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援外医疗工作实践与思考

2022-12-28王兴文宋林子纪文艳

中国医院 2022年10期
关键词:援外几内亚医疗队

■ 张 维 王兴文 杨 敬 宋林子 纪文艳

卫生援外工作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1]。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就对非洲开始了以派遣援非医疗队为主要形式的卫生援助。进入21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卫生援助力度,创新援助方式。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会上宣布未来3年将实施健康卫生行动,重点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中非友好医院等旗舰项目,为非洲培养更多专科医生,继续派遣并优化援非医疗队等[2]。这进一步提升了中非友好医院在中非合作中的定位,标志着中非友好医院发展进入新时期。2019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启动了“中非友好医院建设试点”项目——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建设。2020年9月~2022年3月,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为主要派出单位的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奔赴几内亚,初步探索有长久影响力、可推广借鉴经验的援助医院新模式,帮助中几友好医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造国家援外旗舰项目合作平台。

1 援几内亚医疗队基本情况

我国自1968年起向几内亚相继派遣了28批共700多名医疗队员。2012年4月,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落成并启用,目前已经有6批中国医疗队员在这所医院工作。2019年10月,宣武医院承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任务,严格选拔19名医疗专家、后勤、财务等人员,并首次加入2名分别来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管理顾问,共21人组成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2020年9月,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远赴几内亚执行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外任务。

2 医疗援外工作实践

2.1 加强学科发展,保障设备支持

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推进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放射科、手术麻醉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协同发展,重点加强神经学科特色专科建设,打造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以专科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满足中几友好医院发展需要,保障整体硬件配置,促进神经医学中心学科发展,医疗队加强设备投入,配备大型手术显微镜、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数字视频脑电系统、脊柱手术器械和相关手术耗材。随着中几友好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大型检查设备(如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机、64排CT等)相继投入使用,神经学科病房进一步扩大,中几友好医院硬件水平和规模得到明显提升。

2.2 建立操作规范,完善诊疗制度

医疗队根据中几友好医院的实际现状,制定了神经学科诊疗规范、麻醉手术科无菌管理制度、手术器械使用及消毒管理制度、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操作规范、重症超声临床应用技术规范等11项诊疗制度,并翻译制作成法语版手册。以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促进中几友好医院的日常诊疗工作和国际接轨,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跨越式发展。

2.3 引入新技术,提升医疗水平

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可以完成颅脑创伤、脊柱骨折等常规手术,但在神经学科疑难病患的救治,尤其是整合神经学科、重症医学、超声影像学科和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尚显不足,神经外科显微微创手术尚未开展。为填补专业技术空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神经医学学科队伍,改善当地居民就医条件,提升中几友好医院在西非地区影响力,医疗队在中几友好医院开展多项新技术,包括显微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显微镜下微创腰椎减压融合术、微创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巨大恶性脑膜瘤切除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实现了中几友好医院医学技术多项突破。

2.4 重视人才培养,助力长期发展

援外医疗模式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累计开展理论培训109次,培训人员526人次,实操培训459学时,进一步加强医学骨干人才培养。一是,为中几友好医院捐建了神经外科显微实验室并举办首届培训班,编写法语版《显微外科教程》,培养显微外科技术骨干人才;二是,开展多学科临床病例学术沙龙,促进学科融合、多学科交流,有效展示了多学科诊疗的临床优势,助力中几友好医院多学科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医院对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宣武医院的神经学科优势,举办神经医学专家讲坛,面向几内亚各医院神经医学领域专家,促进学习交流,不断提升中几友好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四是,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下几内亚医学业务骨干来中国培训面临的难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业务骨干线上培训项目,通过宣武医院神经医学知名专家网上专家授课、学员反复观看学习、医疗队专家现场答疑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组织中几友好医院、东卡医院等36名业务骨干完成培训;五是,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神经医学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型高精尖设备,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治疗技术培训班,以及手术显微镜、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操作培训班等,进行专家与学员“一对一”精准培训,取得实效。

2.5 完善院感工作,加强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背景下,几内亚同时面临新冠肺炎、疟疾、黄热病、麻疹、埃博拉等多种传染病挑战。面对中几友好医院院内传染病管理的失序与公共卫生防控意识的欠缺,医疗队利用远程医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医防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几内亚卫生安全署、中几友好医院层面的学术交流、物资捐赠、远程培训,队内的卫生管理顾问投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中几友好医院新冠肺炎、埃博拉等传染病防控。截至2022年3月,中几友好医院先后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院感管理制度》《环境表面清洁消毒工作方案》《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等制度规范,开展中几友好医院全体员工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的现状调查,并完成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全员培训。多措并举下,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戴口罩、环境清洁与消毒等防疫措施逐步得到落实,感染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2.6 增进人文交流,促进两国友好

中几友好医院作为几内亚高水平医院之一,是中几两国友谊和医疗卫生合作的重要象征。医疗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心扉舞动”和队刊《使命》,报道医疗队的重大手术、新技术新业务、急危重症抢救、学术培训、防疫成果等工作,讲好中几健康故事,得到中几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00余次,累计点击量过百万。医疗队员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克服种种困难,始终坚守岗位,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20年和2021年,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被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表现突出集体”;2022年3月援助结束之际,医疗队获得几内亚总统府颁发的荣誉勋章和卫生部颁发的荣誉证书。这反映出几内亚政府和人民对医疗队工作的充分肯定。

3 思考与建议

3.1 根据受援国实际需求,精准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当前,受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几内亚援外医疗工作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态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医疗卫生系统出现了新需求、新变化。这就要求援外医疗工作不能单纯复制一个模式,要立足受援国需求开展工作。医疗队通过加强与受援国卫生部门和受援医院高层交流,形成定期互访制度,多方充分沟通了解需求,如在器械捐赠方面,优先选取高质量、好口碑的国产医疗设备,可以安装多语种操作界面,便于受援地医务人员学习和操作;以影响当地民众健康水平的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选择需求大、见效快的学科方向或技术方法,目标明确、重点扶持,从而带动医院诊疗水平跨越式发展。

3.2 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创新多种培训模式

为保障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单一的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要针对受援国骨干人才培养的短板进行综合培训,打好“组合拳”。一是,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以推进医疗新技术新业务为目的,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传授我国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帮扶受援医院解决当地临床困难,带出一支能独立开展高难度医疗技术项目的人才队伍;二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依托国内丰富的专家和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远程医疗优势,根据受援国医疗卫生系统的不同要求和实际情况,因地施教,把医疗队专家的现场带教和国内专家的网上授课相结合,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提高受援国医学业务骨干的诊疗水平;三是,采用“点”与“面”相结合和“长”“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根据受援方医护人员的水平不同,因人施教,培训对象既要广覆盖,同时又要选择基础好、主动性高、学习能力强的医护人员,通过“一对一”的导师制培训方式,培训出一批骨干力量,通过中期研修和短期交流的方式,对骨干医务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实施精准医疗帮扶,提升受援国卫生事业的“自我造血”能力,为卫生领域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3.3 依托援外医疗管理项目,进行可持续学科建设

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中非友好医院建设管理项目之一。项目实施以来,中几友好医院以神经医学带动了相关学科综合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了神经医学、急危重症等专业治疗不出几内亚的愿景。医疗队应进一步深化建设成果,依托援外医疗管理项目支持,持续加强中几友好神经学科建设,打造西非神经学科理论和实操综合培训中心。同时,继续拓展1~3个相关学科,一方面依托现有援几内亚医疗队重点建设,另一方面鼓励国内其他对口医院选派技术精湛的专科团队利用远程医疗平台进行远程会诊、技术帮扶和手术演示,不断提升中几友好医院综合诊疗水平。

3.4 医防协同,全方位提升受援医院医疗质量

医疗队首次加入公共卫生专业队员,以受援医院为平台,经过近2年的探索实践,基本形成公共卫生与临床专业有效结合、协同助力医疗质量的援助经验和模式。医疗队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通过对医院各科室的实地考察与充分交流,发现感染管理重点和薄弱环节,形成本地化的医院管理制度。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适时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日常工作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后再反馈、汇总、培训。通过反复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医院内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和意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此次公共卫生与临床专业有效结合,在受援医院内推动和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对节约有限医疗资源、降低社会救治成本、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援外几内亚医疗队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援外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援助制度之完善
几内亚爆发流血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