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2-12-28刘鹤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领域科技

刘鹤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并逐渐外溢至科技等领域,将维持自身科技优势、迟滞中国科技发展作为战略博弈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我国国防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威胁与挑战,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加强战略谋划,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发展道路。

一、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科技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快速起步,历经多次外部封锁,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过艰辛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专业齐全、配套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一)建国初期引进仿研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物资资源匮乏、资金人才短缺,外部安全环境十分恶劣,国防科技发展举步维艰。为迅速改变国防科技的落后面貌,中央审时度势,积极争取并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1951 至1954 年,中苏达成156项重点工业项目的引进协议,其中军工项目占44 项。1955 至1959年,先后新建和扩建了79 个规模较大的军工厂,仿制生产或改进武器装备,开始探索自行研制。经过10 年艰苦努力,初步形成了以仿制常规武器为主的国防科技体系,建立了常规武器装备生产和协作配套体系。

(二)中苏关系破裂后自力更生

1960 年,苏联全面撕毁《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援助。面对苏联毁约停援和严重经济困难,中央坚定了独立自主搞国防尖端技术的决心,树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指导方针,制定了“科研十四条”和“科研三步棋”政策措施,做出了集中力量突破“两弹一星”技术战略部署,先后动员组织26 个部委,20 个省、市,900多个工厂、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在完全或基本没有外援的状况下,主要靠自力更生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发射了人造卫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的合作与制裁

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面临的安全环境有所好转,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央要求国防科技发展要充分利用大仗打不起来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努力引进一些急需技术。在此背景下,我国不失时机地加强了与美国、法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合作,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和军工技术。90 年代前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新一轮制裁和技术封锁。面对制裁,中央强调,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一时期,国家集中力量发展“撒手锏”武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和高新技术工程,先后启动了“863”“995”等重大国防科技专项工程,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高技术,列装了一批能有效制敌的“撒手锏”武器。

(四)新发展阶段寻求安全自主可控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在经贸、科技、外交等领域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博弈。美国历来重视对华科技出口管制,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又通过高调打压《中国制造2025》、严厉制裁中兴、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严格审查中国对美科技投资、蛮横限制中美科研交流等一套组合拳,极力干扰中国科技创新进程。受其影响,西方国家对华技术封锁不断升级,中国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空间受到挤压,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断供风险加大。在此背景下,坚持自主创新、寻求安全可控,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经验与启示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背景下,世界科技创新版图“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是大势所趋,中国正处于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进程中,追赶上升势头十分明显,近年来在某些领域已崭露头角,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展望未来,我国国防科技发展要充分借鉴历史经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努力走出一条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一)坚定不移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之路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国防科技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制定国防科研方针、政策、任务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勇于面对艰难险阻、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苏联撤走专家、国内经济困难等严峻形势,中央坚持自力更生发展国防尖端科技,成就了“两弹一星”的辉煌。现阶段,我国国防科技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还将长期持续下去。在此背景下,必须坚定创新信心和决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国防科技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时刻保证全党、全军以及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牢固树立新型举国体制战略思想

依靠举国体制、凝聚发展合力,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最大优势。计划经济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聚集了人力、物力、财力,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保障。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下,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的科研组织模式。在国际环境复杂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发展必须坚持新型举国体制,特别是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依托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下决心下力气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集中军地优势科研力量抓基础科研、抓重大专项、抓尖端技术,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生物科技等战略领域重大突破,不断占领国防科技创新高地,带动国家科技发展实现新跨越。

(三)系统识别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

目前,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技术密集行业依赖程度越高。工信部对全国30 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超过95%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加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首先要系统科学的识别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从中凝练出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国防战略所需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这方面,要充分发挥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在科学布局、方向选择和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找准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关节点和可能实现重大突破的领域方向,基于此研究提出未来10 到20年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总体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四)统筹优化国防科技基础领域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军民科技发展缺乏宏观统筹,相关部门工作运行缺乏协调联动,军地科技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不高,深层次原因是科技领域军地协同发展不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未来,应强化军民协同创新,着手建立“军地统筹、军种衔接、军工协同”的国防科技管理机制。国家层面要加强军地科研管理部门业务对接,统筹基础领域和军民两用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建立军工和民口科技规划、计划、项目安排、政策等会商机制,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的军民共同论证实施。军队层面要统筹各军种武器装备科研需求,强化项目立项、力量使用、成果应用协调联动,从源头上避免科研重复立项、经费重复投入。军工集团层面可整合现有基础研究力量,组建中国国防科技研究院,重点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突出对暂时难以形成武器装备的国防军事领域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研究。

(五)努力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氛围环境

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以增加科研产出为导向的国防科技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完善国防科研绩效考核机制,对在型号支撑、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扶持、表彰和奖励,引导科研人员更加重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国防科技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经费预算中的人头费及绩效比例,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知识投入价值。此外,要落实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长效机制,优化科研人才评价机制,营造允许适度失败、鼓励大胆探索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领域科技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