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策略探讨

2022-12-28马正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特长生文化课体育训练

马正祥

(临夏回民中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引言

体育特长生又称为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主要是指经过教育部门批准的招生高效结合该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的建设需求,推进素质教育,从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中特招有体育项目特长,且又符合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学生。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办法包括单考及统考两种形式。体育特长生在高考中需要通过文化考试及专业项目考试两种,招生学校组织单独考试的考试科目不得少于三门,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考核标准不得低于高级中等教育毕业考试的要求。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强化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普通高中一个特殊的集体。绝大多数学生有身体素质好、活泼好动、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特点。这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为过于自信或缺乏自信,具体表现为拼命训练,不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与传统文化课相比,专业课的教学和管理是一件新的事情,是一项新的挑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想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且顺利完成体育特长班的文化教学和班级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现阶段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成果和考试成绩。具体的问题表达为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特长生训练中的不当认知:体育学科看似是一门轻松的课程,多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往往表现为较为轻松的玩耍,加上学校管理层面设置课程较为随意,部分学校甚至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霸占”体育课程的方式进行调课换课,缩短了体育课程。高中体育特长生属于普通高中中特殊的存在,这类学生在训练中未能很好地认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及意义,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停留在较为浅层的阶段,影响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质量,使得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积极性不断下降。应试教育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文化课占用了学生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未能以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甚至家长认为走体育特长生这条路并不十分稳妥,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过度的体育锻炼,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和兴趣,不利于体育训练效果的提高;(2)体育训练中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训练计划:当前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体育特长生训练中,教师需要对时间进行系统性的调和及优化,但结合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未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及分配时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未能重视给予学生更多休息的时间,也缺乏相应的精力和耐心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以至于教师在安排体育特长生训练时时间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训练欠缺科学性的表现,使得训练教学的过程中训练与休息时间失衡现象的出现,未能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训练计划,严重影响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3)高中体育教学的特长生教学中训练执行力不高:普通高校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多数体育特长生认为文化课已然不重要,只要每天积极进行运动训练即可获得预期的考试结果,使得多数体育特长生对文化课的学习产生了排斥及厌恶的心理,继而影响了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兴趣。这种现象导致教师在布置体育运动训练任务之后体育特长生敷衍了事现象的出现,完全未能按照教师布置的训练计划进行学习和训练,执行力较差,缺乏准确和科学化的价值理念,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体育训练的态度较为散漫,影响和限制了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提升与发展;(4)体育特长生训练计划缺乏针对性:在高中体育课堂的体育特长生训练学习过程中,教师未能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等制定个性化的训练目标及设计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使得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学习中多数学生无法适应统一的训练计划,导致部分体育特长生在训练中的突破较小,难以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强化自身的体育训练效果,影响和限制了体育特长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及体育成绩。

2、影响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因素分析

当前,在高中体育教学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教学中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及学生层面等方面。首先,学校层面:由于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都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带领得以完成。因此,学校制定训练计划的科学性会严重影响体育特长生的高考成绩及终身发展,但学校由于教育教育体制的限制和影响,学校未能重视引导学生构建科学正确的价值理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供给体育特长生适合及合理的教学训练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训练学习,使得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及专业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另外,学校在训练体育特长生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强化相应的监督管理力度,无法很好地通过监督引导帮助体育特长生构建科学合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训练意识,促使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素养及体育技能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与发展;其次是家庭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体育特长生都不是因为自己喜欢体育而选择做一名体育特长生的,他们往往是由于自身拥有某项特殊的体育技能、高考无望等转而无可奈何的选择体育学习。实际上,大多数体育特长生的家境较为殷实,其学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精力未能全身心的投入,而是将时间和精力过度放在游戏、交朋友及网络上,影响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很难提高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水平;最后,是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目的,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学习状态在认知程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其选择体育特长的学习途径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但这条道路较为特殊且难以达成。多数体育特长生未能清晰全面地对自身未来进行规划和明确,大部分是为了上大学而不得不进行体育运动训练,这种现象极易导致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积极性较低、急功近利等问题的出现,均不利于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训练效果的提高。因此,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以上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和创新体育训练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

3、基于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具体策略分析

3.1、强化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水平,为体育训练效果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体育特长生由于长时间开展体育训练,文化课的学习水平较为欠缺,使得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考试成绩较低。长时间以来,体育特长生大多数都不喜欢学习文化课程,且文化基础较差,甚至部分学生对文化课程产生厌恶及反抗的心理。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在安排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时,应始终把握好文化课程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和谐和平衡发展,确保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究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显著的高考成绩,为学生的体育训练学习效果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学校在选出体育特长生之后应定期对学生实施文化教育,始终向体育特长生强调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在安排体育特长生的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将体育训练的设计达到标准和要求即可,无需整日的通过额外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促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课及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去。最后,学校还应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促使体育特长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自身与统考生之间的区别。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更好地促使体育特长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课程的学习探究中去,强化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绩。

3.2、创新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增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力度

在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树立适合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提升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效果,发展和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综合学习及体育核心素养。在实际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体育特长生鼓励和支持,创新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国家级别的体育竞赛项目中去,转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促使体育特长生在实际的体育运动训练中能全面整体的认知到自身的发展,使得体育特长生能全面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方便学生能在后续的体育训练中能针对性的自我强化和改善,提升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效果及有效性。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需求开展科学合理的适合体育特长生训练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运动训练中能积极主动地沟通互动,强化体育特长生科学合理的体育意识,给予体育特长生丰富及不同的学习体验及感受,促进体育特长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与进步,强化学校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重视程度。

3.3、通过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展体育特长生的运动训练教学

在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运动训练教学效果,教师应对教学训练模式进行丰富和创新,以便更好的强化体育特长生的学习能力及运动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机械性训练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能激发起自身的运动训练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使体育特长生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得到相应的训练成果及提升。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实践对练教学法、针对性教学情境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不同的体育学习体验和感受,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激发自身的运动潜能及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知识点及实践体育训练能力,以此达到预期的体育运动训练目的和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及体育运动积极性,全面强化体育特长生的进步与发展。

3.4、因材施教,更好地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体育素养各异、体育基础不一、体育学习兴趣不一的体育特长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能差异、运动特点等为体育特长生制定科学合理、个性化及阶段性的体育运动计划。最大程度上激发体育特长生的运动积极性,促使体育特长生在特定的阶段中能强化自身的运动意识及学习兴趣,通过分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显著发展。如在进行“短跑”的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往短跑教学中统一的教学模式,应始终遵循体育特长生的差异及需求设计分层次及阶段性的竞赛策略。针对天赋型的专业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应设置难度较高的短跑竞赛,要求其在短跑竞赛中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运动优势及积极性,更好地促使体育特长生得到运动技能方面的提升与发展。针对运动技能中等的体育特长生应设置难度适中的短跑竞赛,要求其在短跑竞赛中能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更好地以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强化自己的运动技能。对于运动技能较差的体育特长生应设置难度较小的短跑训练计划,要求其在阶段性的短跑训练中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与提升,更好地为短跑竞赛的实践运动强化自身技能。

3.5、科学合理地对体育运动训练进行布局,强化体育特长生的运动体能

在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提升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设置和布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确保体育运动训练适应体育特长生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度训练的现象出现。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设计训练项目及内容,促使学生提高对运动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程度上调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积极性。此外,教师应定期考核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情况,重点重视体育特长生体育能力的发展情况,结合体育特长生训练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优化对策。适量地增加体育训练强度,保证体育运动训练的强化能更好的符合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及需求,给予体育特长生足够的重视和尊重,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体育训练优化方案,强化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优化体育特长生高考时的体育成绩。

4、结语

在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施强化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水平,创新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展体育特长生的运动训练教学,因材施教。更好地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及科学合理地对体育运动训练进行布局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技能及体育运动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特长生文化课体育训练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艺考生如何“逆袭”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