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外语环境建设研究
——以浙江丽水为例

2022-12-28杨军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丽水外语交流

杨军娥

(丽水学院 民族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全球经济大融合的趋势明显。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各个国家都在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机会,追求自身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网络中的明确定位。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各个城市在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联系的同时,也努力提升自己在文化意识、城市形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从而吸引八方来客,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语言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媒介,外语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建设良好的城市外语语言环境,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地域文化,为建设外向型文化经济强市的发展提供保障。然而,相较于大型一线城市的较高关注度,许多发展中城市正处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较为单薄的外语环境致使这些城市在发展国际贸易、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明显欠缺竞争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发展中城市的外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必然需求。

1 城市外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语言环境”指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社群语言生活的状况,是社会使用语言文字的基本面貌。外语环境主要指除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 种) 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广度、深度和频度。广度是指运用不同语种的外语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范围的大小; 深度是指运用不同的外语语种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在某一方面达到的纵深程度; 频度是指单位时间运用不同的外语语种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量。外语环境是现代城市国际化进程中文化软实力的直接映照,是彰显一个城市的包容度、 文明度和开放度的重要指标[1]。外语环境的内涵包括外语人口数量、外语出版物和外文媒体的比例、外文公示语等指标。

良好的外语环境有利于建设良好沟通和交流的语言氛围,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急于获取国际化发展机遇,紧跟世界步伐的发展中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2 丽水城市外语环境建设与本地文化传播现状

丽(lí) 水,古称处州,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浙江省辖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有“养生福地”之称的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更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和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问题,丽水自古以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属于浙江省的中小型城市。其外语环境建设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整体语言环境规划不足,跟不上城市经济文化发展需求

丽水地处浙西南欠发达地区,区域地貌多为丘陵山地,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取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高铁的开通,为丽水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与世界接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了主要趋势。从2005年起丽水基本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摄影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集聚此地,进行作品品鉴和学术讨论。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每年都会举办“三月三”畲风文化节来吸引国内外友人的关注。来自多国的数名外籍选手每年都积极参加拥有“最美跑道”的丽水国际马拉松比赛。丽水青田华侨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丽水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丽水的经济产业如茶叶、青瓷、宝剑、石雕、木质玩具等也成为远销海外的商品。同时,丽水的秀丽风光也吸引着八方来客,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这些都对城市的语言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国内大城市率先进行了语言环境建设,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北京曾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规划( 2011—2015) 》。上海也曾借助举办世博会的机会,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语言发展进行过战略性研究[2]。因此,作为中小城市的丽水,在开展经济文化“走出去”时,城市语言环境也应该得到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2.2 国家通用语没有完全普及,外语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丽水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各县市之间的方言差异非常大,再加上畲族少数民族语言,整个城市本来就存在“鸡犬相闻、十里不同音”的现象。而且,近年来丽水经济发展迅速,水阁工业开发区和绿谷信息产业园的开发,吸引了众多外省市务工者和大学生前来就业定居,城市语言的多样性就更加明显。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以来,各个地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和实践,通用语的使用情况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大部分机关单位、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已经基本实现普通话的使用,过去着急办事却“鸡同鸭讲”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但很多普通民众还无法适应,日常生活中首先选择的是方言,如果无法成功交流时才能转换成普通话,这在老年人当中尤其明显。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汉语普通话的国际通行地位逐渐得到确立,因此中国人学好、用好汉语,是中国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需求,也是城市市民夯实对外交流必备的语言能力的第一要务[3]。

国家通用语的普及情况源于城市公民的语言观念和语言能力,也直接影响公民习得其他语言的积极性和效率。近年来,丽水的外语环境实现了从无到有、逐渐改善的过程。从市政府网站英文版的建设、公共场所标识语的投放、外事服务人员的培训等,都体现了丽水正在努力向国际化迈进。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城市外语服务水平整体偏低。

2.3 城市外语现实性环境有待完善,文化交流存在一定障碍

城市外语现实环境是指城市当前直接影响外籍人士在华语言生活质量和感官的环境系统。根据城市外语环境功能实现的形式,包括信息传递、信息交流、场景交流3 个方面[4]。这3 个方面分别包括了外文公共标志、外文网站、外文公众号、外文广播电视节目等信息传递方式,以信函、电话、电子邮件为主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各类面对面交流互动具体场景。在城市国际语言现实环境中,各指标的选择以其对于外籍人士的实际效用为根本依据[5]。

目前,丽水的官方外语宣传渠道以2012年建设完成的政府英文版网站,以及专门为满足国际摄影节需要所建设的英文网站为主。各种媒体的外语普及力度不够,电台、电视台、地方报纸均没有专门的外语节目或栏目。而外文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可以进行实时交流和回复的英文信息交流平台等还需要进行建设和完善。同时,双语公共标识语的使用欠规范。英语标识语翻译存在如拼写问题、语法问题、中式英语、错译和语义模糊、不了解文化内涵而导致的误译等问题[6]。此外,缺乏必要的城市双语咨询和服务系统。目前丽水市外籍人数增多,而应急及相应的咨询服务跟不上需求。例如:外籍人士遭遇突发状况需要急救或者报警,很可能会由于语言障碍而延误信息的传递。再者,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很难做到用外语进行流畅的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传播城市地域文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快国际化步伐,外语语言环境的质量势必成为其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7]。当前丽水市在建设城市外语环境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加强城市语言环境建设规划,营造良好的文化交流环境

语言是包括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在内的一切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语言在城市发展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规划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已经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就拿中国为例, 从秦始皇为统一六国文字而实行的“书同文”政策到近百年来语文改革运动的史实就足以说明语言规划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8]。围绕丽水市城市外语环境建设,首先,可以实地调查丽水地区的外语环境现状,全面规划城市各个领域的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整合外语语言资源,奠定语言环境改善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县市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制订个性化的语言服务和环境发展战略,健全城市语言服务系统,优化城市外语环境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2 提高市民语言交流能力,奠定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

一个国际化城市市民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应包括汉语母语、外语及方言,这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在国际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处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还需要协调好国内各个族群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市民语言交际方面,就是不仅要学习国际通用语的使用,也要掌握好中国各民族的族际通用语,更应该继承和发挥地方方言及民族母语的作用,这些问题涉及语言观[9]。丽水地区多语种并存现象明显,在建设城市外语环境的同时,首先应该处理好国家内部通用语、地方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协调发展、和谐互融的关系。一方面,应该明确国家通用语统一的优势,传承地方和民族内部自身语言多样性,培养市民普通话、方言和民族语多种语言意识,以及相互转换的能力。另一方面,搭建汉语国际传播的平台,提升市民的外语交流能力,实现简单会话的无障碍交流,从而形成对外能与外来人口畅通交际,对内能与本地本族市民进行亲切交际的和谐语言环境。

3.3 改善语言现实性环境,提高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规范城市中各大公共服务场所的多语标识,定期组织开展自查互查,更新和修订各类公共场所的标识翻译。积极加强涉外服务部门、公共场所、交通设施及旅游景区等区域的语言环境建设。在城市应急服务热线如110、120 中增添英语选项,以便应对外籍人士的紧急救援。组织涉外窗口服务人员进行外语培训,尤其注意加强对涉外部门公务员的语言意识和外语水平的培训,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日常学习和简单语言交互,满足其日常工作需要。

丰富已有外文网站资源,增添外文邮箱和在线平台的管理人员,做好信息交流的及时传达和回复。开发创建外文公众号,即时向外界推送摄影文化节、民族风情节等相关资讯。创设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外文节目,更好地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进行对外宣传。

3.4 发掘城市的地域性历史文化,创设未来发展定位

丽水坐落在浙西南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对外文明互动频繁的古城。其中,龙泉是历史上闻名海外的兵器和瓷器生产地。著名的干将莫邪宝剑在龙泉制成,青瓷产品是17 世纪欧洲海外贸易市场上的重要商品,还因为其独特的颜色而获得“雪拉洞”的美称,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茶文化和制瓷技术的发展。青田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境内所产青田石属于中国名贵玉石,经过雕琢之后形态各异、价值连城,曾经在公元192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而另一座县城庆元,则是世界上培植香菇的发源地,香菇区域产量世界第一。所谓“知史,知未来”。丽水的发展魅力,离不开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国际交流如此频繁的当代,其文化更应该得到发扬光大。例如,龙泉盛产青瓷和宝剑,在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及相关核心地带,除了设置与青瓷相关的实物形象,也需要用简单的中英文注解青瓷和宝剑的制作工艺和人文故事,满足中外游客文化溯源的需要。青田华侨的足迹遍布世界,用中英文阐释早期华侨辛酸艰苦的奋斗史,不但可以体现中华儿女为世界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而且可以提醒当代人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为后世提供经验借鉴。

4 结语

国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初现,广大发展中城市也逐渐意识到外语环境的重要性,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以期开拓国际化发展道路。目前,丽水市政府已经拟定全面接轨上海,推动市域新一轮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资源优势互补、设施互联互通、平台共建共享,打造山海融通共赢的沪丽发展共同体。未来,丽水城市外语环境建设一定能够顺利开展并得到优化,打造出富有个性化的国际都市的靓丽名片,让丽水本地文化“走出去”,为丽水的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丽水外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从《丽水日报》、丽水网实践看地方媒体网络问政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