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2-12-28应莉郑春燕徐子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建设

应莉,郑春燕,徐子岩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1 校园文化内涵

广义的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生成并传承的,稳定地支配着全体师生内心世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是学校及其成员的存在方式,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何祖健等认为“通过人化的文化而育人”是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容[1],张道明指出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各部分自成体系,又围绕主题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蔡红生等学者将网络文化也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但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校园文化的内容范围较小,如刘克利认为“校园文化”与高校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素质教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育人系统[2]。刘献群指出校园文化育人与管理育人共同组成了育人体系,其中校园文化包含课程体系、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冯刚认为,校园文化是有别于课程教育的[3]。显然,这些学者理解的校园文化为狭义的校园文化。

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文化育人通过在实践中实现内化。不少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教师文化教化与学生文化内化的互动过程[4],并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影响学生养成独特的精神气质[5-6]。

近年来,国内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将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严敏等提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毕晶晶提出“工匠精神”的回归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刘基葵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利用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现阶段,有关校园文化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总的来说,校园文化的研究作为文化教育中的一个副产品,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升。该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切入点,探究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关注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实现路径,以期能够在高校贯彻文化育人方针,使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落到实处。

2 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2.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充分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全发展,也包括个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7],继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人的独特个性、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和最高标准[8]。

2.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

人始终是主体,人的能动性是“人”作为“主体”最基本的内涵,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最高层次的表现。马克思认为只有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包括思维能力。”[9]它是个人创造物质、精神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能力全面发展。

2.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为丰富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成为主宰自然界、社会关系和自身发展的主人,每个人之间丰富的社会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0]。

3 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1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

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高校教育要以生为本,充分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拓展学生的各项能力。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11],其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是校园文化存在的物理空间,育人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是它的主要内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也可以直接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自觉的、自发的,其作用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随着社会进步,学生会用更开放、更多视角来与校园文化进行互动,这种互动自觉地促使学校文化为迎合学生的需要而变化,使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参与性、信息更具分享性、态度更具包容性,从而促进浸润在校园文化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3.2 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首先,校园文化不仅在课堂内也存在于课堂之外,是学生拓展学习的平台。在当下网络普及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已经不能仅靠课堂所授的内容,要用成长性思维,自觉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大学校园中,社群、活动等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平台。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已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校园文化是实践技能的平台。校园文化通过学习活动、实践活动、文化活动等全面提升大学生各项能力,使其尽快适应社会;最后,校园文化是丰富学生社会关系的加速器。学生片面注重知识学习,会脱离社会实际,从而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成为组织者、参与者与其他机构和个体协作沟通,加速学生社会关系的丰富性。

4 当前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顶层设计缺失,没有统领性的指导意见,培育意识也不强,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几张皮的现象。另外,高校为适应企业短期需求,注重培养“专才”,忽视学生品德、体能、美育和劳动的培养,使其在职业发展中后续乏力。

4.2 缺乏评价机制——校园文化建设难以科学评判学生全面发展的程度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推进作用,但学生全面发展受校园文化的影响程度、过程及最终的成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另外,高校对教师注重科研、教学的考核,而轻视育人成果,且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成果考核缺乏具体的、客观的考评体系,导致教师较少关注育人成效。

4.3 缺乏创新力——校园文化建设流于俗套,无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但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树立个人品牌效应的却很少。因此形成了跟风的工作模式,如前些年开展以国学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没有做精做深,又将主题转换到网络文化;工作人员没有“工匠精神”,建设中少有创新,无法跟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5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立体的、相互联系的,需要多部门长时间的积累。因此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一盘棋”的意识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形成育人合力。

5.1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完善顶层设计

5.1.1 校园文化设计时要全面,以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方面,要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校园文化设计应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相应的校园文化,使活动有所侧重。

5.1.2 校园文化设计时要对接社会,以全面丰富学生的社会关系

第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社会关系观念。要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关系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目标之一,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社会关系的价值。

第二,提升学生增强丰富社会关系的能力。在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中要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促进学生参与拓展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中,要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其知行合一,丰富社会阅历,摆正心态,最终丰富学生的社会关系,提升维护关系的能力。

5.1.3 校园文化设计时要明确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

学生的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可迁移技能,以及自控力、时间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文化作用在大学生身上的外在表现。因此,校园文化在设计时,不应脱离现实,要切实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5.1.4 校园文化设计时要尽量丰富,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方面,校园文化要全面发挥个性。即将“重塑学生”更换为“充分发挥个性”,确立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教育目标,因材施教,重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即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进行转移,明确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学生的主人翁角色。引导学生自发组织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并逐步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校园文化中。

5.2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健全评价体系

在公众意识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机制上缺乏一些可观测的科学指标,学生全面发展受校园文化的影响程度、过程及最终的成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方向性、目的性和主体性三大原则。

(1)方向性原则。高校校园文化评价必须以学生是否得到充分全面发展为方向,使学生都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一致。

(2)目的性原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本校特色及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以高校校园文化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服务为主要目的[12]。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13]。因此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评价时,应坚持学生这一主体是否获益为原则。

5.3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结合点,提升团队合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虽然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团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好的教师团队,就不能有效地运行和支持校园文化。高校应积极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团队的组建,打破原有的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管理人员等工作壁垒,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来打造一支专业教师与思政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队伍;通过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和学术研究等多种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的能力。也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建设经验的工作者组成专家团队,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指导,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会、沙龙等活动,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品牌提炼和精进。

因此,在工作中不仅要明确团队目标还要给予激励。一方面,明确团队目标可以让团队成员明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希望和要求,以便教师可以结合自身课程、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并对目标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要不断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在强调“以生为本”的同时,要强调教师的引导者的角色定位,要充分肯定教师尤其是思政系列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生为本,以师为导,这需要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特性和学校的特色,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精准地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难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14];另一方面,教师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敢于探索,既能继承和发扬原有校园文化品牌的优势,又能潜心研究、精准把握新时期校园文化的新特点,始终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来不断地更新育人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15]。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