代相袭,不准脱籍。汉人富户,多逃避军役,由贫困的下户充当。兵役之苦在元本《薛仁贵》剧中即有鲜明的表述:

【满庭芳】俺不是推东阻西,子怕言不按典,话不投机。俺龙门镇积祖当差役,力寡丁微。俺叔叔瘤臁瘸跛,俺爷爷又老弱残疾。怕着夫役,俺乡都说知,折末要是末便依随。(元刊本《薛仁贵》第三折)

见到官兵,百姓恐惧万分,拔禾的第一反应是“怕着夫役”,因为龙门镇早已“力寡丁微”,况且自家叔叔、爷爷均年老残疾。这一幕,正如唐代杜甫的《石壕吏》所写“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相对来说,明朝则重文轻武,兵役并不是老百姓最恐惧的事情。同样是面对官兵,拔禾也惧怕,但这时他怕的是“官人待要来敛科税”(明刊本《薛仁贵》第三折)。正是因为元代的尚武之风,导致征兵的频繁,百姓不堪其苦,由此才有上述一幕。但这一状况,在明代明显发生了变化。

其次,看元明两代剧作家对耕读的态度。作为艺人兼文人,张国宾对“耕”与“读”显然相当熟悉。如《薛仁贵》剧中多处写到农村风光,尤其第三折写寒食节祭祖的习俗就相当生动,但农村生活的凋敝也随处可见。对读书仕进之路被阻断,张国宾也有许多无奈:

【油葫芦】我子见百结鹑衣不盖身,呵呵呵,怎这般家道窘?(交与酒科)交连珠儿热酒饮三樽。那苏秦未遇春天困,他时来便挂黄金印。翻手是雨,合手是云。读书万卷多才俊,少是末一世不如人。(元刊本《汗衫记》第一折)

读书万卷多才俊,但是却沉沦不遇,这正是元代读书人的现实写照,也表明张国宾对读书人前途命运的关注。但明刊本在表达这一意思时,却删除了“读书万卷多才俊,少是末一世不如人”这一句具有其时代特色及普遍意义的唱词,只是列举苏秦发迹变泰一事,对读书及读书人的普遍关注在此亦没有明显的表达。可见,读书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应该是导致元明刊本写法不同的原因之一。

其三,考察《薛仁贵》《汗衫记》元明刊本中主角的人生轨迹。在元代尚武风尚之下,读书已然不能通往仕途,发展得另寻路径。薛仁贵虽出身农家,但他“从小不好庄农作业,子好抡枪使棒,学的十八班武艺皆全”。何以立身扬名,改换门楣?“目今听知国家跨海征辽,招募民义充军”,“待从军去”!他最终三箭定天山,因武功而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汗衫记》剧主人公张孝友一家是“开着一座解典铺”的商人,与薛仁贵家因务农而家道贫困不同,张家因从商而家道殷实,商与农的比较可见一斑。后张孝友被恶人陈虎陷害而至家破人亡(后被人所救)。何以报仇雪恨?陈豹(实为张孝友之子)“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好一身本事”,“男儿志气三千丈,不取封侯誓不归”,最终中武状元报仇雪恨、阖家团圆。虽然两剧题材完全不同,但化解冲突的方式都是以武仕进。可以说,尚武之风成全了部分百姓入仕的理想。再看那个因为窃取功劳而被罚的张士贵,则是“将取刨种三顷地,扶手一张锄”,被“剥官卸职”而务农。可见,务农已成为其时社会各阶层不得已的选择。耕读传家的传统生活模式中,“读”已然不具备优势,而“耕”更加不堪。虽然两剧元、明刊本细节有别,还是能看到社会风尚之变化,但在剧本主线方面,明刊本显然承袭了元刊本的写法。

由此可见,社会环境急剧变化导致耕读传家文化传统的衰落,文人的生活方式普遍受到冲击,张国宾身处其中同样不无遗憾。但尚武崇商的新风气则要求老百姓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与进身之阶,纵有千般无奈,但仍需顺应环境,认真寻找出路,这正是中国文人无论穷达都坚持积极入世的具体表现。

三、“大团圆”与“锦上添花”的区别

通过仔细阅读两剧本的元明刊本可以发现,在戏剧观方面,张国宾与臧晋叔也有不同,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对待大团圆的态度。

大团圆的结局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共同追求。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概括古典戏曲和小说的结构模式时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⑥《薛仁贵》《汗衫记》两剧在元明刊本中均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程度不同。

《薛仁贵》剧中,元刊本以薛仁贵被封为兵马大元帅,招为驸马,一家团聚结束,故事至此本已圆满。然而在剧本第四折中,薛大伯对儿子离家带来的凄苦进行反复倾诉,同时对公主儿媳的身份呈现出近乎滑稽的反应,让原本事亲与立身的矛盾再次呈现,戏剧冲突到此定格,并没有得以完全解决。在明刊本中,这两方面都进行了加工。针对儿子离家造成的困境,薛大伯以“不枉教你学兵法”一句消解其10年的怨愤,还特意增加了主人公对杜如晦感恩图报环节,让人物形象更加圆满。对新的儿媳,明本则做出了更大的改动。在剧首即特意增加薛仁贵原本已有妻室柳氏,她10年无怨无悔照顾公婆,用女性的牺牲缓解和补正了薛仁贵不能事亲的不孝,并最终与薛仁贵的新妻宰相之女和睦相处,让家庭生活变得完美和谐。

【折桂令】定道是俺家门则有这媳妇儿贤达,谁知你又被皇恩赐与娇娃。一个是勇烈之夫,一个是糟糠之妇,一个是宰相之家。那一个知礼数,好生谦洽。这一个忒温良,并没参差。您两个堪羡堪夸,无衅无瑕。这一个村庄妇,曾举案齐眉;那一个官宦女,似锦上添花。《汗衫记》剧中,元明刊本在情节主线上的改变不大,但在结尾处也特意增加一个细节:专理衔冤负屈不平之事的府尹李志,奉圣旨决断张家一案,不仅让张、陈善恶各有所报,还着意凸显皇恩浩荡与官员清廉。这样,就把原本作为个案的张陈事件,纳入天下不平事件之中,以皇权的无所不至以及皇帝的英明神武作结,相比原剧的家庭内部大团圆,可谓是锦上添花。

《薛仁贵》《汗衫记》两剧对故事冲突及结局的不同处理,固然是杂剧剧本从场上走向案头过程中故事情节从简单到严密的发展必然,也是杂剧作者和选本作者不同戏剧观的表现。

注释:

①元刊本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在明刊本中名为《薛仁贵荣归故里》,本文统一简称为《薛仁贵》;元刊本杂剧《公孙汗衫记》,在明刊本中名为《相国寺公孙合汗衫》,本文统一简称为《汗衫记》。参见徐沁君校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1980年版;臧晋叔编:《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版。

②袁于令:《盛明杂剧序》,参见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第一集,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83页。

③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8页。

④参见邓子纲:《儒家耕读传家思想的伦理审视》,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⑤宋濂等:《元史:选举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017页。

⑥王国维:《静庵文集》,参见《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49—50页。

猜你喜欢

汗衫国宾
中国国宾洞——桂林芦笛岩
画汗衫
袁毅平作品
鲸鱼不能放进洗衣机
钓鱼台系列酒品鉴
山里娃
体血衫图案欣赏
不用笔画画
阿力斯的汗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