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与实施路径

2022-12-28陈婉兰袁丽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色大学生文化

陈婉兰,袁丽华

(1.武汉大学 工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构建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话语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学生是当代青年先进群体,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荣使命,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坚定当代大学生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崇高理想,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塑造与引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当代价值,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进方向。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它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行丰富和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1]。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构建积

1 红色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极进取、自信自强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坚持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

1.1 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价值张力

当代青少年基本上是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一代,从小耳濡目染红色文化;此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从小学教育开始把红色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断创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青少年一方面承担着中考、高考沉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是心智尚不健全,难以形成系统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思维开阔,心智日益成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大爆炸浪潮的席卷,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与碰撞,使文化越来越趋于多元,并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行为方式均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2]。

红色文化守正又创新,植根于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沃土,对外来文化的先进部分进行兼容并包,并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经过历史的选择与实践的检验,被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纳、传承和发扬光大,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张力,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之源和价值之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对于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越来越紧迫和必要。

1.2 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塑造文化自信的精神魅力

红色文化的根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源中国儒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基因。同时,红色文化不仅立足于解决中国的问题,也立足于解决世界各民族各阶层的问题,将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伟大理想作为终极价值目标,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魅力,也是中国文化“天下为公社会大同”文化品格的延绵赓续。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基因和现实基础。众所周知,红色文化让中华民族觉醒和自强,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任人宰割民不聊生的悲惨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逐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执笔为枪,就是深深认识到只有文化能改变人、激励人、塑造人,只有文化才能力挽狂澜于乱世给中国以出路。这些鲜活的历史和现实,彰显着红色文化不朽的精神魅力和生命力[3]。当下,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红色文化在中国萌芽、形成和发展的100年,在这两个一百年的时间轴交汇点,在红色文化衍生下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日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信仰与崇拜日益增强,使得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里弦歌不辍、回声嘹亮[4]。

1.3 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淬炼大学生担当精神,夯实文化自信的感染力

红色文化不仅有着科学的理论内涵和逻辑体系,还是一系列革命纪念地、标志物质及其蕴含的革命历史、 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文化产品。历史遗迹、 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属可感可见可触式文化载体,有着巨大的感召力,这些历史遗迹有迹可寻,革命事迹可歌可泣,革命精神浩气长存,这些革命文化载体看得见摸得着,许多革命圣地和纪念馆用现代科技再现和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和战斗画面,深挖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核,林觉民的“与妻书”感情真挚,夏明瀚的“就义诗”信念坚定,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豪情满怀,井冈山革命纪念馆用现代科技还原黄洋界战争、 长征途中红军飞夺泸定桥等革命斗争场景,让我们身临其境深刻体验到红军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气魄,诸如此类的红色文化故事蕴含的不怕牺牲、 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人格魄力穿越了时空,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洗礼[5]。这些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传播方式现代新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适合情景式教育教学规律,是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当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是红色文化教育淬炼大学生勇于担当的人格品质和发挥文化自信的最好注解。

2 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红色文化教育的规律、当下大学生的特点、 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园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氛围等方面着手进行探索和尝试。

2.1 选优配齐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要求[6]。思想政治课教师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承担着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崇高使命,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包括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师资选聘、过程培养、 考核考评中严把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选人用人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道德情操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对他们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课堂效果及为人师表等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全面考察,严格按“四有”好教师标准选好、用好思想政治课教师,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打下坚实的队伍基础。

2.2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来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中国人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是火神、太阳神和火鸟鸾凤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喜红尚红,其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红色代表着权威、正义、喜气、勇气、革命和美丽,其色彩鲜艳大气、赏心悦目,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与感染力[7]。红色文化正是具有这些内在的特质和精神,才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无产阶段革命家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前赴后继勇往直前[8],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对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意蕴、理论体系、传播方式等进行深度研究和总结,以增强教育的厚重性、感染力、时代感和针对性,让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形成红色文化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红色文化在高校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局面[9]。

此外,高校还要结合党史和校史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让红色文化、红色故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身边的英雄和榜样的力量感染和教育学生[10]。以武汉大学为例,所在城市可以说是一本红色文化的教科书,红色文化景点遍布武汉三镇和大江南北,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昌起义门、“八七会议”会址、施洋烈士墓、“二七”大罢工纪念馆、宋庆龄旧居等,都是鲜活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可以系统组织广大学生去瞻仰学习和参观[11]。同时,武汉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中共一大代表中,就有5 位来自武汉大学,分别是李达、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和周佛海,抗战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曾在武汉大学半山庐组织抗战,毛泽东同志也多次来武汉大学进行革命活动,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武汉大学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珍贵遗产,利用并深度挖掘该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一是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豪感,二是教育资源生动、感受性强,便于学生接受,三是可以编撰成校史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灌输,使红色文化基因深深植入一批批学生的精神血脉[12]。

2.3 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精品课程

红色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需要依托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要通过第二课堂,还需要通过第一课堂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内化及传承,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13],这就需要高校精心打造红色文化精品课程,使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具体而言,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基础文化课及通识教育课等课程,覆盖全体学生,并制定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激励机制,将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开设的经费保障、课程遴选标准、课堂效果评估、评价结果运用等环节通盘考量[14],对纳入红色文化精品培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评奖评优、职称晋升方面予以倾斜,使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培育常态化、制度化。

2.4 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氛围

法国哲学家罗伯特·欧文指出: 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下进行的,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氛围,将红色文化元素充分融合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在视听上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隐形作用[15]。一是在校园广播中经常播放红色歌曲和红色故事,做到润物细无声;二是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微博、公众号进行红色理论、红色文化宣讲,制作微视频、微电影推送到大学生群体[16];三是在红色文化节日,制作红色文化标语标牌,组织学生收看红色文化电影,如《大决战》《1921》《悬崖之上》等,使红色文化潜移默化浸润环境;四是通过红色文化标志物、红色文化展览等方式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如武汉大学的李达雕像、周恩来故居、万林博物馆的“东方欲晓”——毛泽东同志艺术形象主题展等,让学生融入其中,深切感受这些人物和事情,通过红色文化的渲染,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情怀[17]。

3 结语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坚定当代大学生和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积极构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复杂,舆论氛围此消彼长,意识形态碰撞激烈,需要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正本清源,加强引导,为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路径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红色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