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士兵文化学习考析
——基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研究

2022-12-28范津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读报教员志愿军

范津华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金昌 737100)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绝大多数战士来自于农村,文盲半文盲率占80%以上,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课题组在整理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的过程中,发现老兵们多次提到自己参军前都是一个字不识的文盲,但在退伍转业后,有很大一部分分配到公安、卫生、铁路、企业等部门工作,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人还担任了领导职务。他们回忆,自己的文化知识最早是从部队学习到的,是部队有计划地、系统地教给了志愿军战士文化科学知识。从查到的相关文字材料上,也印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战士文化知识学习的高度重视。

1 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开展文化学习的举措

从中共党史资料可以看出,在延安时期我党就高度重视士兵的文化素质提升工作。在志愿军内,大多数战士识字少、文化素质低,同时又是在朝鲜作战,这给军令传达和执行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志愿军就更需要高度重视士兵的文化素质提升。根据抗美援朝老兵们回忆,志愿军士兵入朝作战首先要“过四关”(军事关、政治关、文化关、业务关),当时战士们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大家都想尽快脱去文盲的帽子,了解更多的知识。部队根据战争需要,深入了解干部和战士们要求上进的心情,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争取达到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的水平,组织实施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学习,也极大地提升了战士们的文化水平,同时培养了大量的军队骨干[1]。

从1950—1953年期间,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出版的《老志愿军战士》《志愿军》合订本中,都有大量的相关文字报道可以佐证。例如:《文化教育跑步赶上去--志政对今年文化教育提出实施意见》《志政机关开办学习班积极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警卫五连扫盲工作成绩大》《再有两个月全连无文盲》《做什么学什么随时学到处学》《一字不识到能写能用》《310 部队雄心勃勃决心成为无盲团》《摘掉文盲帽子回国见亲人》《310 部队扫盲运动轰轰烈烈》《睁眼瞎开了眼--记屈鸟同志自学文化》《310 部队向无盲团进军初获战果》《二十天学会一千字》《谈扫盲中的两怕》《三连成了文化连》《310 部队成为基本无盲团,正向读十万字写十万篇文进军》《310 部队大读大写成绩显著》《302 部队猛赶310 部队文盲基本扫除》等文章,虽然这些文章侧重于通过营造宣传氛围动员战士们积极参与文化学习,但也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对学习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志愿军战士渴望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的愿望。

1.1 开展课堂教学式学习

志愿军战士在作战间隙,文化学习是最重要的业余活动。在志愿军内,连队专门安排文化教员专项负责战士的扫盲工作。文化教员根据战士们的文化水平,从初小至高小分层次开展普及教学。初小是指达到小学一至四年级阶段学习水平,高小是指达到小学五、六年级阶段学习水平。文化教员的教学基本都是课堂式教学,类似于复式教学,实行不间断地学习[2]。

1.2 文化学习以识字为主

教员的教学以课本生字为主,重点是常用单字,重认不重写,要求学习一个就要巩固一个,防止贪多求快,在强调巩固率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识字量。志愿军各连队在识字过程中经常性开展每天写百字运动,使认读和写练结合起来,并且建立每天登记检查和经常性抽测制度,学过的字未巩固教员一般不会教新字。他们创新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游戏,经过这些活动,志愿军战士们的识字巩固率日渐提高。

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志愿军司令部要求各单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全军范围内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各单位通过广播宣传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重要意义,提高战士的思想认识。二是开展学习试点,组织文化教员集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团以上机关组织干部中进行试点学习,逐步在全军推行,从而让每个人都学会拼音字母,达到会认、会念、会写的效果。在志愿军司令部的要求下,不少部队举办了汉语拼音方案训练班,为部队培养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教学的师资和骨干[3]。

1.3 普遍开展包教保学活动

除了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志愿军各部队还普遍开展包教保学活动。实行先进班包后进班、先进排包后进排的形式,以无盲团、无盲师为榜样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内容与军事训练、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学习方式也多种多样,采用识字牌、识字本、识字卡片的办法,具有一、二年级语文水平的战士平均每人每天巩固学习4~5 个字。

由于物资匮乏,部队发动志愿军战士们算细账、找时间、想办法。没有墨水,就用染料配成墨水。纸张不够,就把本子翻过来写。没有时间,大家就想办法挤。即使在训练最紧张的时候也不放松学习文化知识,时间短就学认读,时间长就多练习写。战士们回忆,尽管作战和训练任务十分艰巨,但学习的时间还是有的,关键就在于愿不愿意学,会不会学[4]。

1.4 努力做好扫盲工作

连队开展识字活动,围绕识字课本,以班排为单位,组织包教保学、互教互学活动,并结合日常作战和生活读书写稿、认写家信等,掀起每天学习三、五字的活动,日积月累,达到认读字数千字以上水平,从而摘掉文盲的帽子。基层部队开展班包班、排包排、文化水平高的包教文化水平低的,每排聘请两个文化教员,具体负责检查、指导和修改作业。

各部队根据实际自由结合,组成自学小组,分队干部以连为单位,成立自学小组,每个人都自觉制订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定期进行学习。部队要求,干部中的文盲至少要达到初小语文毕业水平;初小毕业水平以下的干部,至少学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或者算数。

2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文化学习方法及经验

2.1 把文化学习的指标细化到每位战士

由于是参战期间,提高学习效率十分关键。志愿军战士也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效率。在部队里,战士们开展相关讨论、算细账、定指标、定任务、找时间、想办法、找窍门。例如:战士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学过的知识忘记的情况,于是,他们就请同组的教员随时教,不会的就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还在一些生活用品上写上字,以便加强记忆。以达到时刻都能学习、时刻能复习巩固的目的[5]。

2.2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开展学习

在包教保学、自学互助、分组教学、自由学习的多元化学习方案中,战士们为了尽快提升文化水平,常利用点滴时间学习文化。例如:有些战士为自己定下任务,中午休息学两个生字,课间休息学两个生字,晚上复习学过的4 个生字,再多学一个生字。这样,会认识更多的汉字,从而达到普遍会念、会读、会写、会用的文化程度。战士们的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强,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开展学习,先学简单的后学难度较大的,在黑板上练习写字,用木棍在地面上练习写字等[6]。

2.3 在学习内容上,以课本为中心,重视联系实际

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学习,抓紧分分秒秒,将日常生活、工作和军事训练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竞赛、适时评比、总结具体经验、交流传播。采取了做什么学什么、先认后练、白天在野外教、晚上家中写、身带识字牌、随教又随学等方式。比如:在进行单兵战术科目时,便学“战术、地形、单兵、要领”等字。练习唱歌,就认写歌词,炊事班煮什么菜就学什么字,将耳熟能详的快板传唱与识字结合起来,这样就学得快、记得牢。

快板是志愿军战士们易于接受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故事,让战士们爱上阅读,从而大幅度提升阅读和书写能力。例如:作品《阿玛尼走亲戚》说的是:今年3月21,天上下着牛毛雨,道路泥泞不好走,走一步脚下一咕唧。这时候路上断了人,四处冷落车马稀。哎,大路上过来人两个,一前一后走的急,赶忙上前仔细看,原来是阿爸基和阿妈妮。阿爸基身体本来不结实,可还捐了一袋子米,阿妈妮手提竹篮子,装的是一盘粘糕,四个苹果、还有一只老母鸡。他们是俺连的老房东,关系搞得挺亲密。去年我们大调防,来到这个新阵地,阿妈妮可真舍不得,眼皮都哭得红红的。先是欢喜后叹气:“你们撤军要回国,可要想坏了阿妈妮,愿你们平安回祖国,样样工作都顺利。见到了父母亲友多问好,可别忘了朝鲜的阿妈妮。说不定哪天俺到中国去,要看望中国儿女走亲戚[7]。

2.4 成立教员组,定期研究教学问题

志愿军各连队普遍成立文化教员组。教员由部队文化素质较高的干部或士兵兼职担任,战时投入作战,战争间隙深入各排各班开展教学。教员组经常一起备课,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例如:初小一、二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认写单字,高小阶段就要求写稿、造句。有的教员组就在初小教学中按照某一件事,找出一个字,要求战士把这个字连成词,再把词连成句子;到高小阶段有时就要求战士写表扬稿、信件等。教员的教学重视联系实际,方式方法灵活。基层部队更注重联系战士们的思想、工作,为了工作需要,教员组会建立登记簿,各连队张贴登记表,把包教保学的成绩当做评比内容[8]。

2.5 通过读报培养战士们学习文化知识的习惯和兴趣

抗美援朝作战期间,战士们获得文化知识的渠道匮乏,只能通过读书看报,掌握大量的国内实时信息。从报纸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英雄事迹、劳模事迹、帮助朝鲜人民的故事、拾金不昧的事迹等,对战士们的思想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争优争先的浓厚氛围也逐步形成。高涨的士气是抗美援朝战争必胜的精神基础,因此,战士们对于读报越来越重视,他们提出:“哪怕时间紧,报纸一定读。”领导带头读,连长、正副指导员、排长都是读报员,志愿军对读报工作抓得也很紧,一有空闲时间就读报。有的连队成立“五人读报组”,负责对全连读报,规定每周晚上读报两次以上,每次30 分钟,连队还对各班的读报情况进行检查通报[9]。

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战士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志愿军战士的文化水平提升速度也大大加快。

3 中国人民志愿军重视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3.1 文化水平的提升是志愿军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前提

作为军事软实力以及战斗力的能动因素的重要体现,志愿军战士掌握文化知识对战斗力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知识的大力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战斗力的发挥。志愿军战士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更容易理解军队指令、军事要领、武器装备的操作技巧等,与朝鲜人民和人民军交流也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树立起士兵对国家、对人民无比忠诚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志愿军部队的战斗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10]。

3.2 学习文化知识为国家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条件

接受文化教育是广大志愿军战士从内心摆脱文盲的迫切要求,他们学习的动力充足。此外,志愿军战士文化水平的提升使得战斗力不断被激发。志愿军战士也深切地认识到,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懂得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志愿军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个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就是因为战士们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将来战争结束回国参与国家建设,也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11]。

3.3 重视文化教育成为志愿军的优良传统

通过学习,战士们在异国的土地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学习经验,培养了读书看报等学习文化知识的习惯和兴趣,形成了争优争先的浓厚氛围,也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高昂的士气。这也是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化,极大地提高了志愿军战士为祖国安全、为人民利益、为和平而战的觉悟,形成了他们不畏困难、乐观向上,为国家利益和民族解放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优秀品质[12]。

3.4 为部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骨干力量

通过有效提升志愿军部队官兵的文化素养,部队中高小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官兵人数大幅度提升,改变了部队原有的大部分干部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他们很快成长为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管理型技术型军事人才,为志愿军各部队培养了大量军事骨干,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13]。

猜你喜欢

读报教员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一封志愿军战士的“表情包”家书
《读报一得》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校长问题
读报有感
晚安,教员先生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分析
榕树下的时事宣讲读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