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论视角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探
2022-12-28唐佳海
唐佳海,罗 栋
(1.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过程论视角强调部署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擘画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行动路线[2],推动各地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管理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本质、要素结构及其运行规律,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和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创新,要注重发掘和优化爱国主义教育过程要素资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壮大教育力量,创新教育和管理载体,为增强教育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一、增强过程思维,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发展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并在矛盾斗争和转化中发展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人们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也必须是涵盖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对此,要进一步增强过程思维,聚焦内涵发展,也就是说要把握过程规律,强化过程管理,促进过程创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
(一)把握过程规律,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3]毛泽东指出:“事物(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党务等等)总是作为过程而向前发展的。而任何一个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互相联系又互相斗争而得到发展的。”[4]习近平指出:“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5]这些论述表明,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表现为过程而存在,并在矛盾推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将爱国主义理论认知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既包括教育、支持与管理等不同类型过程,也包括规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不同阶段过程。为此,要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本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教书育人过程、学生成长过程的规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成长全过程,并紧紧围绕教育过程这一核心过程的主要矛盾——施教与受教的矛盾,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使爱国主义成为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强化过程管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管理学领域,过程被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6],“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是过程的核心所在,输出与输入相比应有所增值,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7]。为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和系统效能,应将相关活动和资源视作过程或其要素加以识别和管理——这一“过程管理方法”将过程与质量紧密联系起来,将质量管理由事后管理拓展为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周期管理,将结果导向管理拓展为涵盖输入、转化、输出的全要素管理,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方法。这一方法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社会管理、教育管理等各领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如此,应该逐步将质量管理对象从育人质量扩大到要素质量、工作质量、过程质量、战略质量等方面。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和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还必须转向全要素转化率的提高,依靠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创新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促进过程创新,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包括输入资源、转化活动、输出结果等三个基本要素,要从这三个方面大力推进不同过程及其要素的改革创新,提升整体效率。一是要创新输入资源。要优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提升教育者能力素养,在基础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时代性特点,激活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内生动力。二是要创新转化活动。要聚焦爱国主义教育各类过程输入与输出的基本矛盾,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活动,更好地实现过程转化目标。三是要创新输出评价。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过程输出结果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创新,不仅要考察教育效果,还要考察管理效率和总体效益,从这三个维度全面考察爱国主义教育输出结果和总体成效。
二、发掘过程资源,彰显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优势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新成就极大地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沃土壤和生动教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于这一制度优势和这些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生动素材,不断丰富和优化爱国主义教育过程资源,真正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发挥理论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法治优势。
(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习近平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遵循,也是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优势。这些理论要求也体现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实践载体、实施方法、组织领导等方面的规定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点和内在规律,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能力。要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理论,自觉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成长为具有深厚爱国情、强烈强国志和坚定报国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聚焦主题讲好故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要围绕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广泛开展“四史”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人民赞歌,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说话,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话,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的这些资源优势,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当前,要紧密结合抗击疫情、乡村振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讲好中国故事。
(三)依靠人民壮大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人民群众自我教育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彰显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优势。各级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组织动员革命前辈、战斗英雄、模范人物等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中讲述亲身经历,弘扬爱国传统。坚持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体现在群众性活动之中,引导人们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特别是要引导青年人将对榜样的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学习提高、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在新媒体时代,要注重发挥广大网民的力量,构筑坚强的爱国主义网络阵地,尤其是要发挥好新媒体代表人士、“自干五”、“小粉红”的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形成以爱国为荣、敬仰英雄的良好氛围,共建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清朗网络空间。
(四)依托法治加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9]。《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的制定完善中,发挥指引、约束和规范作用”[2],从底线要求上对违背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和行为提出明确限制。因此,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及法治优势,加强法治建设,为爱国主义教育保驾护航,并将这一制度优势、法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和教育效果。比如,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引导网民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汇聚网上正能量,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反对极端行为;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不尊重国歌、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与标志,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三、促进过程转化,突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瓶颈制约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是过程的核心所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转化,是以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规定要求为依据,以输入和使用的要素资源为基础,将部分输入的要素资源转化为满足教育目标要求的输出结果的系列相关活动。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聚焦过程转化这一核心,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2]。具体来说,就是要大力推动认知向认同转化、理论向实践转化、传统向现代转化、危机向先机转化,更好地破解爱国主义教育过程转化这一关键环节的瓶颈制约问题。
(一)推动认知向认同转化
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是一个教育对象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相互转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其强国之志、激发其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理直气壮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着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二)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
要紧密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引导干部、群众坚持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展现新气象、激发新作为,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要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党群组织的作用,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场馆,参加军事训练、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等,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意,强化其责任担当。此外,还要密切与城市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范围。
(三)推动传统向现代转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对此,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时代内涵。一方面,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根本、辩证取舍,引导人们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爱国情怀,投身强国伟业。比如,要扬弃封建社会中的“忠君报国”思想,牢固树立新时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要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水平,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交流互鉴中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
(四)推动危机向先机转化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广大文化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提升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10]。一方面,要认清“大变局”中的新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整体实力出现相对衰落,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使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使国际关系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对此,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关系尤其是中西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本质规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另一方面,要把握“大变局”中的新机遇。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也意味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广大思想宣传和文化教育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引导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我国在这场大变局中所展示出来的战略定力、所创造的中国奇迹、所作出的世界贡献,进一步增强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强国伟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建功立业、成就精彩。
四、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效应
全面加强过程管理是确保过程良性运行、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过程管理涵盖了对输入资源、转化活动和输出结果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传统“结果导向”质量管理的超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加快改革创新,推动任务落实,强化制度集成,使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11]。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创新,就是要以提升总体效果、总体效应为目标,深入运用过程方法,在全要素管理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在全周期管理这个关键处下功夫,在全方位管理这个保障上下功夫[12],真正使爱国主义教育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协同联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各阶段、各环节有序推进、良性运行,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效益最大化。
(一)加强全要素管理
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不仅仅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活动等“输入”和“转化”要素,还包括育人成效等各种“输出”要素。要提高全要素资源利用、转化效率和总体效应,就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系统要素理论,而是要从过程论视角全面加强输入、转化、输出全要素管理,即要加强输入要素的把关、发掘和培育,加强转化活动的管理,及对输出结果进行科学评估。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按照各类型、各阶段过程的目标要求和相关准则来评估相关要素质量,着眼于输入、转化、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键环节,找准问题并及时整改。
(二)加强全周期管理
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表现为相关要素、活动或子过程相互联系、前后相续的状态,具有周期性特点。从组织管理视角来看,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包括规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改进阶段等过程;从思想发展视角来看,包括爱国主义的知、情、意、信、行等方面的转化过程;从学习学段视角来看,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向大学学习阶段不断递进的过程。当前,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管理偏重于事后管理和施教过程的管理,对事前、事中的管理以及受教过程的管理相对欠缺。新时代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创新,要在加强全周期管理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爱国主义教育各类过程运行的内在规律,牢牢抓住各种过程的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要,把握关键环节,加强过程衔接,构建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格局,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各阶段,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爱国情、强国志更好地转化为报国行。
(三)加强全方位管理
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包含着若干子过程,同时又是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母系统的子系统,涉及多个系统和领域。要注重各领域、各主体和资源的集成与联动,构建齐抓共管、统筹兼顾的全方位管理机制。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各阶段,“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12],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更好地将爱国主义“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9]。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其他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构建协同联动的“大宣传”“大思政”格局;要进一步健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质量提升体系,切实提升全方位育人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