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人口老龄化加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思考

2022-12-28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倪婉瑛

区域治理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倪婉瑛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增长首先影响劳动力供给

在一定的经济形势下,人口增速减缓或负增长有助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人口总量负增长或以极低水平增长不仅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还会造成劳动力供给短缺、储蓄水平降低,同时还会降低消费需求,削弱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拉力。这些变化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变化也意味着过去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传统因素的作用在减弱。从积极方面来看,劳动力总量的减少会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总人口逐步转入下行通道、开始惯性负增长的压力下,总和生育率的持续低迷与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大规模步入老年,合力推动了中国人口结构在未来30年的深刻转变。这一时期,不论在规模、速度还是深度(高龄化)上,中国的人口老化都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加强”阶段。显然,人口老龄化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的人口结构变化都将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加剧其次在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本身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与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需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时期,老龄化深度发展趋势趋于明显。老龄化程度加深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人们,其储蓄倾向和储蓄行为不同。这一理论在我国有一定的适用性。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储蓄水平的提高和储蓄增长率的增长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一变化将对资本积累和投资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人口老龄化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改变消费需求的结构和水平,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要弱于劳动年龄人口,这将会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消费对医疗保障、护理服务等有着较大的需求。

第三,对劳动生产率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通常来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青壮年,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导致具有较低劳动生产率的年长劳动力比重提高,即意味着整体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三、应对措施的思考

(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导向,积极鼓励生育并完善生育保障与服务体系,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尽管目前“普遍二孩”政策的实际收效低于预期,但从长远来看,全面放开生育并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政策,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增加劳动力供给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的人口政策不仅是单纯放开生育而是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党政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盘活各种闲置资源,就近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创办开设配套服务机构,建立起涵盖“家庭支持、婴幼儿托育、生育医疗保障、女性就业保护”等一系列鼓励与支持生育行为的服务与保障体系。

(二)依据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水平与效率,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1)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促进国家对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训练,数字技术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创造出大量新型工作形态。

当前,我国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早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持续产生着“化学反应”,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我国的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着产业发展不断升级,就业格局更加优化,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深入发掘“人口红利”,推动人口发展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过去三十年里,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GDP持续高速度增长。当然这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在于中国的人口红利。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量的工厂涌现,中国开始快速进入和发展加工制造业。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一段时间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

城镇化加剧,城市建设也在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硬件设施要不断改善,中国的公路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大大地扩大了内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逐步提升导致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大量的人口也使中国的内需加大,人民的大量基本生活品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同样强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尽情享受着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然而新一轮的“用工荒”已经敲响了警钟,这样的“人口红利”正在面临挑战甚至是行将枯竭。

中国目前现状是老龄化加剧。到2022年,中国老年人口超过新增人口数量。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随着“民工荒”的出现,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的日子越发难过。珠三角、长三角的“民工荒”是一个用工供需的表层现象,更深层次地还是印证了中国的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正在迎来转折点。刘易斯拐点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中国的人口红利顶峰正在过去。

尽管不断加深的老龄化程度使得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但人口结构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人力资本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需要推进实施“终身学习”战略,加大教育与培训资源对国民生命周期的覆盖力度,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未来三十年,少年儿童规模的缩减,使得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在学人口的能力相对提高,4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上升,让经验与技术水平更加成熟丰富的壮年劳动力成为中坚力量,这些条件有助于通过扩大教育与培训资源大幅提升劳动力素质与人力资本水平。

(三)加强健康投入,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的理念,促进对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面对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需要通过继续推动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体制改革创新,切实解决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性、老年人长期照料筹资与供给、医养结合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特别对大龄劳动者与老年人,要注重加强职业健康服务和职业病防治,改善职业环境和安全状况。

(四)完善医养结合制度,提高医疗服务对老年群体的便捷性,建立完善养老保险体制

建立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具有更强积累功能(鼓励储蓄)的养老方式,不仅有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筹资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因预期寿命延长而出现的新的储蓄动机,保持高储蓄率,增加未来经济的供给潜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灵活的退休机制

加快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的同时提高基金的管理水平和收益率,能够大大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老年设施供给、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强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老龄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和广泛动员各方参与等。面对劳动年龄人口的日趋老化,合理延长退休年限,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退休机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养老金筹资压力、提升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人口老龄化加剧对降低劳动生产率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开发银发经济,使其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谈到银发经济,首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政府要强化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保障每一个老年人老有所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谈银发经济。我国的老年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发展机遇,银发经济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在老龄化程度高的一些发达国家,银发经济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国家“十四五”期间,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特别是1962年以后有一个“婴儿潮”,现在陆续进入老龄化阶段,这些新的老年群体,物资储备更加充实,他们的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意愿和能力也更强,所以老年消费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说到银发经济,其实顾名思义,就是面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这包括传统的“衣、食、住、行、用”这些实物消费,也包括长期照护、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家政服务、养老金融等服务消费,还有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这些新型消费,以及科技赋能下的智慧产品和服务,还有居家和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可以说是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内容非常丰富,产业链也很长。

我们说大国重器固然不可或缺,老年制造同样关系民生;年轻人和儿童的服务供给丰富,老年人的服务市场同样未来可期。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研究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就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老年用品产业、科技化智能化升级等领域加强系统谋划。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完善便利高效的监管服务,让市场主体蓬勃发展、银发经济充满活力。

三是支持产品创新。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四是培育服务品牌。打造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标准规范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为老服务优质品牌”,引导老龄产业集群发展。

(二)持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拥抱网络和智能终端,但是许多老年人在用手机办业务的时候仍然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政府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出台更多更好的标准和规划,持续推进老年用品和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社会各界应建立倡导推广网络适老媒介素养的风尚,建立适合老年人多维支撑的网络体系文化,通过评选网络素养文明家庭,树立代际反哺文明典范。还要健全适老素养培训体系,督促公立学校、老年大学优化网络素养教育,提供简明易学的教材和课程。

企事业单位应积极落实社会责任,要立足老年人的刚性需求,全方位研究和设计适老化应用内容,积极落实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对网络适老问题与学界共同跟进研究,提供更多的适老终端产品、适老软件应用、适老产品使用说明指南等。

在家庭中建立良性代际反哺氛围。家庭是提升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落实网络适老服务的重要终端。通过媒体等宣传方式重视倡导后喻文化,让年轻人也像小时候父母对自己那样有耐心、有爱心,帮助他们慢慢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等其他电子厂品,让老年人享受信息社会的成果。

媒体应为家庭互助反哺提供内容、平台、场景等方面的分类服务。老年人自身也应积极面对网络的智能化创新功能,适需学习,主动拥抱互联网,提升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之,应加强社会各方的网络适老协同,破除各种壁垒,真正形成统筹推进、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快建立解决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同时,针对网络适老目标开展针对弱势群体的深度改革,弥合数字鸿沟,增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福祉,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宣传营造“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环境

关于“健康老龄化”,主要是指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从生命早期开始,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地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以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既体现人类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中国国情。强调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快、压力大,必须科学谋划、综合应对。引导家庭医生优先同老年家庭开展签约服务,发挥基层全科医生贴近群众、贴近家庭、贴近基层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要坚持医养结合,逐步建立长期护理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使老年人更健康快乐。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城市转型更新发展的各方面,着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当前,中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措施,努力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老年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创新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推动老龄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六老”目标,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人口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世界人口日》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