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举红色旗帜立德树人 精设文本题目守正出新
——由2022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教与学

2022-12-29哈尔滨市第九中学秦凤云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学类研习考查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秦凤云

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四套文学类文本试题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常规题型与新题型相结合,做到守正出新。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由两则材料组成,属于组合类文本阅读材料,即《支队政委》(王愿坚)、《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萧红在抗战时期写的书信《“九一八”致弟弟书》;新高考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第六节节选《江上》;新高考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李广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到橘子林去》。通观4套文学类文本试题内容,试题设置既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树立文化自信,又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选材高举红色旗帜,依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考查

全国甲卷、乙卷和新高考II卷选文均为革命传统作品,紧扣新课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由必修上、下及选择性必修上、中、下五册组成,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包括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荷花淀》《党费》等,革命先辈代表性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等,优秀论说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以及经典报告文学、革命者的书信等实用性文体优秀作品。2022年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两则材料,以“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为主题,通过小说中虚构出来的典型人物形象与纪实作品中经历者真实的回忆,来揭示主题。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中,萧红抛却伤感的往事,对弟弟这样的爱国青年满怀希冀,并表达“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的观点,文章引导当代青年保持不怕困难的勇毅和刚健精神。新高考II卷《到橘子林去》一文写于抗战时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普通劳动者“赶马车的”的亲近和信任,“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作者将车夫的运输工作与抗战时期的物资转运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会革命年代人民的伟大力量。

以上分析可见,高考试题选文与统编版教材关联紧密,今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材对教师教授教材有较大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回归教材,重视现代文阅读教学,积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试题设置规范,考点丰富多样

试题依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及统编版语文教材进行考查,选文兼具小说与散文、书信体与纪实作品,文体类型丰富。文本呈现单一材料和复合类材料两种。命题指向“阅读与鉴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赏析评价等内容,设题紧扣学业质量水平4(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4套试题扎实体现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客观题均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着重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理解分析、相关情节的作用分析、叙述视角、语言特点、主题理解等内容。主观题守正出新,守正为常规考点,均考查与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分别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甲卷),人物相关情感状态形成的原因分析(乙卷),人物思绪生发展开分析(新高考Ⅰ卷);出新为考查不同文体艺术效果差异分析(甲卷),分析品味作者情感态度(乙卷),分析细节描写如何体现童趣的(新高考Ⅱ卷)。这一改写带来的文学效果分析(新高考Ⅰ卷),尤其是新高考Ⅰ卷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令人耳目一新。

回观统编版语文教材,我们会从中找到命题依据甚至是相似命题表述,如新高考Ⅱ卷命题“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在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二的2中有如下表述:“林冲去山神庙暂宿……格列高尔艰难地打开房门……这些细节描写常常为读者津津乐道。从本单元作品中找出至少五例精彩细节细加品味,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又如新高考Ⅱ卷选择题选项表述为“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大卫·科波菲尔》课后学习提示中有类似表述。两者都是分析叙述视角的作用,可谓同出一辙。所谓“出新”的命题在课本中亦有体现。比如全国甲卷考题“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这一命题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学习导语及单元研习任务中都有表述。单元导语中表述为“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单元研习任务表述为“本单元的课文,既有纪实性较强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也有以虚构为主的小说。阅读这些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完成下列研习任务”。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考文学类文本依据文本特征命题,紧扣教材主干知识重点考查,枝叶知识轮换考查,设问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对学生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的考查。

三、4套试题文学类文本选文和设题特点带来的启示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整合教材相关资源,精准把握相关文本的文体特征,落实主干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新高考Ⅰ卷第9题设问:“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这一设问考查学生阅读体验,人物身份等形象的改变会有怎样的文学效果,需要考生结合题干相关信息,如“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自尽”“普通人”等关键信息,再结合文本关于渔夫描写的相关信息,进行阅读思考,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读者的阅读效果、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文学效果。针对这一命题导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训练学生的比较、批判及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授鲁迅的小说《祝福》时,可以结合电影《祝福》的结尾进行比较,电影结尾加入祥林嫂砍门槛的相关情节,请学生分析小说《祝福》与电影《祝福》结尾处理的艺术效果有何异同。比如教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茶馆》时,可联系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玩偶之家》、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雷雨》《哈姆莱特》,4篇文章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把握中外戏剧的异同之处,欣赏戏剧冲突、塑造戏剧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动作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选文讲透知识,训练能力;通过戏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全面把握戏剧文体特征。学生只有掌握了必备知识,才能形成关键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在高考中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紧扣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方面内容,采取单篇精讲与群文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进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及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教学时,紧扣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第三单元重点从主题内容、叙述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通过研习,让学生深入掌握外国小说的写作特点。例如通过对《百年孤独》这一“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突出特征,体会到小说通过奇特的人物和奇特的故事,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庄严的叙述、轻松的幽默,展现拉丁美洲人民几个世纪的生活和奋斗历史,表达了作者对“百年孤独”的独特理解。第四单元重点把握外国戏剧和诗歌的文体特征,体会多样的文化观念,提升人文素养。例如,通过对《玩偶之家》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作品表现的妇女解放、自我意识觉醒等思想,见识到什么是“社会问题剧”。通过这两个单元的专题研习,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懂得用尊重、包容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教师在进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时,在处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这篇作品时,可以扩展鲁迅先生的其他小说如《药》《示众》《孤独者》,进行群文专题阅读,引导学生全面掌握鲁迅小说的创作特点及风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整合教材,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实践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整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内容,设计“革命作品艺术魅力之我见”这一项目化学习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中阅读,拓展阅读,整合材料,探究同一主题,不同文体表现出的不同艺术魅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让诸多一线教师雾里看花,2022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不失为一剂清凉散,为高中语文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廓清教学路径,让我们沉下心境踏实教学,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文学类研习考查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抓住文本细节,把握形象特征
——文学类文本人物形象概括
泰拳的研习方法及身体的生物适应性研究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文学类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年度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