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 例原发性肾性糖尿患儿SLC5A2 基因变异分析

2022-12-28万灵陈朝英涂娟李华荣

临床儿科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错义杂合致病性

万灵 陈朝英 涂娟 李华荣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 100020)

原发性肾性糖尿(primary renal glucosuria,PRG)是由于近段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糖尿,临床特点是血糖浓度正常,不伴有肾小管的其他功能异常,发病率为1/20000[1]。其又称为家族性肾性糖尿(familial renal glucosuria,FRG),是一种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的共显性遗传病。绝大多数的PRG患者与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 2)的编码基因SLC 5 A 2变异有关(OMIM 182381)[2-4]。为研究PRG 患儿SLC 5 A 2基因变异情况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本文对11例临床符合肾性糖尿的患儿进行SLC5A2基因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2021年确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PRG患儿。纳入标准:①发病年龄0~16岁;②临床符合PRG诊断标准[2,5];③有基因检测结果。

本研究经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根据病历资料收集PRG患儿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

1.2.2 诊断标准 PRG诊断参照文献[2,5]:①24 h尿葡萄糖>0.3 g/1.73 m2;②葡萄糖代谢正常;③无其他肾脏病证据,血尿、蛋白尿、氨基酸尿或磷酸盐尿等,肾功能正常。

糖尿定义:24h尿糖≥0.3 g/1.73m2,<10 g/1.73m2定义为轻度糖尿,≥10 g/1.73m2为重度糖尿。但由于小婴幼儿留取24 h尿标本困难,故本研究将3次以上晨尿常规发现尿葡萄糖+~++者定义为轻度糖尿,尿葡萄糖+++~++++者定义为重度糖尿。

1.2.3 基因检测 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送金准基因公司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与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uman Gene Mutaion Database,HGMD)、千人基因组数据库、gnomAD 数据库、本地人频率数据库对比,将在HGMD 数据库中未查到,且千人基因组变异频率<5%、本地人群频率<2%的基因变异确定为新发现的变异。变异蛋白根据ACMG 指南进行变异蛋白的致病性预测,采用在线软件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 评估和分析错义变异的致病性,Clustal X软件进行同源序列比较,以区分保守序列和非保守序列,Human Splicing Finder软件预测剪接变异意义,PyMOL软件(http://www.pymol.org)生成SGLT2蛋白野生型及变异型的三维结构图。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符合纳入标准共11例患儿,其中男5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1:1.2。诊断年龄为生后1 天~13 岁,中位年龄29 月龄,随访病程时长中位数为40 个月(5~105个月)。

11例患儿均无糖尿病家族史,5例有尿糖阳性家族史。2例因尿频、2例因尿色浑浊黏稠起病就诊,其余均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住院意外发现尿糖阳性。轻度糖尿2例,重度糖尿9例,均无多饮、多尿、消瘦、出汗、心悸等表现,生长发育无异常。除例8、例11尿钙略高[分别为0.11mmol/(kg·d)、0.1mmol/(kg·d)]外,所有患儿血生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尿电解质、泌尿系超声等结果均正常,其他基线信息见表1。

2.2 SLC5A2基因测序结果

11 例患儿未发现纯合变异,杂合变异比例为36%(4/11例),复合杂合变异比例为64%(7/11例),共发现14种变异,其中有10种错义变异、1种缺失变异、3种剪接变异(表1)。ACMG指南进行变异蛋白的致病性预测,结果均为VVS(临床意义未明)。见表2。

表1 11例PRG患儿临床资料及SLC5A2基因变异分析

表2 ACMG指南进行变异蛋白的致病性预测

错义变异中,c.655G>A(p.A219T)、c.736C>T(p.P246S)、c.1540C>T(p.P514S)为前期文献已报道的致病变异,其余c.482C>T(p.S161F)、c.505G>A(p.A 169 T)、c.824 C>T(p.P 275 L)、c.934 G>C(p.A 312 P)、c.1093 G>A(p.A 365 T)、c.1229 A>G(p.Y 410 C)、c.1413 C>G(p.F 471 L)7 种均为新发现变异。3 种在线软件SIFT、PolyPhen 2和Mutation Taster预测p.S161F、p.P275L、p.A312P、p.A365T、p.Y410C、p.F471L 6种变异均存在高度致病可能;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预测p.A169T为致病性变异,但SIFT软件预测为良性变异。用Clustal X软件对所有错义变异位点进行不同物种同源序列分析,均显示为高度保守序列(图1)。用PyMOL软件生成SGLT2蛋白野生型及变异型的三维结构图(图2),发现新发现的7种错义变异均可破坏SGLT2蛋白的局部二级结构、影响蛋白的正常功能。

图1 10 种SGLT2 错义变异在8 种生物中的同源保守序列分析图

图2 SGLT2 蛋白野生型及7 种新发现的错义变异型的三维结构图(WT:野生型)

缺失变异c.1889_1891del为新发现的变异,该变异导致第631号氨基酸缺失(p.631del)。

剪接变异为IVS 1-16 C>A、c.1665+5 G>C、c.1449+1G>C。其中c.1665+5G>C为新发现的变异,生物信息分析软件Human Splicing Finder预测可能会影响mRNA的正常剪接,该变异临床意义未明;IVS1-16C>A、c.1449+1G>C为前期文献报道变异,为致病性变异。

3 讨论

肾性糖尿是由于血浆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导致尿中葡萄糖浓度增高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肾脏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糖异生、肾小球对葡萄糖滤过和近曲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因此尿液中葡萄糖应为阴性。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达到近10 mmol/L时,将超过肾糖阈值,导致尿中可检测到葡萄糖[6]。研究表明,主要有两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即SGLT1和SGLT2,参与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7]。SGLT2特异性地表达于肾脏近曲小管的S 1 段,具有低亲和力、高容量的特点,是肾脏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关键,80%~90%的葡萄糖由SGLT2转运蛋白重吸收,钠离子与葡萄糖的偶联比例为1:1[8]。SGLT1主要表达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在肾脏近髓质的近端小管S 3 段也有表达,具有高亲和力、低容量的特点,未被SGLT 2 转运的10%~20%的葡萄糖到达S3段被SGLT1重吸收,钠离子与葡萄糖的偶联比例为1:2。SGLT 1 和SGLT 2二者协同合作以完成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2,4,9]。

2000 年,Santer 等[10]首次报道在PRG 患者中发现SGLT2蛋白的编码基因SLC5A2变异,此后一系列研究证实SLC 5 A 2变异是导致FRG 的主要原因[3-4,7-8,11]。SLC5A2基因位于染色体16p11.2,全长7.7kb,包含14个外显子,编码672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12]。目前国内外报道的SLC5A2基因变异有90多种(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HGMD professional 2021),包括错义变异、无义变异、剪接变异、小片段缺失/插入变异等,其中IVS 7+5G>A是热点变异[13]。邵乐平课题组对7个中国FRG家系进行SLC5A2基因检测,发现其中5个家系共11例患者均存在c.886(-10--31)del变异,等位基因变异频率高达43%,据此推测SLC5A2基因c.886(-10--31)del变异可能是中国人群的高频变异[14,15]。Yu等[8]对10个FRG家系研究,发现IVS1-16C>A和c.886(-10--31)del可能是高频剪接位点变异,当在SLC5A2外显子中找不到变异时可以优先筛选。Dorum 等[11]对16例FRG 患者进行SLC 5 A 2基因检测,发现最常见的变异为c.655G>A。

本研究发现的10种错义变异中,p.A219T[16-17]、p.P246S[8,18]、p.P514S[8,18-21]为前期文献报道的已知致病变异,p.S161F、p.A169T、p.P275L、p.A312P、p.A365T、p.Y410C、p.F471L共7种变异为新发现的变异。ACMG指南预测其变异临床意义未明,但3种在线软件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除SIFT软件预测p.A169T为良性变异,其余均为致病性变异或可能致病性变异,ClustalX软件进行不同物种同源序列分析,显示所有错义变异位点均为高度保守序列。利用PyMOL软件生成SGLT 2 蛋白野生型及变异型的三维结构图发现:①在野生型蛋白中,161位丝氨酸与165位苯丙氨酸、157 位缬氨酸之间存在极性相互作用,p.S 161 F 破坏了与缬氨酸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并对周围的G79、V82、V157及F453之间产生巨大的斥力;②p.A 169 T 可引起第169 位丙氨酸变异为苏氨酸,破坏了其与165位苯丙氨酸的极性相互作用;③p.P275L可引起第275位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可对周围的P269、P277、Y528产生巨大斥力;④在野生型蛋白中,A312与T308、I315及L316之间存在极性作用,p.A312P可导致312位丙氨酸变异为脯氨酸,破坏与T308之间的极性,且P312与H309之间可产生一个新的相互作用,对周围的T 308、H 309、K311之间产生巨大的斥力、破坏氨基酸的二级结构;⑤在野生型蛋白中,A 365 与S 336、Y 366、R 368 及L 369 之间存在极性相互作用,p.A 365 T 可引起365位丙氨酸变异为苏氨酸,T 365 与Y 366 之间产生了新的极性相互作用,且T365与A89、S362之间产生斥力、破坏这些氨基酸所在的二级结构;⑥野生型蛋白中,Y410与F405、T406、R414及E421之间存在极性作用,p.Y410C可破坏与E421之间的极性作用,且变异后的C 410与T406 之间可产生排斥力、破坏二级结构;⑦p.F471L引起第471位苯丙氨酸变异为亮氨酸,对周围的F113、Y117、S293及L475产生斥力,破坏了这些氨基酸所在的二级结构。故推测新发现的7种错义变异均有致病性。缺失变异c.1889_1891del为新发变异,导致第631 号氨基酸缺失。剪接变异IVS1-16C>A[8,22]、c.1449+1G>C[18,22]为前期文献报道的已知致病变异,c.1665+5G>C为新发变异,生物信息分析软件Human Splicing Finder预测可能会影响mRNA的正常剪接。

多项研究表明,在PRG患者中,无论何种变异(如错义变异、无义变异或剪接位点变异),杂合变异个体多表现为轻度糖尿,而纯合变异或复合杂合变异患者通常表现为重度糖尿[23-24]。本研究中例1、2、8、11以及例3、4、5、9的父亲和例10的母亲均为杂合变异,其中仅例1、8表现为重度糖尿,其余均为轻度糖尿,而例3、4、5、6、7、9、10均携带复合杂合变异,都表现为重度糖尿,与前期文献报道相符。这可能是由于杂合变异导致单倍剂量不足,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表达的SGLT2数量减少,导致葡萄糖重吸收减少而呈现少量糖尿;而复合杂合变异可导致更严重的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障碍。

本研究中除例1的父母外,其余父母均进行基因检测。例2、8、11基因变异均来源于父母其中一方,但携带相同变异的父亲或母亲多次尿检葡萄糖均为阴性,说明SLC5A2相同的基因型可以有不同的表型。携带复合杂合变异的例3、4、5、6、7、9、10,其携带的2个变异位点均分别来源于父母,但仅例3、4、5、9的父亲和例10的母亲有轻度糖尿表现,其余携带杂合变异的父母多次尿检均无尿糖,符合既往学者提出的SLC5A2基因存在不完全外显的共显性特征[24-25]。

此外,例1、11虽然都为杂合错义变异,但例1表现为重度糖尿,例11为轻度糖尿。分析发现,例1携带的变异c.655G>A 为已报道的常见致病变异[11],可引起第219 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异为苏氨酸,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等3种软件预测致病性均考虑高度致病。而例11携带的变异c.505G>A为新发现的变异,仅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为致病性变异,SIFT软件预测为良性变异,且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显示,变异引起第169位丙氨酸变异为苏氨酸,仅可破坏与165位苯丙氨酸的极性作用,破坏范围较小。由此说明,虽然变异类型相同,但不同位点的变异,表型可有明显差异。

例2 为缺失变异,临床表现为轻度糖尿,而其携带相同变异的父亲则临床无尿糖表现,分析发现c.1889_1891 del 可导致第631 号氨基酸缺失(p.631del),该位点位于氨基酸序列的末端,考虑可能对编码的SGLT2蛋白功能影响较小,或者其正常的等位基因可代偿一部分葡萄糖重吸收功能,故患儿与其父亲表型不同。

本研究共发现了2 例患儿携带了文献报道的高频剪接位点变异IVS 1-16 C>A,1 例患儿携带c.655G>A,其余绝大多数变异仍然是某个PRG家族特有和专属的,与既往研究一致[2,8,11],未发现变异热点IVS 7+5G>A和c.886(-10--31)del,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的病例数较少有关,需要后期扩大样本量分析。前期国内外的研究大多数均基于成人PRG,发现其预后较好,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而关于儿童期发病的PRG的研究极少。本研究对所有患儿进行了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105个月,临床均无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或全身乏力表现,生长发育正常,无严重并发症。但也有文献报道,PRG患者在妊娠期间出现尿糖增多,可出现渗透性利尿而导致多尿、脱水甚至意识丧失[26],在极度饥饿时可出现酮症[27],因此仍需定期随访。

猜你喜欢

错义杂合致病性
不明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UGT1A1基因突变的关系*
GJA8基因错义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遗传分析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MKRN3基因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
聋人家庭及高危夫妇耳聋基因筛查分析和生育指导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浅析英语文学汉译中杂合现象的成因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海洋致病性弧菌常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免疫方式对水禽的免疫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