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数学教育的“真善美”
2022-12-28葛素儿
□葛素儿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311400)
真善美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的最高人性追求。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本质亦是真善美;数学教育的最高追求,应是教人求真、向善和尚美。那么,数学的“真善美”体现在哪里呢?
数学的“真”,在于它的严谨与理性。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与确定性,这种规律性与确定性的得到需要经过严谨的抽象、推理与建模的数学化过程,从而帮助人们从表象中看到本质,从混乱中找到秩序。同时,数学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数学家进行无数次猜想、试验与求证,探索真谛,不懈追求的过程,理性精神是数学之“真”。
数学的“善”,在于它的讲理与实用。自行车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看起来很美,大波斯菊、百合花、蝴蝶花的花瓣有什么内在规律……这些都可以在数学中找到答案,或者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寻求解释与论证。数学是一把打开科学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金钥匙,正因为有了数学的存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才变得秩序井然,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才变得从容不迫。
数学的“美”,在于它的简洁与感性。数学的简洁体现在它的层次感与结构性,简单的“1”可以构造出“1个十”“1个百”“1个千”,可以从个级到万级再到亿级,进而构筑起整座“数的大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数学特有的美感,它让数学的每一个符号、公式与公理都变得有温度,它们当中的任何一环都可以照亮整个数学体系,这是数学的美妙与浪漫。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数学的“真善美”理应融合到数学教育中,做到心中有“数”,眼里有“人”,手上有“术”。进一步的,我们需要思考,数学教育该如何求真、向善和尚美呢?
求真,即我们要把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质疑批判能力和理性精神的人作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数学知识只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数学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学会用情境、动作、图形、文字和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去思维、去思辨、去发现。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可能会是跌宕起伏的、磕磕碰碰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纠错的求真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密逻辑性,坚信数学的理性力量。
向善,即我们要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讲道理的品质,让学生会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发现与解决现实问题,做善良之人、有用之人。数学的魅力在于言之有理、步步有“据”,数学的学习要讲道理,要让学生知道算法背后的算理、现象背后的规律,要让学生自己去体悟与领会,而不是教师将知识强加给他们。数学的学习要与学生的现实世界紧密结合,让学生从“能理解”到“会迁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尚美,即我们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结构美。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点、线、面、体”的知识、思维和观念用整体关联的方式进行融通,让学生经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思维、思维与观念、观念与知识的联结过程。教师要设计大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体验、去解释、去论证,体会数学“画出来”的乐趣,“说出来”的自信,“做出来”的成就,感受知识探索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沿途美景”,拥有学习数学的美好体验。
总之,通过数学学习要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让更多的学生能成为“被数学选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