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 创新教法 构建高效课堂
2022-12-28广东博罗县第七小学
◇席 洁(广东:博罗县第七小学)
传统教学课堂中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思考和表达想法的机会,一般是教师讲为主,造成学生主观上就认为数学的学习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要以引导性为主,要更新观念、创新教法,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即是要注重教学质量,不浪费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数学学科的学习思维,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听、教师说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对被动。学生的学科知识也没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以快节奏、大容量的方式实施的。所以数学的授课方式亟须改变。
(一)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不到位
课前不预习和课后不巩固是小学生学习的常态。这是因为,预习和巩固均不是“硬性作业”,不需要老师批改,而学生的天性又是以“玩”为乐趣的。课前不预习,学生在第二天的学习上就做不到“心中有数”,课堂中不明白的问题更来不及梳理,于是产生了恶性循环,一环扣一环,使数学学习中的困境一步步加深。课后不巩固,数学公式、要点和难点得不到强化,学生很容易在第二天忘记,教师在隔天的课堂上又再次重复知识点,这就在拖延课堂时间的同时,教师的新知识点又无法讲授完毕,就出现了“按部就班”“教师讲授为主”“灌输知识”这些现象。学生对知识点巩固程度不高,由此就被动造成课堂时间不足,教师无法用更多时间打造“趣味课堂”“高效课堂”。
(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不足
由于数学学科纵向性的特点,学习数学要有连续性,学生一节课上漏听、错听、不认真听,接着的知识点就会跟不上。于是进而产生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强,对数学学习有“畏难”心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由于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是“按部就班”的状态,学生缺乏学习的乐趣,特别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缺乏自律性和持续性。再则,是课堂的构建,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急于呈现答案,早早把公式投放在屏幕上,学生没有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此外,还应该看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由习惯造成,从一开始没有养成主动学习中的习惯,那么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就会惯性地不积极、不主动。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小学生好动,学习思维更加活跃,各个方面处于一个有待建构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式就要尤为突出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性地会先呈现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理,这使得数学本身思考的魅力不复存在。一些教师早已形成自己的教学习惯,他们对照教材内容、课本知识照本宣科。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浪费时间,也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的便利,教师的备课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些教师在备课时照搬现有教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熟练掌握每节课的知识结构,设计对应的实践学习内容,精准确定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在课程中的可接受性和现有知识水平,确定分层教学。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主要表现在效率的最大化和兴趣的优化两方面。效率的最大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负担和课堂学习的能力上,兴趣的优化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培养上和思维能力这三方面来体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立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使课堂的效益最大化,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正确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指符合时代趋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者。在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设计交流、思考等环节,让学生品味数学学习的乐趣,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导入时,运用先进的导入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要尊重学生的课堂探究主体地位,不要只顾自己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本质,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与发现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要将教学贴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前预习划重点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活动,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先从课前预习抓起。数学课前预习也是小学数学课及高效课堂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也可以在预习之前设计好预习作业即导学案,并明确重难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时,可以这样设计预习学案。1.读一读:认真阅读书本67 页内容,你认识了什么新朋友吗?2.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写一写表示出一半。3.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一半可以用()表示,读作( )。4.想一想:为什么一半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呢?5.问一问:通过预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呢?
教师应注意,在上课的前一天要将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运用学案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小组合学促发展
小组合学是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和交流促进全面发展。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机会,同学之间想法相左,更能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正是思考的魅力,也是新课改中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做好合理分工。明确分工是小组合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一般合作小组以4~6人一组较为适宜。在小组内,要有序地搭配学生,以学优带学困,以活泼带内向,互帮互助,协助学习。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纪律管理员、检查员,汇报员。纪律管理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负责本组内的讨论纪律,声音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其他组成员的讨论,还应做到均衡组内成员的发言展示机会,协助组长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检查员要收集小组成员讨论中的内容,遇到问题时,组织成员一起想办法解决。汇报员负责在展示环节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四)开展课后拓展训练
学生学习知识后,需要巩固、应用和扩展自己的所学,以确保牢固掌握知识点。特别是数学,只有在课后习题的反复练习中,才能收到灵活运用公式的效果。为此,要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练习的习题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易则没有挑战性,太难则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对于易于混淆的知识点,应进行比较练习,也可以从易到难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前重点讲,课后也需对重难点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此外,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如希沃白板,创设游戏进行练习,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断培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时,巩固练习设计了填空题、判断题、涂色题,题型的多样化增加了知识点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判断题用希沃白板的游戏活动置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体验成功收获知识的喜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为未来的教学提供帮助,从而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
(五)通过作业批改强化训练
回忆和反思不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的要求。预习是课前的基础,课后巩固才能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数学的学习要稳扎稳打,公式的运用要熟练和流畅,这就少不了课后练习和巩固。若缺少回忆反思的课后巩固环节,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果就会减半,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配套进行,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巩固复习,能帮助我们减少遗忘,所以在每次授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本课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知识内化,对新知识形成更深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也应该综合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学习成效,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回忆并反思。反思过程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观点、学生的参与度及表现、课堂练习反馈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不足,优化方向。反思是提升自己的过程,要学会发现和总结,在不断地打磨中,改进教学,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教学手段与学生学习进度相符合,从而发挥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最大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学生的水平和自身特点,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发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逐渐变成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