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内涵、功能及价值

2022-12-29

关键词:学生党员愿景个体

苏 贵

(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了培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道德情怀、行为规范和担当作为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些重要任务,学生党支部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谈话教育应始终以学生党员的激励成长为目的。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是铸魂育人的动力机制,厘清内涵,分析功能,明确价值,对于培育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内涵

“机制”存在于系统之中,在系统的要素构造、功能作用以及相互关系中生成。系统论认为“机制”是系统要素形成的相互作用关系。同一要素在不同的关系系统存在不同的行为结果正是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使然,即不同机制生成的结果。这意味着不同的系统结构将引发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复杂机制,有的复杂机制甚至成为系统结构的主导性机制。“因果性”是由不同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生成的结构,“所谓机制,就是一组在控制条件下能被持续观察到,同样也能通过推理获得的,因此是可以被解释的有着固定互动规律的因果关系。”[1]机制的存在与系统的要素、关系和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的要素间生成相互作用的关系,生成系统的结构。在系统层面,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内涵的探讨基本上是围绕要素、关系、结构、功能来阐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各相关因素功能的耦合”、[2]206系统要素间或与外部因素的“有机关联性”、[3]23“比较稳定的关系及其内在运行过程和方式”。[4]它的内涵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宏观渐至微观的动态过程,由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要素形成的关系、关系的结构、结构的功能到解析功能的运行过程。这意味着有三个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宏观的整体性系统层面,即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的系统;中观的结构和功能层面,即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随附于整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并呈现出系统内的因果关系;微观的要素和关系层面,即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要素。

勉励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范畴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激发、推动和维持人们行动的要素及其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5]勉励教育机制是指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系统,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的教育关系。从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区分,勉励教育机制形成的教育关系是主导性的教育关系和主体间性的教育关系。主导性教育关系更加强调的是劝导鼓励,主体间性教育关系更加突出的是主体间共勉的相互鼓励关系。劝导鼓励的主导性教育呈现的是偏正式结构关系,相互鼓励的主体间性教育呈现的是联合式结构关系。偏正式结构与联合式结构是语词结构的延展运用,用来类喻教育关系。

偏正式结构的教育关系中的“正”是主导性正确话语关系的存在,“偏”是对主导性正确话语的偏离,“偏正”是向主导性正确话语的回归、重返。联合式结构关系是不同主体间共同信仰正确话语的存在,正是共同信仰正确话语的存在引起不同主体间的联合,形成联合式结构关系。在学校教育领域,师生之间存在的偏正结构关系表现为“协调、训导、非对称博弈、顺从四种基本类型”。[6]主导性的勉励教育关系是一种偏正式师生结构关系,既存在师生之间,也存在学生之间。只要是偏正结构关系,不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会存在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训导关系、非对称博弈关系、顺从关系。较为明显的是师生之间的冲突,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有时正是不当的勉励方式造成。动机上的好意、行为上的强主导,背离了勉励关系的民主平等原则,走向了训导、博弈和顺从关系。

主体间的民主平等交流形成的相互鼓励关系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民主平等结构。结合共同的信仰和志趣,要素成员的民主平等交流有助于形成精神共勉、学业共勉、生活共勉的行为。民主平等结构的形成对于结构内的主体间关系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来自于人际间的关系氛围和文化生态,复杂系统科学理论将之称为“下向因果关系”,即整体和部分、高层次和低层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坎贝尔的观点,部分或者低层次受高层次的规律影响。这意味着在具有民主平等结构的组织系统,系统内的要素成员会受到民主平等氛围的影响,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勉励教育,形成主导性的劝导鼓励教育关系与主体间性的相互鼓励教育关系。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重视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学生党员刻苦学习,做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它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服务党员的重要任务。勉励教育机制应贯穿于四大职责履行的全过程,“教育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勉励党员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管理党员”要勉励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力量。“监督党员”的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都应尽可能融入党员的勉励教育。“服务党员”要勉励党员坚持人民至上,做到心中有人民,做好为人民服务的事,形成党内的激励关怀帮扶氛围。因此,高校学生党员的勉励教育机制,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服务党员的过程中,产生的师生党员间或者学生党员间的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的教育关系,主要表现为劝学劝进、精神共勉、学业共勉、生活共勉等形式。

“机制”对于系统具有随附性和因果性,同一种机制在不同系统运行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同属党员群体,归属于不同类型的党支部。不同类型党支部形成的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教育关系有相似性与特殊性。相似性在于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同属于党员身份,党支部作为组织系统对于党员的教育、规约和服务形成的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教育关系,都是在党章党规约束之内形成。特殊性在于群体身份的不同,教职工党支部的党员属于教师身份或者行政管理人员身份,教职工党支部的勉励教育机制是教师间或者行政管理人员间形成的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的教育关系。群体身份的差异决定了同一种关系的不同内容,教职工党员的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教育关系侧重于教学和科研,学生党员更侧重于学业。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同一种关系不同内容的差异是事业和学业的相异而成。即使是两者生活中的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也由于生活圈层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关注主题内容的不同。同理,高校学生党员相较于普通学生,由于高校学生党员拥有党员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具有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要求。

二、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功能

机制与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机制的存在常伴随功能的产生,功能的缺失反过来会影响机制存在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和外在的形式多样性,必然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逻辑统一性,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性来阐述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系统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强调系统自身的结构和性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所产生的因果关系。简言之,功能是指在系统整体性存在的机制发挥的有利作用或者具备什么样的效能。根据这个理论逻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具有的正向或者负向的效能。

勉励教育机制的功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通过系统要素间形成的勉励教育关系以及与外在的环境交互作用产生的效能。例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师勉励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了师生间的勉励教育关系,这种勉励教育关系将引导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这是勉励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内形成的静态的勉励教育关系,以及学生在外在的环境中产生的效果。勉励教育机制的功能发挥建立在主导性的教育关系结构和主体间性的教育关系结构的基础之上。主导性的教育关系结构存在教育者的主导性,涉及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价值与教育目标、教育需求与教育决策、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教育行动与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选择和引导。主体间性的教育关系结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对话所形成的教育共识,受教育者从教育共识之中得以受启发、受激励,从而促成教育行动的发生。

勉励教育机制的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需要驱动、评价激励、条件支持、监督问责等要素。”[5]“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导向、开发、塑造、激励、规范价值”[7]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贯穿于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服务党员的全过程,形成引领导向功能、激励关怀功能、规范整合功能、凝心聚力功能,产生引领力、关怀力、规范力、凝聚力的效能。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功能具有内在的特殊性在于:从党支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而言,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功能发挥建立在主导性的教育关系结构和主体间性的教育关系结构的基础之上。从党支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言,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功能是在党支部与外在环境、党支部书记或党员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作用或者效能。

(一)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引领导向功能

党性培养需要端正思想认知,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对于学生党员的思想认知具有引领导向功能,特别是政治站位的引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作为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目的性。复杂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所处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是系统由无序逐渐走向有序。有序状态的形成是复杂系统的自适应稳定使然,在有序状态的形成过程中,系统的目的性起到了引力的作用。根据复杂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目的“指系统的运动、活动与行为总是倾向于达到它,而不论其初始条件如何。”[8]教育者进行勉励教育,其合目的性是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这个合目的性的存在使勉励教育具有引领导向功能成为可能。个体的社会化,包括社会规则、社会价值、社会行为的内化需要发挥勉励教育的引领导向功能。个体偏离了社会化的正确方向,需要勉励教育的劝导鼓励,将个体引向正轨。社会的凝聚力形成和整合发展也需要勉励教育的相互鼓励。高校学生党支部通过勉励教育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怀、行为规范。

(二)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激励关怀功能

党性培养需要激励关怀的支持,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对于学生党员的日常情感具有激励关怀功能。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党内激励关怀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制度及谈心谈话的日常教育层面。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激励文化资源,在成语典故、诗词散文中都拥有鼓舞人心、给人力量的思想文化资源。在现代制度层面,激励关怀党员的现代制度表现在党员的评星定级制度、先锋模范评选制度等。在日常的谈心谈话层面,党员的勉励教育更能因材施教,开展适合的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党员发展的成长需求,精准施策,给予针对化的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党员的流程中,设置了党员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两种角色,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细则,对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助益甚大。在学生成为党员之后,党员的继续教育采取合作学习形式,实行团队指导、个性化的学习汇报形式,皆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育,给予学生党员激励和关怀。高校学生党支部推行勉励教育所采取的党员成长座右铭分享、写在入党之际的心得分享、入党学习报告分享等形式,成为党员集体激励、个人受益的有益形式。

学生党员是具有政治身份的学生,同样会面临来自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烦恼和挑战。学习与生活需要同伴相伴,同属一个支部的学生党员劝导鼓励或者相互鼓励,对于学生党员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同一个支部的学生党员在生源、学源、年级、年龄、个性、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不同的党员群体分属于不同的班级,但常同属于一个党支部。群体内个体的差异性存在使学生党员交流受益成为可能。例如,个体间存在知识储备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生活品位的差异、行为能力的差异。正是存在的差异性使学生党员相互激励关怀成为必要,学生党员间的相互关怀鼓励使党支部成为学生成长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规范整合功能

党性培养需要接受纪律规范的约束,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对于学生党员的个人品格具有规范整合功能。马克思主义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勉励教育的思想资源。如何劝导鼓励和相互鼓励可以从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培养“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支部以培养“四讲四有”的学生党员作为教育任务,“四讲四有”就成为高校学生党员共勉的目标。当学生党员发展对象或者正式党员偏离了“四讲四有”的目标,就需要高校学生党支部发挥劝导鼓励的纠偏功能。

学生党员个体的私利与党支部的公益事项发生冲突需要劝导鼓励的纠偏。学生党员之间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在利益的差异,甚至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和党支部集体利益的冲突。这个突出表现在学生党员的时间安排上,有的学生在成为学生党员之后,对于党组织安排的“三会一课”学习在思想上有所松懈。在时间安排上,甚至表现出思想偏差的行为,将个人时间优先于党组织活动时间,将个人利益置于党组织的共同利益之上。这表现在学生党员追逐个人的私利,即使是正当利益,个人私利与党组织的公益事项发生冲突,学生党员即将个人私利置于党组织之上,这是违背组织原则的做法。学生党员具有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不应以学生学业、生活等为由搁置党员的政治生活。

(四)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凝心聚力功能

党性培养需要明确初心使命,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对于学生党员的实践具有凝心聚力功能。学生党员共勉教育是对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发展愿景的向往。学习型党支部建立在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之上,共勉教育是愿景形成的重要形式。共勉教育需要学习型党支部提供的知识信息共享和反思觉察的契机。回归复杂性系统管理的思想,根据管理学家彼德·圣吉提出的“第五项修炼”的观点,学习型组织建立在个人愿景的自我超越和共同愿景的生命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娴熟。”[9]“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9]“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期盼的景象。”[9]

个体愿景和共同愿景促成高校学生党员凝心聚力功能的实现,而个体愿景和共同愿景的形成在于共勉教育的存在。共勉教育蕴含了内在的教育愿景,即教育指向何种愿景,除了涉及与谁共勉,还涉及共勉的教育愿景是什么。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之所以能形成个人愿景,促成共同愿景的存在,发挥凝心聚力功能的主要原因是个体潜能实现的需要,个体愿景促成个体潜能的实现,让能在得以存在。个体潜能的实现会受阻,不同个体潜能的实现会存在共同利益,也会存在利益的分歧对立。这种利益的分歧对立犹如人的意见分歧一样常见。当存在不同潜能实现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需要共识性目标协调个体性目标,需要共同愿景协调个体愿景。勉励教育带给个体既有劝导性鼓励协调,生成新的个体愿景,也有相互鼓励协调,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学生党员发展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个体愿景的实现是个体从潜能形式转变为现实形式,从能在转变为现在。个体价值观和使命感在从能在转变为现在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个体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形成受到勉励教育的积极影响。不同个体价值观和使命感的交互作用形成学生党员的共识,相互鼓励的精神共勉、学业共勉、生活共勉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价值

从学生党员的个体层面和党支部的整体层面看,勉励教育机制的价值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分。从勉励教育机制的功能看,勉励教育具有手段和目的之别。高校学生党员勉励教育机制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党员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和党支部整体功能发挥的外在价值两个方面。

勉励教育对于学生党员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是个体内在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形成,通过勉励教育达到自我觉察、自我反思、自我激励,从而实现个人愿景。个体内在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勉励教育带来的主流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价值观。个体通过内化主流价值观实现社会化发展,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10]171在学生党员层面,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初心使命都可以通过勉励教育形成。学生党支部应将勉励教育贯穿于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和监督党员的全过程,贯穿于党员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的全过程。谈心谈话的情感共鸣,解决思想问题,需要勉励教育。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检视问题,吸取意见,需要勉励教育。党员的民主评议、党内激励、形成共识,需要勉励教育。例如,当学生党员在学业受挫的时候,需要勉励教育机制的相互鼓励给予情感支持。当学生党员为了个人私利,偏离于党章党规的时候,需要勉励教育的劝导帮助学生回归正道。

党支部整体功能发挥的外在价值,是通过勉励教育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导向功能、激励关怀功能、规范整合功能以及凝心聚力功能。不同功能的协同作用,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成为新时代的战斗堡垒,成为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的“七个有力”型党支部。勉励教育活动的方法有创新使用知识卡片,让知识卡片在学生党支部之内流动,起到知识互益共享的目的。开展红色影视作品、红色网站、红色公众号、党媒党刊或者其他期刊的推介活动,传播激励人心的励志故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形成党内的共勉关系。

党支部通过开展勉励教育,发挥引领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具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重要意义;发挥激励关怀功能,形成党内激励关怀的良好氛围,通过个性化的劝导鼓励和相互鼓励,促成党员之间形成同伴教育关系;发挥规范整合功能,对于学生党员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利益的差异性,通过对照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学生党员发展良好的约束激励氛围;发挥凝心聚力功能,建立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通过劝导鼓励和相互鼓励,协调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冲突,将个人发展融入党支部的发展,通过党支部的建设促进个体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愿景个体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学生党员在文化惠民主题活动中的专业优势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