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路径探索
2022-12-28安倩茹任真李燕薛付春林雪
安倩茹,任真,李燕,薛付春,林雪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应使其重新焕发生机,闪耀光芒。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结合是中医药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主要推动力量,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展示,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开发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式保护,促进中国传统医学和文化的展示、传播和增值利用,使其能够动态地、鲜活地进行传承,更好地助力中医药医疗事业和养生保健产业的发展。
1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现状
随着国际和国内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加强和行动的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而目前中医药文化中的形象医学展示却有着传播形式落后、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薄弱、公共影响力不足和公共教育功能缺失的问题。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中医药文化原来赖以生存的生态空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数字化保护力度不足致使许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受到了生存威胁,有的已损毁甚至于消失。
而近年来,由于西方现代医学的影响,“中医思维弱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的趋势却日渐凸显,缺乏中医药文化自信,缺乏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认同及对中医药文化未来的信心不足[1]。这与中医药文化传播不利有关,由于缺乏中医药的专业知识,有些中医养生类公众号反而成为谣言的重灾区,传播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都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公信力和公众的认同感。
2 数字化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新的机遇
数字化保护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规范和系统的采集整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数据传播、数据挖掘、再利用和创新,为中医药研究的发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开发、利用和创造价值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数字化的展示或创作产品能够突破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和产品化提供平台和空间。
中医药作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它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从立法的角度规范了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3]。《“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专门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让其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在国家和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迎来大好时机。
将文化展示和数字化展示技术巧妙融合,更有利于构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资源数字化库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服务平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实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4]。利用数字化、大数据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挖掘本地历史悠久的中医药资源和文化,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资源数字化库或数字化图书馆,由地方向全国辐射,从单一到多元,形成数字化文化传播和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从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
利用数字化、影像化等技术能够优化中医药文化的活态化传承手段。中医药传承具有活态化的特点,从古至今,中医药的研究内容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疾病和健康的认识,还包括各式各样的诊疗技术,都通过人类活动来表现,中医药的传承也必须借助语言和行为这种动态的过程[5]。而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的物质载体对其予以保存和保护,降低失传的风险,使中医药文化数字资源库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信息检索更加快捷,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遇到的挑战
数字化技术标准难以统一及信息壁垒的客观存在阻碍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中医药古籍、中医处方、名老中医诊断经验或老药工的制药经验等中,进行采集和记录时,由于在数字化数据处理规范和标准上不能做到完全统一,也就无法保证能将其全部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系统和全面的记录且共享,在此条件下建立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也会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互相兼容,形成信息壁垒,难以完成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整合和共享。非遗资源数字化建设并没有统一的主体和规范,导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不同建设主体之间、不同文化机构之间的具体建设步伐不一致,数字化建设过程复杂而又粗放,影响了数字化建设质量与后期的开发利用[6]。
中医药文化具有活态性、多学科性、应变性和整体性等特点,如何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复杂的关系和隐形的知识完整系统地表达出来,也是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挑战。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很难表达出中医药文化中的大生命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较难诠释出中医药文化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这些隐形知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成不变、静止不动的,而是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动态变化的,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找到与现代生活契合的点,进行更新,进行科学而有深度地阐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要义、思想和方法,这也是一个挑战。
如何处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后的知识产权的关系也是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遇到的又一挑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进行采集和储存时,原有的知识产权将会从传承人身上或是载体上转移,由于制度不健全、意识不先进等各方面的原因,有的时候造成数字化后无法保护原权利人的利益,对数字化后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过度商业化的开发和不科学、不恰当的利用。而且知识产权重保护,无传承创新利用,但对中医药文化来说,无法传承利用就等于消失了,不利于中医药文化体系的完整化和继承创新。
4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的数字化路径探索
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过程中要把握好规范数字化过程、坚定文化信仰和突出市场角色3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化采集、数字化保存与数字化开发3个层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网络通信、多媒体、数字动画和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形成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数字化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探索其数字化路径,进行数字化展示、传播等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实践,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利用。
建立规范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数字库,以便高效搜索与共享。建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数字库,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进行采集和数字化处理之后,对图、文、声、像等数据进行有效、合理及高性能的管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数据库依据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要求,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确保采集标准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其完整地、真实地、准确地对中医药古籍、医学名家的遗稿、名老中医处方、经验方、医案、传统诊疗技术和传统知识等医学文献和纪录影像等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挖掘整理,实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信息的有效提取、挖掘、处理、再加工和开发,在信息化网络的环境中实现精准地搜索和推送、智能化的知识共享。与传统数据库不同的一点还体现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数据库对于中医药活态传承的关注,利用数字化、影像化等技术,通过名师访谈、系列拍摄和跟踪报道等优化活态传承手段,使中医药传承有了更多实现的载体,实现跨时空交流与传承的效果。
建立规范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服务平台进行文化传播。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服务平台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实现中医药文化自信营造了友好的氛围,为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将文化展示和数字化展示技术巧妙融合,实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的数字化存储、多用户访问、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从而提升中医药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增强了中医药文化公共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支持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以全新的表达形式、丰富有趣的视角进行展示,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直观的、更形象的沉浸式体验,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情感代入,使中医药的形象更加具体而生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服务平台在提高用户中医药文化认知的基础上,提炼阐释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能够让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有更明晰的认识,了解中医、相信中医、使用中医,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运用新技术和多元自媒体平台,推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载体十分丰富,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根据资源与开发利用需求(如专业课程拓展教学、普通民众科普扫盲、数字博物馆展示等),按需选择数字动画、交互式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或是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数字化展示,可以避免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的过度开发和浪费。手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手机通信支持下的多元化自媒体平台因其用户量大、互动化操作简单、信息推送精准和内容原创度高的特点而被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传播所使用,利用这些所谓的“草根平台”能够为中医药的文化传播、知识普及、传统康健知识宣传打造受众广、方式多样、媒体表现形式灵活的数字化传播平台。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形象,更有特色,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让网络用户通过简单易懂的短视频、科普小文章、小动画走进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文化,这无疑给中医药的传播带来了崭新的途径和形式。通过自媒体平台,打造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发展网络和生活共同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专业把控、规范内容、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离不开相关的专业人才。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中医药文化科学性、专业性更强,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的道路上,需要提高中医药专业人士的主人翁意识,让中医药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队伍中来,由专业走进大众,进一步提升社会中中医药文化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中医药文化与其他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一个核心区别就是它的专业性,不经专业部门和专家把控的不科学、不准确或是不真实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和经验传播,反而会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更大的阻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内容监管和网络发布等相关机制,在专家的指导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把握住科学的底线,产出更多优质内容,有助于大众了解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作用及中医药知识对于家庭和个人保健的指导性意义,使中医药成为人民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建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提高中医药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公信力,促进康健意识的提高。
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突出市场角色,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健康发展。为了保持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旺盛的生命力,提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和社会的实践活跃度,需要进行生产性保护,在确保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性、真实性、系统性和传承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文化输出为数字化产品、文化产品、文创产品或文艺作品,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价值的资源转化,实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导向,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为主线,充分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有效调动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推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和传播的过程中,培养理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保护人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我国中医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5 结语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通过社会、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合作共享共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进行数字化存储、传播、保护、开发和利用,能够打破中医药文化信息的传播壁垒,扩大文化交流和影响,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使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