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来华留学发展研究

2022-12-29贾立柱

关键词:留学生院校高职

周 丽,刘 青, 贾立柱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规模从1950年的30多人扩大到了2018年底的49.22万人。“一带一路”倡议下,2019年,来华留学的高职学生规模快速增长,达到了17097人,相比2015年的5186人,增长率达到230%[1]。高等职业教育来华留学是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是实现中国高职教育“走出去”的必要途径,具有战略意义和价值。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之下,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来华留学教育领域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而且这种状态会持续较长时间,跨国留学的本质属性就是人员的跨境流动,因此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萧条,考虑到留学安全和留学成本,跨国留学学生的流动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短期内,由于国际学生跨境流动受限,在全球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我国高职来华留学规模也会明显下降;长远看,一旦全球疫情实现有效控制,来华留学学生规模会得以恢复。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现阶段不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战略发展期,更是我国高职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树立全球人才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提高中国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履行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是非常值得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后疫情时代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的新机遇

后疫情时代,国际学生仍会流向西方发达高等教育强国,但将不仅仅是流向这些国家。随着国际留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留学教育格局将重新调整,各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将面临深刻变革。

(一)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为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奠定新基础

2010年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留学中国计划》《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近年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为高职教育来华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我国高职教育来华留学规模不断扩大,层次和结构也不断优化。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来华留学面临着很多新的发展机遇,在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技术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更多国际学生会选择来华学习技术技能,不断完善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体系将会对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提出新愿景

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美好世界,增加人类福祉,既需要发挥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跨文化人力资源优势,又需要高水平高职教育勇于开拓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政府带领民众在疫情新冠爆发的第一时间积极部署,高职院校教师和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妥善安顿留在国内的留学生,邮寄抗疫物资给寒假已回国的留学生,并快速组织和开展在线授课,富有成效的举措彰显了中国传统品德的力量和魅力,也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担当。经历了抗击疫情的留学生们积极向媒体和世界发声,为所受到的关怀和服务表达感激和信心,成为向外界传播中国抗击疫情真实情况、效果经验的重要使者。后疫情时代,积极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吸引更多优秀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

(三)“双高计划”为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提出新使命

“双高计划”要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要实现国际交流,服务国际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支撑,这对于进一步突出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意义重大。“双高”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将引领高职院校朝向高质量、国际化发展,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特色和优势的凝练。另外,高职教育来华留学专业设置应用性强,类目较全,涵盖中国文化特色类、经管商贸类、理科、工科、农科等,利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大力发展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制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发展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和优质教学资源,有助于真正实现我国“双高”院校的“国际可交流”。

(四)“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教育来华留学营造新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引发了汉语热,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剧增,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此外,我国高职院校有595个专业教学标准、3349个课程标准被国(境)外所采用[2]。可见,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潜能巨大。发展高职教育来华留学要补充短板和弱项,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提升高职教育国际服务能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可以为国内高职院校学生营造与来华留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国际化环境,提供宣传中国文化、体验他国文化的机会;在华留学教育和高职教育海外办学都有助于缓解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这就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具备较强的国际化办学实力。可见,发展高职教育来华留学是必要基础和前提。如正邦集团聂小洪(2019)所说,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即人才匮乏。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乏,虽然一线员工人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文化差异大导致文化融合的磨合期较长,结果管理成本很高。来华留学生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通过在中国高职院校的学习以及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政策的了解,带着所学、所感、所获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最有效的参与者、政策解读者和口碑传播者,成为中国高职故事的亲历者、讲诉者和中国高职形象的传播者,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使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中国企业解决人才不足的困难。高职来华留学生是中国高职院校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动力,推动中国高职院校加快内涵式建设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为“一带一路”贡献中国智慧。

二、高职教育来华留学面临的新挑战

后疫情时代,随着逆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相对滞后,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薄弱环节,实践中依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一)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基础相对薄弱

高职教育来华留学规模不大。我国高职来华留学规模从2008年的860人上升至2019年的17097人,其中,2015年为5186人,2017年为8056人,2015-2019年留学生规模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34.75%[2],这反映出了高职来华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但相比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来华留学、研究生来华留学教育规模的增长情况,差距仍然巨大。以2018年为例,我国来华留学学历生总人数为258122人,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仅占比4.76%[2]。理论上讲,我国高职院校共计1468所,具备一定的来华留学教育承载能力。但高职院校招生一般多以本地生源为主,跨省招生比例较低,跨国招收来华留学学生的高职院校数量较少,仅占10%左右,这与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办学规模不成比例,说明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来华留学的高职学生生源分布不均。以2018年为例,我国来华留学生中,高职院校接收的留学生多来自亚洲和非洲。其中,亚洲来华学生数量最多10617人,占比86.48%;其次是非洲学生1316人,占比10.72%;欧洲学生312人,占比2.54%;美洲学生29人,占比0.24%;大洋洲学生3人,占比0.02%[3]。可见,来华留学的高职学生多数来源于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招收国际来华留学学生的高职院校地域分布也不够均衡,主要是福建、云南、北京、广西、贵州、四川、浙江等地,有些地区的来华留学学生数量微乎其微。

来华留学的高职学生就读专业分布不均。2018年,选择就读工学专业的人数最多,有4464人;管理学2707人,经济学1979人,汉语1619人,其他专业都在1000人以下,西医570人,艺术296人,农科262人,教育142人,文科和中医共有111人,理科16人[3]。来华留学的高职学生就读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专业依次是工学(36.36%)、管理学(22.05%)、经济学(16.12%)和汉语 (13.19%),共占比87.72%。艺术和中医是来华留学的高职学生就读人数超过100人的专业。整体看,来华留学的高职学生就读专业分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影响力,但农科、中医、艺术、汉语等优势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理念有待更新

无可否认,无论是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还是国际影响力,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地域性特征都更加明显。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实现 “双高计划”国际可交流的建设目标,这一切推动着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理念必须要更新。一方面,要从高职教育输入转变为输入输出双向流动,在高职教育输入的同时要加强高职教育输出的能力,实现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提质增效的同时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避免陷入和普通教育一样的同质化发展。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理念滞后,信息化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严重掣肘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特色和优势难以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国际影响力不大[4]。

(三)高职教育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健全

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制建设整体上一直在不断规范和完善,但高职教育来华留学领域因起步较晚,积累有限、经验不足,具体还体现在招生和录取过程、培养过程、实习和毕业考核过程、校友跟踪与反馈的信息管理平台等诸多方面,仍有待完善和健全[5]。某些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少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不同程度的观望和怀疑态度,各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也差别较大,限制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教育层次的学历互认政策不完善,来华留学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认证和认可,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国际吸引力;来华留学的高职学生入学标准过低、素质较差还享受超国民奖学金待遇等,也反映出高职教育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国际化双语、“双师”、“双能”师资是来华留学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而高职院校高水平国际化师资匮乏直接影响了教学改革、来华留学高职学生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三、后疫情时代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的应对策略

后疫情时代,面对深刻复杂、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作为输出高职教育的主要载体,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有助于深度激活我国高职教育活力[6]。积极谋划中国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发展思路,提质增效、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构建国内国际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双循环发展格局,是我国高职院校来华留学教育在关键发展期的策略选择。

(一)更新理念,提高政治站位

高职教育来华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多方协同。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学生是全球人才竞争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强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培养和吸引为我所用的人才,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打造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来华留学品牌,提升来华留学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是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历史使命。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提升我国整体来华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因此,来华留学教育相关部门应统一思想,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改善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服务外交大局的高度,既扩大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规模,又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质量水平,突出特色,发展面向全球的教育服务贸易,参与和融入全球来华留学教育体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世界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

(二)政策扶持,加大对高职教育来华留学激励和引导

我国高职院校在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方面潜力巨大。在国家层面,要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政策协同、建立“学历互认”,把来华留学教育纳入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评价体系,如高职校企协同国际化示范高校建设项目、校企协同国际化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校企协同国际化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等等;整体规划和布局,协调和保障国家、高校、企业等多方利益,科学引导和激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高职教育来华留学,支持高职院校依据自身校企合作情况、办学实力和特色,科学引导“走出去”的企业参与来华留学教育投入和学生培养,有针对性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合作,加强人文合作交流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学生来华留学,进行订单式培养;政府协同企业和高校建设来华留学学生信息库,建立“一带一路”高职来华留学人才的在线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人才供求信息交流和协调,服务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特定产业和企业的需求,实现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院校层面,“双高”院校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配合“走出去”的企业携手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校企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双高”院校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和资源,加大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发展的智力、人力、技术、技能、文化等方面的投入,积极打造“一带一路”高职教育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升级版,扩大高职教育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为全球高职教育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三)提升质量,完善高职院校来华留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职院校来华留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政府、企业和高校等紧密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职教联盟、国际职教集团等,实现国内国际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文化互通、信息和经验共享,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RCEP等都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联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高职教育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依据;另一方面,政企校等多方联动,推动国际化双语、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培养,对标国际标准,发展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来华留学标准。

具体来说,高职教育来华留学不仅仅是汉语学习,还包括育人、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多方面。结合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优化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课程体系,加强高职来华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特色凝练的重要途经。拓展课堂教学,引导留学生通过“做中学”来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既提高了语言能力、又增强了专业素质和技能。譬如,开发中国概况、中国文化等通识课程,以语言学习和文化知识为主、润物无声,融入第一课堂的教学和实训;设计中外学生交流活动,促进中国学生和来华留学学生的沟通交流;利用校企合作,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企业管理文化,将来回国后从事与中国文化和商务往来的工作,成为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桥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四)与时俱进,构建和完善高职教育来华留学数字化教学平台

新冠疫情之下,人员跨境流动受阻,传统高职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开展跨境在线教育成为应急首选。疫情触发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在线”教学趋势和来华留学教育功能实现途径的新变革,大大加速了跨境在线教育的使用和传播,在线国际化发展迅猛。后疫情时代,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供大量免费的来华留学教育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并实时反馈,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力量协同整合软、硬件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等,对信息化教学系统进行优化和重构,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数字来华留学教育资源的国家级公共基础服务系统和高校层面的特色服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这有利于满足来华留学学生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来华留学教育的群体普惠性,成为传统来华留学教育的丰富和延伸。信息技术与来华留学教育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来华留学教育的新常态下,还应积极建设国际毕业生校友沟通和服务平台,利于国际毕业生校友随时关注和了解母校的发展成就;拓宽国际毕业生校友之间、国际毕业生校友和在校留学生校友之间实时的交流互动[7];另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企业可以发布用人需求、为国际毕业生校友提供了解中国业内动态,帮助毕业生校友与国内行业企业搭建业务交流平台,帮助国内企业了解国外市场动态和需求等等资讯服务。

(五)文化传播,塑造提升高职教育来华留学品牌形象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职教育来华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来华留学学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互通,促进来华留学学生和中国高职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营造了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环境。来华留学生体验了中国文化,本土高职学生体验留学生带来的异国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高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知。要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加强“中文+职业技能”课程等建设,深入加强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中文教育走向世界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因此,通过发展高职教育来华留学,能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师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国际中文教育方兴未艾,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实力,鼓励教师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学科、优势专业课程教法、教材和课程,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课程推广平台,为扩宽在线平台为各国各界人士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奠定扎实基础,有助于扩大在线国际中文教育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7]。

后疫情时代要利用中国网络技术先进、发展迅速的优势,广泛而充分地利用国内外社交媒体,发挥高职院校留学生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结合其灵活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中国普通学生、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分享他们在中国高职院校学习和生活的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和感受,能展现真实、多维的中国,促进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高职教育,提升中国高职教育的品牌形象。同时,利用官方媒体和社媒,加大对外宣传,就来华留学生相关的问题做好宣传和回应,巩固和发展这些有过中国留学经历的留学生的中国情结和心理认同,发挥来华留学生口碑传播的巨大作用[8],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海外学生来华,切实塑造和提升中国高职教育来华留学的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留学生院校高职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留学生的“捡”生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