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研究

2022-12-28高激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民乐民族音乐乐曲

高激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进入了新时代之后,我们更加注重中国整体文化软实力,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璀璨的一颗明珠,地位不可代替。在传统文化中,民族器乐及民乐演奏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中国民族器乐的种类丰富多彩,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特征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小桥流水,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委婉哀伤,有的热火朝天。具体的种类包括弹拨乐类、弹拨乐类、吹管乐类、敲击乐类。而钢琴是19世纪从西方流传入中国的一种乐器,在中国的发展极为迅速。如果能够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加入一些民族音乐的演奏手法,对于钢琴作品来说,无论是声音还是形态都会有所革新。例如,通过装饰音和节奏等方面的处理,以及一些民间舞蹈音乐等音乐形式的改编创作,在创作中融入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以此来体现中国民族风格和特点,作品被画上了鲜明的民族符号,代表着中国民族的风格特色和中华民族对于音乐的理解。通过民族音乐与钢琴的融合,一方面,可以深刻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在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对于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手法的借鉴。同时,不仅是中国钢琴作品的不断优化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因此,中国民族音乐与钢琴的融合发展,不仅是音乐方面的一次创新之举,更代表着我们对于中西文化的态度,也展现着我们的文化自信[1]。

1 中国现代钢琴作品创作现状

中国的钢琴音乐艺术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有其特定的文化特征。经历了各个时期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钢琴音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

20世纪初属于中国钢琴创作的早期萌芽阶段,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主要以学习模仿为主,将欧洲钢琴音乐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例如,1921年李荣寿所创作的《锯大缸》中,引用河南民歌《王大娘补缸》的旋律,把中国戏曲曲调和欧洲传统和声相结合,这部作品是我国最早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赵元任的《偶成》,将中国的天津快板运用到钢琴创作,此外还有萧友梅根据白居易同名作品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青主的《大江东去》等。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学习,1934年,贺绿汀的 《牧童短笛》将民族复调式与西方复调式相结合,引用了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的加花变奏手法,刻画了一幅牧童吹笛、嬉戏的田园风光,《牧童短笛》这一历史性作品的问世,对于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抗战时期,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虽然数量上大大减少,但质量上却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除了符合现实的救亡音乐,民族意识也是钢琴作品创作的思想之一,如丁善德创作的中西结合作品所表现出的民族风格,还有江文也、冼星海等优秀作曲家创作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各大音乐学院、艺术院校的成立及苏联专家在中国的钢琴教学,中国开始进入独立发展的新时期。钢琴作品的创作也开始丰富多产,一系列优秀的钢琴作品问世,如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廖胜京的《火把节之夜》、吴祖强、杜鸣心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神话题材钢琴曲集——舞剧《鱼美人》选曲等。这一时期钢琴作品还以改编曲的形式出现,较为著名的作品,如黎英海改编自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夕阳箫鼓》、汪立三根据同名作品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等。这些作品的创作也促进了钢琴、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改革开放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音乐元素更加的多元化。例如,1979年黄虎威的《嘉陵江幻想曲》、朱践耳的《南国印象》、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等。到了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日渐繁荣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精神文明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追求,钢琴音乐创作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2000年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是把云南的民间音乐与现代技法相结合创作而来;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黎英海的《移宫变奏曲》、崔世光的《刘天华即兴曲三首》等。

2 现代钢琴艺术作品中的民族特点

民族元素是一个民族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元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民族音乐元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国家的民族音乐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源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作曲家们在钢琴作品创作上将现代作曲技法融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使得中国钢琴作品中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2.1 旋律

中国的音乐十分讲究对旋律线条的表现,单声部横向思维的旋律艺术十分发达。我国的民歌丰富多彩,许多作曲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地方民歌运用到了钢琴作品创作中,如汪立三根据民歌改编的《兰花花》,将陕北地方的民歌元素运用到钢琴创作,塑造出一个在封建压迫下痛苦挣扎的农村少女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风格;而倪洪进的钢琴曲《练习曲四首之一》是根据京剧曲牌所编曲创作的。除此之外,还有对传统器乐、风俗歌舞、戏曲音乐等这些旋律的采用,让这些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与钢琴创作相结合,表现出中国特色的民族韵味。

2.2 节奏

作曲家们将我国传统打击乐器运用到钢琴创作,如吴祖强、杜鸣心的《婚礼场面舞》通过对传统打击乐器的节奏模仿,形象地还原了我国北方地区婚礼锣鼓喧天的场面,对于节奏的运用较大程度上使作品带有独特的中国风格。权吉浩《长短的组合》利用朝鲜族的特色节奏作为素材,表现了一场欢乐的节日庆典。还有储望华根据新疆少数民族题材所创作的《新疆随想曲》,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新疆少数民族的特色风情。

2.3 音色

中国钢琴创作中大多利用钢琴的音响来模仿出民族器乐的音色,如《夕阳箫鼓》对于琵琶的颤音倚音,古筝的琶音,扬琴、鼓、萧等传统乐器音色的模仿,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的春江月夜图。在赵晓生的《冀北笛音》《苗岭笙舞》中有对传统吹奏乐器竹笛与笙音色的模仿。在陈培勋的《平湖秋月》中,以钢琴模仿高胡明朗的音色,描绘出一幅湖水与秋月相映的优美画卷。而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中,对于板胡高亢音色的模仿,让整首曲子表现出陕北民歌独有风情特点[2-4]。

2.4 曲式结构

中国的传统音乐作品在曲式结构上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手法,如“鱼咬尾”“螺蛳结顶”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几乎都保留了原有的结构。例如陈培勋的《旱天雷》,钢琴改编曲《阳关三叠》《二泉映月》。在赵晓生的《太极》里,将唐代“大曲”的特点运用到钢琴创作,把唐代大曲式与西方奏鸣曲式相结合,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也离不开对于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传承。

3 民族元素在我国钢琴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1 钢琴对民族音乐在继承基础上的再创作

使用钢琴,对民族音乐素材在尊重、继承其中主体精华的前提下进行更现代化的再创作,可以说是乐曲创编中一类再常见不过的方法,而这亦是当代钢琴创作中的一种主流方式。就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而言,出现这种应用潮流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古典音乐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入国人的视野,由此激发了不少国内音乐家的灵感,他们开始尝试将民族音乐元素与传统的音乐元素作为基底,使用各式西方音乐体系中的手法来对这些基底进行再创作。这样“中西结合”的再创作的确取得了成功,其中的成品佳作兼二者之长,既有钢琴的优点,又不失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情。例如,现如今广为人知的钢琴乐曲《梅花三弄》,便是由王建中先生基于传统民乐《梅花引》的精彩再创作,王建中先生的改编几近完美地以多种乐器再现了《梅花引》作为古琴曲的散音技法,由此,《梅花三弄》成品虽然是钢琴曲,但并没有失去原曲的神韵。又如,传统名曲《夕阳箫鼓》的原演奏乐器是琵琶,改编虽然以钢琴作为主乐器,但再创作并未丢失原曲当中独属于传统古典音乐的意蕴,反而呈现出一种和西方印象派唯美主义的完美融合,可谓兼中西二者之长。

3.2 将传统五声调式作为创编基础

倘若想要令钢琴乐曲亦能呈现明显的传统古典乐韵味,令听者一听即觉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那么便需要在旋律的创作中下苦功。一般来说,调式是旋律的基底部分之一,而民族音乐几乎都是以五声音阶和用五声打底的七声音阶为主,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想要让改编出的旋律具备传统民乐风,那就需要抓住五声调式的特点,就同等于抓住了传统民乐的基调。不过存在一个问题,那便是五声调式跟钢琴和声想要做到完美融合且毫无违和感并不容易。五声调式主要有各级音符简单、和谐性高,稳定性好3个特色,而西方音乐主要是七声音阶,想要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进行完美融合,实际操作难度非常之大。《二泉映月》钢琴版能广受赞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做好了这种难度极大的融合,而不显得违和。

既然想要做到完美融合十分困难,那么有没有方法能改善融合的情况呢?这种方法的确存在,即在创编五声曲调时,以恰当、合理的手法融入民族化音响效果,可有效改善乐曲的最终表现效果。例如,《壮乡组曲》的改编就是以五声曲调为基调,同时借鉴了巴洛克音乐组合,这使得《壮乡组曲》的改编虽然是一部钢琴曲,但这份再创作并不失原曲中那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征[5]。当《壮乡组曲》改编乐响起时,听众便能感受到浓郁的壮族风情,通过旋律,听众便能在脑中编制出一副壮族人民酣歌恒舞、欢庆幸福生活的画卷,便能充分感受到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以旋律来分析《壮乡组曲》的改编,还能发现其选择遵守调性变奏的规则,将五声调式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曲子当中还添加了广西地方民歌中的音调元素,这使得整首曲子都呈现出浓郁的传统民乐风情。遵循传统民乐调式,同时融入特色音响,这样的编创思路不仅别具一格,又富有创新特点,为当代中国民乐与钢琴这两种音乐元素的互相融合提供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角度。

3.3 将钢琴音乐作品的标题民族化

目前,大多数基于钢琴对传统民乐进行再创作的改编当中,其标题往往都是十分民族化,且存在高概括性,又十分鲜明直白。而呈现出这3种特点的再创作标题,往往又被分成3类。

第一类,标题中使用写意手法,以此来强调该乐曲包含的传统元素。这一类的乐曲大多是将音乐视为“载体”,以“载体”作为叙述工具搭建具有传统中国风的饱含诗情画意的意蕴,从而令听众从中感受到来自民乐的独特风情与古典国风的意韵之美。这类改编曲的代表作如《百鸟朝凤》《春江舟影》,听众只要见了标题,便能隐约感受到曲子所想要表达的意境。

第二类,主要强调标题的写实性与叙事功能,大多直接采用历史典故与传说故事。这一类的乐曲大多是将音乐视为叙事手段,以音乐来展现故事的情节与内容,节奏与旋律的变化,则是创作者为听众展示故事当中角色人物形象与思想情感的一种工具。这类乐曲的代表作如《桃花扇》《牡丹亭》。

第三类,这类乐曲的标题往往极富现代感,这是由于这类作品一般来说都不是传统音乐的再创作,而是加入了一部分传统元素,同时又结合了西方音乐创作思路的原创作品。这类乐曲的代表作如《菊花台》《本草纲目》。像这样包含着鲜明中国风特色的标题可有效提升听众对该乐曲的好感,十分有利于带有传统中国元素的原创钢琴乐曲的传播。

3.4 彰显传统曲调旋律的线性特点

中国绝大多数的传统音乐,其基底构成几乎都是单声思维,这种音乐思维重视乐曲旋律是否足够流畅,旋律连接是否连贯,强调乐曲的横向旋律应当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线性。出于尊重这一特性,也为了使现代钢琴乐曲的创作更具有传统民乐韵味,创作者往往会选择向这一大方向靠拢,强调乐曲横向旋律中的稳定线性,以及旋律的流畅度与旋律连接的连贯性。当然,现代音乐对传统民乐的再创作,不仅是对传统音乐单纯的复刻,而是一种继承与发展。所以,在基于传统民乐的钢琴再创作当中,在保证尊重主体旋律的大前提下,也必须注重乐曲在纵向和声及织体的发展缺陷。例如,王建中先生改编湖南民歌《浏阳河》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尊重了《浏阳河》本身充满民歌特色的主体旋律,又十分合理地在乐曲中融入了钢琴和声与织体,让整个改编乐曲呈现出十分美妙的效果[6]。

3.5 充分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与韵味

钢琴在众多乐器当中,之所以有着“乐器之王”的美誉,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钢琴本身有着相当丰富的音色与极为宽广的音域,同时,它还能够轻松地进行转调,这些特点让钢琴具备了相当出色的兼容性与可塑性,创作者依靠一台钢琴,往往能够完成数件乐器合作才能完成的旋律效果。正是基于这一特点,笔者认为,以钢琴作为载体来进行传统民乐的再创作,有利于我国传统民乐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传统民乐当中所使用的乐器种类,可谓是不可胜举,如古琴、古筝、琵琶、唢呐等,以钢琴进行改编乐曲的再创作,就需要创作者使用钢琴,利用钢琴出色的可塑性对这些乐器的独特音色进行模仿,这将使得该乐曲呈现出更加浓厚、更加正统的传统民乐风味。当然,即使钢琴的可塑性再强,它的音色本质上还是固定的,如果想要通过钢琴对传统民乐中的乐器进行“形神兼备”的优质模仿,就要求创作者具有过硬的传统民乐素养与钢琴技法理解,通过巧妙地设置装饰音、仿制技法,实现尊重原乐曲中的精华部分,达到预想中的模仿效果。

4 结语

具有民族特征的钢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民族元素对于中国的钢琴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强调民族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钢琴创作要追求创新与发展民族元素,建立民族音乐自信心,将民族元素合理地运用于现代钢琴创作。探究现代钢琴创作中民族元素的合理运用,了解其作品的文化内涵、风格特色,对于传承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切身实际地诠释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特色具有深刻意义。

猜你喜欢

民乐民族音乐乐曲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父与子
中国民乐的“世界民族音乐”化探索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