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对性思想看庄惠思想差异
2022-12-28王梓臖
王梓臖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16)
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庄子与惠施的思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相对概念的理解是构建庄子与惠施二人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也是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哲学家辩证思想的重要体现。目前,许多学者对庄子的相对性思想给予了很大关注,有从相对性思想诠释庄子“道论”的,也有结合庄子的“逍遥”观阐述人生理念的,庄学研究成果甚是丰富。但是,对于惠施相对性思想进行研究的学者则是寥寥可数。庄、惠的相对性思想作为一个哲学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对后世哲学发展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对二人相对性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们各自的哲学理念,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哲学相对性思想的起源。该文结合《庄子》原著,仅就庄子和惠施的相对性思想进行辨析,从相对概念入手,逐渐深化为对二人哲学体系形成原因的探究。
1 庄子和惠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思想
1.1 庄、惠时代背景
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脱离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庄子和惠施所处的战国时代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此时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等级制度瓦解,社会阶层混乱,官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应付这些巨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变法。社会的变革促使文人志士活跃起来,无不以匡扶天下平定乱世为己任,游说列国,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随即出现了诸子百家。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庄子与惠施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1.2 庄子主要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和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庄子提倡泯灭物我差异,齐同万物,追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在庄子哲学中,“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一个无限的概念,是“先天地而生”的“非物”,是世间万物形成的本原,是万物生存变化的法则。“道”,即意味着无限和自由。“齐物我”是庄子的另一重要思想,首先庄子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对比,有对比就有相对概念,进而说明概念既然是相对的则不是确定的;既然是人赋予的概念,则不是万物本性,所以需要以洞彻之心去关照事物,消除彼此之间的成见,以明隐于小成的“道”。
1.3 惠施主要思想
惠施的哲学思想大体可以分为“分工法治”“去尊泛爱”“合纵连横”“偃兵利民” 的政治观点和矛盾统一的辩证逻辑学,并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方面衍生出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探索。惠施认为矛盾是相待而生的,提倡从客观全面的角度理解分析事物,宣扬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惠施的哲学中,“矛盾”是一个核心概念,由矛盾构成的系统,则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正确的理解或处理事物,必须先要找到核心矛盾,再通过改善或调节其构成系统,使矛盾双方向目标方向发展变化,这一理念体现在惠施哲学思想的方方面面。
2 庄、惠相对性思想同异辨析
2.1 庄、惠相对性思想的共识性分析
2.1.1 都发现并分析了相对概念
庄子和惠施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了相对概念对于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对概念的发现,认识到了每个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这对矛盾既是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也是造成世界上无数纷争的根源。这些相对概念的创造是人们为了使复杂的事情更清晰,对事物的定义更准确而发明的。它们被频繁的使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多数场合中,它们的使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由于使用时只需要相对概念中的一方,而让人们忽略了一组相对概念的同一性,两者虽然对立却也并存。因此任何事物都不能片面的谈及整体,认识事物也不应只局限于单一角度和观点,应力争多角度的观察事物,完善对事物的认识。虽然相对概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活冲突的方面,但相对概念也提醒人们“相对”必共存,分析差异不应忘记同一,综合万物不能无视差异。庄子和惠施看到了这一点,并指出了相对概念存在的意义,使人们对相对概念的认识更为完整和充分。
2.1.2 都意识到了标准的重要性
《庄子·齐物论》有多处谈到了标准的重要性,例如两个人辩论无论结果谁赢谁输,二人的观点孰是孰非仍然是无法判断的。而世人原本也都是愚钝的,不能裁定,那谁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而什么又是“正确”?再例如“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1]人们都试图以自身的成见作为最正确的标准,这正是由于在相对概念面前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与之相同的是,惠施也在辩题中突出了标准对于相对概念的重要性。“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今日适越而昔来” 等,“中”“睨”“生”“死”“今”“昔”都是相对概念,然而却正因为每组相对概念没有明确的标准,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二人都发现相对概念的标准不明正是导致纷争和矛盾的根源。
2.1.3 都认为相对概念是相待而生的
庄子认为相对概念是相待而生的。在《齐物论》中多处可以为之例证,“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2]“彼”与“是”相待而生。除此之外,关于时间,冥灵对于蟪蛄是长寿,冥灵对于大椿又是短命,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关联,如果没有“长寿”,“短命”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在惠施的思想中也有“相对概念是相待而生”的观点体现。例如,“连环可解也”,此处为何成为一辩,就在于“解”与“不解”的对立共存,无解也是一种解答。相对概念的存在正是因为两个概念互为支撑,我们知道相对概念最初用以描述事物,为了表达清一事物而通过另一事物作为对照形成的,这就使相对概念必须成对使用,如果缺少一物,那么另一事物所拥有的相对概念便没有意义。
2.1.4 都认为相对概念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3]这就是说生就是死,死也是生,生死不是标志的开始和结束,生死是同一的。既是迎来创生也是走向毁灭,万物都在由此及彼的过渡当中。庄子认为生死并不是标志着生命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而是认为生死是一体的,任何一处都可以看做生死转换,这就要看我们如何理解“重生”与“毁灭”。而在惠施来看“有穷”和“无穷”,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南方无穷而有穷”,我们既可以在静态中以所视之界为南方的极限,也可以在动态中不断延伸变更着南方的极限。由此可见,二人都深刻的领会到相对概念的存在并不是为彼此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在动态中寻找平衡。在相互转化中丰富彼此,而相互转化也证实了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2 庄、惠相对性思想的差异性分析
2.2.1 “齐物我”与“合同异”
庄子与惠施研究相对性思想的目的不同。庄子讲相对概念最后是为了齐同物我,消除人们因为成见而造成是非纷嚷的藩篱,返璞归真。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事物本是浑然的,区分彼此是后天人为的。可见庄子讲差异,是认为差异是社会动乱的根源,那么道作为万物根本就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人们蒙昧无知,不能知晓道是万物的根本,只是蔽于一己之见,因而纷扰不断。同则安,异则乱,要天下太平就需要泯灭差异,齐同物我。
惠施谈相对概念则是为了合同异,相对概念是为了让人们看清事物的本质由矛盾构成,使人们的认识更为全面,这种统一与对立构成了一幅天地万物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画卷。“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4]无论是大同异还是小同异,都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中寻求同一。这就是说无论是事物之间还是事物本身都是矛盾体,我们不能轻易断言事物的是非、同异,只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事物之后才能对事物的全貌得出结论。
2.2.2 “无为本”与“万物毕同”
庄子与惠施在世界本原上也有不同的观点。庄子认为世界本原是“道”,是浑然一体,无形无相的。道亦即是由宇宙大生命所散发的万物的生命。庄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可以用心感受,但它是不能被感官所感觉的,也无法用语言表述。“道”先天地而生并衍生天地,但却是没有形体的,因为一切规定性都是相对概念构成的,而相对概念却没有标准,会引起是非,既然不是确定无疑的,也就不能作为世界本原。
惠施认为尽管天下万物毕同毕异,但仍然是“有”,在仅有的惠施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有关于相对概念的讨论全都是建立在承认万物差异的前提下寻求同一。惠施发现相对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对人们习惯性观点发起冲击,揭示了隐藏在语言习惯背后的本质规律——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无论是放大范围,寻求最多的共同点,还是缩小范围,发现最多的差异点,惠施始终立足于事物,在以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为最基础的前提下去了解事物。
2.2.3 “逍遥游”与“逐万物”
庄子与惠施对人生的追求也是不同的。大鹏徙于南冥,扶摇而上九万里,因其要等风而起,才能水击三千里,所以大鹏不是真正的逍遥,要放下有待追求无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认为不是外物具有的各种规定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要以一种心灵无待的心态去生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5]这里说的“无厚”便是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何以无厚? 需要齐同物我,当万物为一,人便可无所待,逍遥在天地间。庄子希望人们不要醉心于钻研一事一物,应该内养心境,涤除玄览,体悟“道”的高深和精妙,才能得道于心,物我同一。
“逐万物而不反”是庄子对惠施的评价,在《天下篇》中庄子为惠施浪费精力于外物而感到可惜。认为以惠施的才能,放荡而不行于正道,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是徒劳无功的。但这恰恰体现了惠施与庄子的不同,惠施更关注实际功用。在《逍遥游》中,庄子和惠施就关于“大瓠”和“大樗树”是否“有用”展开了两次激烈的争论。惠施认为,庄子的理论就像那葫芦和大樗树,虽然大却对于人没有可用之处。而是否有实际功用则确定了它的价值[6-10]。而庄子则不同,他认为惠施“拙于用大”,认为一物的价值是对自身而言的,并非利于他人,对他人无用,也许正是自身最大的追求。
相对性思想是庄子和惠施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也是理解庄子全部思想的关键。当今大多数研究庄子思想的学者,仅以相对性思想作为理解庄子道论的支柱或阐述人生价值的注解,而并未对其进行单独研究,而研究惠施哲学思想的学者就更为少见。该文就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展开研究分析。在庄子的著作中曾多次引用惠施相对性思想的观点作为对比,可见二人在相对性思想的理解与分析上有诸多共识性观点,也存在许多差异性分歧[11-15]。因此,要想准确理解庄、惠相对性思想的实质,将二人相对性思想进行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丰富庄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