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审稿加工注意事项分析
2022-12-27张彤
摘要:审稿加工是图书出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图书编辑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及社会责任感,同时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熟悉与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编辑审稿加工技能。审稿加工工作是编辑的日常工作,是编辑根据编辑出版规范对书稿进行全面修改的过程,是决定图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审稿的过程中,各出版单位执行“三审”制度。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从把好政治关、著作权问题、体裁和篇幅设计、书稿的结构、语言文字、专业术语、插图、量和单位、公式、标点符号、参考文献等方面论述审稿加工时编辑应注意的问题。文章认为,编辑应提高对审稿加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好审稿加工的注意事项,及时发现书稿中的问题,并与作者沟通修正,同时加强编辑人员的素质培养,切实提高图书质量。
关键词:审稿;著作权;篇幅设计;编辑加工;插图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3-0218-04
一、引言
书籍是语言文字的一种载体,能够起到传承人类文明、促使人类进步的作用。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就是图书编辑活动[1]。编辑审稿工作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编辑的日常核心工作,是一项重要、要求较高也相对艰苦的专业工作。新形势下,图书编辑加工的稿件多种多样,这对图书编辑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图书编辑在平时的审稿加工工作中,应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参加审稿加工技能培训,以提高稿件的质量。通过审读稿件,确保导向正确、内容积极并且有益于读者、有益于社会的图书顺利出版。
二、“三审”制度
编辑在审稿加工过程中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同时必须精通出版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一,编辑要了解与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等。
第二,掌握各项出版制度和要求,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编辑人员应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三审制度包括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每两个环节工作不能同一个人同时负责。
第三,掌握编辑出版的各项标准和规范,如语法使用规范、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插图表格使用规范、数字使用规范、单位和符号的使用规范、汉字使用管理规范、名词术语使用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编辑必须熟悉并经常查阅的工具书包括《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标点符号用法》《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辞海》《英语姓名译名手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
第四,密切关注行业政策、了解行业动态、参加专业培训等提高专业领域知识水平,出版高质量的图书。
(一)初审阶段
初审阶段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可由具有编辑职称或者具有一定能力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初审人员。初审人员需要认真细致地通读全稿,全面了解书稿的基本情况,说明稿件的性质、结构层次、主要内容、主要特色、表现形式、文字水平、图表质量、读者对象、出版价值、市场定位、销售渠道、市场预测等[2]。在此基础上,合理判断书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谈谈审稿加工的注意事项。
1.把好政治關
图书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图书审稿工作在图书出版工作流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图书编辑在日常审稿加工的过程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审稿宗旨,准确把握图书稿件的政治方向,保持对图书稿件意识形态问题的高度敏感。
《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提到,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第二十七条提到,出版物的内容不真实或者不公正,导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其出版单位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同时坚决抵御图书稿件中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图书稿件中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严禁图书稿件中出现破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严禁图书稿件中出现泄露国家秘密或危害国家安全等内容,严禁书稿中含有破坏民族团结、侵犯民族风俗的内容,提倡书稿中增加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容。
2.著作权问题
著作权又称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可以保护图书创作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同时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经作品创作者许可,也不向其支付费用的情形下,引用他人作品时要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出处等。最近几年,剽窃他人作品和抄袭他人作品等问题屡见不鲜,抵制这些问题是图书编辑人员的责任[3]。书稿中不能出现逐字逐句原封不动地抄袭他人作品的内容,书稿中不能出现抄袭大段网络资料的情况。在项目任务式的图书中,不能出现整个项目、整个任务内容完全相同,一字不差的情况。
3.体裁和篇幅设计
图书的体裁设计,是确定提供知识、思想文化信息的具体方式。应该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职业特征等设计不同的体裁。以计算机为例,实践类的图书应采用以项目分析为主、结合项目讲解原理的形式,而理论类的图书应采用以原理阐述为主、项目分析为辅的形式。图书篇幅设计的大小,会影响图书主题信息量是否充足、内容是否丰富、定价读者能否接受等。如果图书篇幅过大,主题不明确,定价较高,会削弱读者的购买欲望;如果图书篇幅过小,内容不够丰富,也会影响图书的销售。因此,在图书审稿过程中,图书篇幅应适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让目标读者觉得购买图书“物有所值”。
4.书稿的结构
编辑和审读书稿结构时,编辑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审查稿件结构是否合理,合理的稿件结构能够突出图书的重点内容,便于读者把握和理解图书内容。二是审查稿件层次是否清晰。三是审查章节内容是否前后连贯,每一章的内容是否紧扣全书主题。四是审查前后章节是否互相矛盾,是否有重复内容。例如一本书稿中某一章中提到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软件功能时,该章分为“教师演示”“屏幕回放”等小节,在 “教师演示”小节中,出现了“屏幕回放”内容,这属于典型的稿件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应妥善处理。五是插图、表格、公式应当与文字叙述合理呼应,符合技术规范,全稿中形式一致[4]。例如在一本书稿中提到两个系统:职工培训系统和职工考试系统,职工培训系统中有大量插图,读者阅读之后对如何操作培训系统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且可以快速上手,而职工考试系统只有文字描述,读者阅读之后只能了解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并没有形成直观的认识,因此这个部分应增加相应界面图片,与知识点呼应,使读者一目了然。
5.语言文字
编辑工作也是一种语言文字工作,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并将出版物传播到社会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应努力学习,多积累编辑审稿工作经验,努力增强文字加工的能力,如改正错字、添加漏字、删除禁用词等;保证图书语言简洁、表达清晰,保证语句完整,将成分残缺的语句补充完整、删除多余成分、精简杂糅句式;保持语言风格和文体风格的统一,避免滥用网络用语,避免语句表达产生歧义,避免主语谓语、主语宾语搭配不当等。
6.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的规范性对图书质量至关重要。国家标准统一规定:“同一术语应表达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应采用同一术语来表达。”计算机专业术语应该采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名词和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专业术语。如果标准没有作出规定,编辑人员应使用行业中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5]。在计算机图书的稿件中,常见的专业术语有:单击、右击、双击、窗口、对话框、选项卡、登录、账户、网址、超链接、单选按钮、复选框、局域网、网络拓扑、主机、服务器、计算机、像素、关键帧、主键、外键、实体、属性、联系、面向对象、继承、多态、接口等。编辑人员在加工计算机类稿件的时候不能随意修改相关的专业术语,需要严格按照计算机行业习惯来使用这些专业术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类图书的专业水平。
7.插图
插图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书中的文字描述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插图在内容表达方面具有简洁、清晰、直观等优势,能够清楚地表达作者的意图,也有利于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图书内容。图书具有所表述的内容逻辑性和直观性特别强的特点。编辑加工图书稿件的插图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1)要检查插图的图号是否按顺序排列,作者在写稿时有时会删除一个插图,但是并没有修改图号,导致图号不连续,编辑加工时一定要注意厘清图号。(2)要检查插图是否与文字叙述部分相呼应,部分作者写稿时添加的插图只是示意图,并没有起到讲解图书内容的作用,这样的插图建议删除。(3)要检查图名图号格式是否全书一致。
8.量和单位
在一些稿件中量和单位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因此是使用汉字还是使用符号全书应进行统一,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我国有关量和单位的标准包括《量和单位》《有关量、单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则》《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等。稿件中量和单位经常出现的集中错误如下。一是单位名称使用错误的情况,如“公分”应转换为“厘米”,“公尺”应转换为“米”,“公里”应转换为“千米”,“时速为5km/h”应改为“速度为5km/h”等。二是单位使用不规范,如 “10~30%”应修改为“10%~30%”,“200立方”应修改为“200立方米”,“摄氏2度”应改为“2℃”或者“2摄氏度”等。三是量符号使用不规范,如半径的符号“r”或“R”错写为希腊字母“γ”。编辑在加工稿件时应该格外注意这些容易犯错的地方。
9.公式
数学公式表达形式复杂、符号繁多、排版形式多变,是编辑加工中的一大难点[6]。对于计算机中有关算法的图书,公式在该类稿件中不可或缺。对于公式,图书编辑人员在审稿加工时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如下。一是公式是否可以做到编辑,若公式的格式为图片,编辑人员应该用公式编辑器进行再一次输入,为了防止出现错误,编辑人员应仔细检查输入的内容。二是公式中出现的符号是大写还是小写、正体还是斜体、黑体还是白体、上标还是下标,编辑人员要一一进行核对,确保公式书写正确。三是公式的格式编辑人员要使其符合规范,如公式要合理地进行转行等。
10.标点符号
在书稿中使用标点符号是为了让书稿达到精简和精确的表达效果,使图书内容严谨简洁,带给读者流畅的阅读体验。编辑适当修改书稿中的标点符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图书稿件内容。但是很多书稿并没有规范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断句不合理,不能清楚地表达作者的意图,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编辑加工书稿时,经常出现的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有:该使用顿号的地方使用了逗号,该使用分号的地方使用了句号,句号、叹号使用不当,连续的引号和书名号之间使用逗号等;中文标点符号为全角字符,英文标点符号为半角字符,在计算机图书中,程序代码中的标点用英文标点符号(注释及引号引起来的地方除外)。《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是标点符号方面的国家标准[7],编辑加工时应经常翻阅《标点符号用法》,避免在加工稿件时出现类似的差错。
11.参考文献
对于一本图书来说,参考文献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编辑在加工时需要注意判断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包含作者的姓氏和名字(对于英文参考文献来说,作者的姓氏和名字不能出现错误,姓氏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名字在后,名字采用缩写形式,只保留第一个字母并大写)、文章名称、期刊名称还有年卷期及引用页码是否正确,是否与文中所引用文献一一对应。
(二)复审阶段
一般是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复审人员。复审人员经验丰富,熟悉书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其需要通读全稿,全面把握图书稿件的内容,将图书稿件的内容和初步审读的报告整理为复审意见。
复审意见的主要内容有:整理记录复审阶段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对初审关于稿件的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示赞同或者反对;对书稿中学术价值、学术质量、知识架构等要素进行审查,给出是否同意出版的意见;补充并解决初审遗留的问题;复审阶段,如果存在和初审意见不一致的意见,应详细说明原因,并在终审阶段解决。
(三)终审阶段
一般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者由他们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终审人员。终审人员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从更高角度审查稿件是否存在政治性差错,是否符合出版单位的出版方向,是否存在知识性差错,是否存在文字性差错。终审人员在通读书稿的基础上,从全局的角度对书稿能否出版给出最终的意见。
三审制度是出版行业长期坚持的制度。从初审、复审、终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编辑人员都应分工合作、互相补充,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和集体的智慧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避免由于某个阶段编辑人员的出版知识不足、技能不足、经验不足或责任缺失、工作疏漏而导致图书出现质量问题。编辑人员只有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稿能力,才能在编辑工作中有效预防问题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与作者交流
作者作为图书稿件的责任人,对图书稿件的质量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对图书稿件的内容也更加熟悉,图书编辑加强与作者交流有利于提升图书稿件的质量[8]。
首先,图书编辑应对作者形成初步的了解,如作者的学历、工作岗位、专业特长、是否出版过图书等,了解这些信息对于编辑人员审稿有很大的帮助。有的作者因自身认识局限性或者研究领域的局限性等原因,书稿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狭隘或者片面的观点,需要编辑人员和作者进行沟通并修正;有的作者出版过图书,比较熟悉图书编辑工作的流程,沟通起来相对容易。
其次,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要及时总结书稿中的错误,如语句表述不清、文不对题、章节体例结构不一致、图片内容不能呼应文字内容、数据不真实等,并将问题、修改意见和建议在电子稿件中一一进行批注。图书编辑发给作者的审稿报告要达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的效果,让作者在修改稿件时可以抓住重点,防止出现遗漏等情况,在返修稿件中要注意提醒作者逐条答复审稿报告中的意见[9]。
再次,当作者对修改意见和建议有不同看法时,应慎重处理,编辑要认真听取作者申辩和保留的意见,并且同其他审稿人或编委进行商议后妥善处理,保障图书出版质量。
最后,编辑人员不应将自己的习惯和风格强加于作者,应始终坚持“四真理念”,即真知博学、真心服务、真诚待人及真心倾听四大理念[10],应加强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共同努力出版高质量的图书。
四、加强编辑人员素质培养
编辑人员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首先,编辑人员应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时刻关注专业领域前沿信息,在图书审稿工作中,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领域知识发现并修正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务必保证书稿中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确保书稿中不存在过时的知识和观点。其次,编辑人员应精通编辑出版知识,了解与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如《出版管理条例》等。在审稿过程中,编辑人员应经常查阅《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辞海》等。编辑人员还要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出版专业领域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夯实出版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出版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审读书稿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出版标准要求,修正书稿中出现的政治性、思想性、逻辑性、结构性等方面的错误,认真核实前言、序言、目录、参考文献、注释、索引等辅文,同时对专业术语、量和单位、标点符号、语言文字、图表等按照出版规定进行规范统一,最大限度地保证图书质量。最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编辑人员要养成整理记录书稿中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的习惯,经常翻阅,强化记忆,避免同类书稿中出现同样的问题。
五、结语
编辑审稿加工是图书出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加工过程中要力求精益求精。本文总结了图书编辑加工中常见的问题。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在加工稿件时,一定要保证稿件内容满足国家政策要求,确保稿件符合出版要求。编辑人员平时需要多总结,加强学习,增加掌握的专业术语数量,密切关注行业政策、了解行业动态、参加专业培训等,不断增加专业领域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要保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在审读加工稿件时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查找资料或者向身边有经验的编辑请教,保证图书的整体质量,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34.
[2] 陶善勇.浅谈责任编辑的图书审稿工作[J].新闻世界,2014(12):169-170.
[3] 贾星.策划编辑提升审稿质量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22(4):28-30.
[4] 孙力维.浅谈图书审稿的几点问题[J].文化产业,2019(18):29-30.
[5] 王占清.初审计算机类教材书稿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29-231.
[6] 李馨馨,张宝珠,管娜.浅谈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加工[J].职业,2013(30):154.
[7] 何章艳.试论书稿编辑加工技巧[J].科技传播,2020,12(17):44-45,67.
[8] 刘小娟,方竞男,生伟.图书编辑審稿工作要点[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3):218-220.
[9] 孙岩.科技期刊审稿工作中常见问题探析[J].学报编辑论丛,2020(0):253-257.
[10] 陈艳芳.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J].时代报告,2018(20):150.
作者简介 张彤,硕士,编辑,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