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样态与引导策略

2022-12-28关雯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舆论话语时代

邱 勤,关雯文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锐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学习方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生于互联网崛起时期,长于互联网影响和主导的社会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正主动或被动地受到自媒体技术的影响;同时,技术赋权也让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成为自媒体传播的实践者和信息传播的主体。思想成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的影响是现实存在、不容忽视的。故而,自媒体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成长研究的逻辑和现实起点。分析自媒体时代信息生产和传播影响下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样态,结合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探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策略,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样态

自媒体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西方学者将其定义为以新兴媒介为主导实现的点对点、双向互动的裂变式传播。时至今日,依靠泛众传播的技术和平台,自媒体传播已实现了单向传播到多向互播、“瀑布型”传播到“蒸腾型”传播的转变;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碎片化、去“中心化”、个性化和圈群化,是自媒体时代与前自媒体时代最显著的区别。因此,自媒体时代实际上是以沉浸传播为特点的泛众传播时代。随着话语权由精英化的组织主体向草根化的个体主体的转移,大学生成为其中个性化主体的代表;而自媒体的运用和普及,也让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样态和新图景。

(一)思想行为愈发个性化和网络化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自媒体的出现和推广更加剧了这一趋势。只要持有一个移动设备、掌握一定的技术,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传播的主体。“自媒体带来的技术赋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脱层级结构的全新动员和交往模式,打破了原来的权力疆域和组织神话”[1]。在这样一个技术平权的时代,人们沉浸于平等、自由、开放的网络关系中。作为思维活跃、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大学生,自然成为自媒体领域的活跃分子。自媒体由于其“5A”优势,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域和重要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更加网络化。技术赋权让大学生成为掌握网络技能、拥有网络思维的群体,相比现实社会,网络空间更加开放和自由。某种程度上,网络生活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他们沉浸在虚实并存的网络生活中,在网络中学习、消费、交往、娱乐。不仅如此,他们的现实生活、思想行为也不可避免地烙上了网络化的印记。在自媒体传播的影响和带动下,青年大学生手持移动设备,开启了自己的自媒体传播之旅,将自己的身边事拍成视频、配上文字传播出去,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他们也在参与着各种话题的互动和讨论,并附上自己的观点,通过网络向世界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存在。处于思想不断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其思想和行为受到自媒体传播信息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圈群化”“碎片化”等特点,都对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传播的普及,规模庞大的草根网民替代社会精英和主流媒体成为自媒体传播的主体,他们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和价值利益,活跃在自媒体平台上。西方国家也在利用自媒体对中国青少年进行着意识形态的分化。自媒体的迅速崛起,让民间舆论场的影响力逐渐上升,形成了双场并存的局面。民间舆论场的迅速崛起带来了自媒体场域中的话语平权,官方舆论场影响力的下降直接导致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受到威胁,公信力和权威性下降。话语平权虽让传播主体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也带来了社会舆论主导权的削弱,加之自媒体传播的即时、互动性等优势,让传播的效果呈核聚变式弥散,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传统主流媒体难以匹及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削弱,威胁着社会舆论方向的正确性;多元价值观和文化观甚至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趁虚而入,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社会的价值观通过自媒体平台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激荡,考验着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大学生。

(三)思维方式更加碎片化

碎片化传播无疑是自媒体时代传播的重要特征,与传统媒体的宏大叙事不同,自媒体传播采用碎片化的微叙事形式。自媒体传播的内容一般由短视频、一定数量的图片和文字组成,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往往是一些生活片段、某一热点事件或热点问题的展示或对此的讨论等。自媒体采用的碎片化传播对提高传播效率、扩大传播范围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的传播内容极易误导受众。此外,出于消费性的目的,某些传播主体为了取得更大的曝光度和流量,将歪曲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信息传播出去,这都会对传播受众的整体理解和正确判断造成不良影响。碎片化的传播严重破坏着传播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消解着传播内容的权威性。视觉化的传播内容让大学生沉浸于读图的视听享受中,这种快感往往让其放弃了对信息内容深层次的和总体性的思考。零碎的、片面的信息无限放大也弱化了其他信息。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作为自媒体传播的产品,“起着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并直接导致“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方式”[2]。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着改变,理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逐渐式微,而感性思维和碎片化思维却逐渐加强,这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行为表达。

(四)人际交往更加圈群化

自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最新形式,不单单具有信息传递的工具性价值,也给人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虚拟网络空间,这一虚拟聚合的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场域。大学生无疑是这个空间中的活跃分子,他们以虚拟的网络交往代替了现实的人际交往,这种网络交往兼具虚与实、“在场性”和“不在场性”。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依靠高度技术化和互动性的自媒体平台,人类的交往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并存,交往双方相对于对方都是看不见的、虚拟的,但同时他们又在进行着真实的交往实践活动。人类借助技术手段获得了网络交往中的虚拟身份,在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着自由的、去时间化和空间化的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也体现为“在场性”和“不在场性”的统一。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数字平台让交往主体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交往双方在基于某一自媒体平台构成的虚拟聚合空间中进行着同时或不同时在场的交往。这种交往是一种不同于现实世界中面对面“在场”的交往,这主要体现在网络空间中的交往主体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虚拟的数字化平台上进行着虚拟的交往。尤其是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他们活跃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中,通过微信群、QQ空间、微博等平台构建起所谓的“熟人社会”,他们的交往也逐渐向陌生部落延伸。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坐标,他们逐渐融入众多陌生的圈子中,随着交往越来越“圈群化”,他们通过封闭的圈群获取信息,他们对圈群的依赖性越发明显,网络圈群中的“意见领袖”逐渐崛起并影响着圈群中的绝大部分人。“圈群中的用户不断‘自我设限’,长期沉溺于‘信息茧房’,逐渐丢弃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理解,不再拥有对整个社会的观察与批判的能力,更加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出现群体‘极化’现象”[3],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策略

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是一个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离不开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场域。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转变,自媒体发展建构的网络空间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网络延伸。自媒体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成长的现实场域,成为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去权威的话语生态、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虚实并存的网络环境、双重并存的网络舆论,都成为自媒体时代影响大学生思想成长和行为表达的重要因素。解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成长引领的难题,需要立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网络生活实际,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探索解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成长中的根本性和深层次问题的引领策略。

(一)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同时也在消解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面对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实现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首先,借鉴互联网思维,尝试建立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新载体,发挥自媒体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真正实现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完美融合,让大学生在交互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思想成长。“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发挥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共享性优势,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用好视频、图片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资源,设置新颖而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研讨话题,引导大学生在话题研讨中实现情感共鸣和价值观的建构。线上交互式的话题研讨和线下具有仪式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大学生消除被动接受疲劳的同时,在主动融入中实现思想成长。

其次,借鉴并运用具有新媒体特点的微观叙事和生活化叙事开展思想引领。运用互联网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变单向灌输为互联网式的双向互动,让“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集政治性与生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的策略、载体、内容和方法,不仅能最大程度地调动青年大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充分反映自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成长需求,又能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通过活动体验让大学生真正理解、自觉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从而实现思想的成长。

(二)构建立足中国实践和网络实际的内容体系

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容易营造出一个片面的、带有主观偏见的自媒体舆论场,“带有武断偏好的非理性信息覆盖往往容易造成社会思维模式与心理状态的普遍扁平化、单向度”[5]。从大学生成长需要出发,构建符合大学生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实际需要的教育内容,有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和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领力。立足中国实际和大学生思想成长需要,构建符合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容体系,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以身边发生的中国故事为蓝本丰富教育内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就要让他们在中国的创业故事中体味思想成长的历程。

其次,要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和需要出发,构建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大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内容。能否满足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是判断教育内容优劣的重要标准,只有从大学生成长实际出发,答大学生思想成长之疑,促大学生思想之成长的教育内容才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内容体系。

最后,构建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内容的民族性就是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内容中,运用自媒体技术和网络话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创新性发展,以符合时代需要和更受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在教育内容中,这既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也是提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重要路径。

(三)打造具有自媒体时代特色的教育话语体系

在话语权分散化的自媒体时代,确立话语权威并非易事。教育者首先要掌握话语资格,才能有望在此基础上确立话语权威。话语平权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真正的教育者能否掌握话语权成为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教育引领活动开展的关键。

提高教育话语的公信力,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的实际、大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出发,话语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丰富性是关键。教育话语权的掌握,不仅在于教育者话语资格的取得,更应看其教育话语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只有得到大学生普遍认可的,对大学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教育话语才能起到良好的引领效果,也才能在大学生中树立话语权威。这就要求自媒体时代的教育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既立足中国实践,又要从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出发,构建青春、鲜活、平等、生活化、网络化的,具有自媒体时代特色的话语体系。

教育者要提升其话语的吸引力,也需要转变话语模式。自媒体资源之所以吸引大学生,主要在于其话语的巨大感染力,而教育话语的吸引力更多体现在话语内容的趣味性、鲜活性、生活化和网络化上。教育者要摒弃刻板、苍白的话语表达方式,采用更符合大学生心理特质的生活化和网络化的语言、活泼的表达方式和生动的形式,即大学生能听得懂、爱听的“学生话语”。教育者要借鉴并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将引领内容呈现给受众,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同频共振”和思想碰撞,从话语认同逐步达到价值认同和思想引领。

(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正向网络舆论场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部分大学生并未精神成年,“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6]。网络世界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域,影响着他们对主流价值观和自我身份的认同。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减弱,主流舆论场的式微和民间舆论场的发展壮大是同时发生的。面对多元并存、杂乱无章的网络舆论环境,主流媒体只有重塑话语权威,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场,才能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导力和公信力。

双场并存的情境下,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引导力的提升是关键,这将是一个与民间媒体相互融合、互动交流、取其所长并不断成长的过程。民间舆论场生成中,主体参与的广泛性、话题设置的亲民性和灵活性、话题讨论方式的强互动性等,都是主流媒体舆论场生成中的短板。当然,民间舆论场也存在话题讨论缺乏引导、话题讨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缺点。两个舆论场各有优劣势,促进双场的交流、互动和提升,实现优势互补和“多主体”协同是提升网络舆论质量的出路所在,更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成长引领的保证。

在坚持主流媒体话语主体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动员和组织民间社会组织和个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发挥“网络大V”的影响力,形成官方和民间的“多主体”协同,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引领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官方主流媒体应高度关注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时刻关注舆论动向,使用大学生群体热衷的网络化、生活化的语言参与互动讨论,增强两个舆论场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双场同频共振的良好舆论效应,为大学生思想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此外,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控和预警制度,必要时可通过法治手段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网络舆论生态的平衡和发展,以期为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努力创建共境共景、共创共享、共生共赢的网络实践平台,为大学生的网络参与和网络实践打造良好的实践平台。

综上,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已现实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应用的快速普及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已不可避免。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新模式,将互联网的“变量”转换成“增量”,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满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成长需求的教育内容体系和话语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成长。

猜你喜欢

舆论话语时代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