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2022-12-28辛立章覃雪燕

关键词:学史雷锋理想信念

辛立章,覃雪燕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0)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历史自觉,树立大历史观和人民观,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载体。将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明确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党史教育结合的可行性,把握好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价值意义,找准融入的结合点,增强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实效性。

一、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开辟社会主义伟业的重要方法”[1]。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承担着用历史经验教训和英烈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任务,是进行雷锋精神传播的重要渠道。新时期,雷锋精神教育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

(一)雷锋精神是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思想武器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引导教育青年学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其在深化青年学生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发扬革命精神以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雷锋形象经历了从军人、政治人、劳动者、道德人到公民的转变”[2],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离不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让青年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历史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3]”以党史教育为载体进行雷锋精神教育,有利于让青年学生深刻体会共产党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民族情怀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担当。

(二)雷锋精神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4]”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政治性与思想性并重,融知识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重要教育实践活动,其立足于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总结历史经验、传承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的历史观,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观,践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实践观,使当代青年学生能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5],当代大学生也亟须一种能够映现崇高品德精神境界、伟大人格魅力以及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鲜活的素材和绝好的榜样。因此,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

深刻认识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关键。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进行雷锋精神教育能够有效赓续革命英烈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雷锋精神是精神之“钙”,是精神之“基”,是重要的思想武器。这是雷锋精神能够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所在。

(一)在党的成功经验、鲜明特质教育中感悟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思想灯塔。“我要为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到底”是1958 年11 月雷锋离湘北去前夕,在《决心书》中写下的誓言,在鞍钢、在人民解放军部队,他的人生追求更加明确地升华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其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状态的重要体现。

把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学史增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雷锋理想信念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6]。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既感悟了党的丰富历史经验,亦体悟了雷锋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是补足当代大学生精神之“钙”的思想原料。借助大学生党史学习这一重要教育渠道,对雷锋精神进行阐释和宣传,领悟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就是要让青年学生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自觉把雷锋精神中涵盖的优良革命精神、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转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须的思想养料。

(二)在党的光荣传统、优秀作风教育中探寻雷锋精神的实践真谛

红色基因,是精神之“基”,是共产党人凝聚力量的思想内核。雷锋在《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中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探讨“人为什么而活着”,以“七问”的形式表明自己对人生与未来的基本看法,总的来说就是奉献己任,有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具有面向未来的人生担当。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无疑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优良品德作风,其红色基因需要我们永续传承。

把雷锋精神价值内涵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学史崇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将雷锋精神中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4]。在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贯穿雷锋精神教育,以鲜活的教材和绝好的榜样阐释共产党人的红色传统以及精神血脉,可以让青年学生深刻体会共产党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革命形象,增强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在新的历史时期,虽没有枪林弹雨、食不果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年学生“应对‘他者’负责,人人都应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既要具有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独立品格,也要有勇于担当、积极行动的自由精神”[7]。

三、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雷锋精神的育人功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产生实效性。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既要在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上丰富雷锋精神内涵,又要在课外实践中利用好雷锋红色资源,开展好学雷锋活动,才能使雷锋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学思悟践中走向深入。

(一)将雷锋精神作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

雷锋精神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品质,其精髓是经过全党和全社会较长时期的研究探索凝练出来的,是能够真实体现雷锋同志的精神以及能够为全国人民所学习的道德价值理念。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以及优良作风精神在高校中的传播和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人民观、民族观、国家观、实践观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中讲授雷锋精神,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和阐释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突出其在党史学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论价值认同。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就要在教学中开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使青年学生真正懂得共同理想是追求个人理想的升华,是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目标。还要利用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内涵,结合时事案例解答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困惑。如针对学生由于“雷锋精神过时论”而产生“雷锋可敬却不可学”“雷锋精神学不起”的思想困惑[7],将雷锋“助人为乐”精神在道德价值上“永恒性”的解读与当代社会英雄模范和青年楷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雷锋精神价值观。

(二)将学雷锋活动作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生不仅要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还要在实践中积极地改造世界。在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要将学的成果、学的方法和学的实效融入为人民服务、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实干办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8]”因此,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和贯彻雷锋精神的教育过程中,要有问题导向,通过结合学生最贴切的思想生活问题,让雷锋精神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学生。如,针对当代社会青年学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思想问题,将雷锋精神中“钉子”精神的解读与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另外,雷锋精神不仅与公民道德教育相关联,还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内核。要想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实践养成,必须注重以学雷锋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常态化。因此,在雷锋精神教育中必须坚持将学雷锋活动作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尤其是要积极响应国家发布的志愿服务招募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大学生中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三)将雷锋资源作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

雷锋精神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是红色党史精神的情感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时代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8]”因此,在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要充分认识到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明确当代社会雷锋红色资源有哪些,使大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给精神“补钙”“加油”。如,保护、开发、利用好雷锋文化资源,提升雷锋纪念馆、雷锋学校、雷锋学院等雷锋文化教育载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专家解读雷锋精神,亲历者讲述雷锋故事,参与者体验雷锋文化,使更多人得到红色文化熏陶。由此,在进行雷锋精神教育中,教师就能够依托雷锋纪念馆等现实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有条不紊地广泛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红色党史精神的情感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接受到党史红色精神的洗礼。另外,树立什么样的典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导向,先进典型在雷锋精神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郭明义、郑培明、杨善洲等,他们用感人至深的善举丰富和拓展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给人以感动和力量,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当代典型。因此,雷锋精神教育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践行雷锋精神的典型,深入分析,讲好典型案例,让雷锋精神在青年学生中间“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真正传扬真、善、美精神,使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成为时代暖流。

猜你喜欢

学史雷锋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接过雷锋的“枪”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