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信息把关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

2022-12-27高静怡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网络舆论自媒体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自媒体日益壮大,但自媒体信息把关缺失而造成的社会负面事件也时有发生。文章以2022年8月13日发生的四川省彭州市龙槽沟山洪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把关人”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做好自媒体信息把关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包括确保信息真实、引导价值观、净化网络舆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同时,自媒体信息把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把关人”角色模糊、把关可行性较低、缺乏行业规范和法律惩处、网络平台为博流量故意放弃把关、把关具有滞后性等。基于此,文章从自媒体用户、自媒体受众、法律法规及网络平台四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把关对策,重点要求自媒体所依附的网络平台能够用“人工+技术”的手段,形成有效的智能把关,为自媒体的多元化、多角度把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自媒体;信息把关;网络传播;网络舆论;智能把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3-0123-04

一、引言

自媒体一词源于英文词组“We Media”,由美国科技作家和专栏作者丹·吉尔摩提出。目前国内学界认为“We Media”首次出现的时间在2001—2003年。自媒体强调“自”,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注册账号,在网络平台发布、分享信息并互动。自媒体是“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1],“是利用网络新技术进行自主信息发布的那些个体传播主体”[2]。自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主导,构建了信息传播的新秩序。然而一些自媒体用户为了赚取流量,故意散播谣言、虚假信息、情绪化言论、低俗色情内容,或者利用一些话题进行营销炒作,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也对他人的现实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022年8月13日发生的四川省彭州市龙槽沟山洪事件(下文简称“8·13”龙槽沟山洪事件),就是一场自媒体错误引导造成的悲剧。自媒体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才能有效进行把关?本文以“8·13”龙槽沟山洪事件为例,探讨自媒体把关的难点与对策,旨在为加强网络管理、创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把关人”理论探讨

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论述了“把关人”这一概念,他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怀特认为,新闻报道并不是“有闻必录”,也会进行取舍,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不过,怀特的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他将“把关人”当作一个孤立的因素来考察,忽略了与“把关人”相联系的社会因素对把关活动的制约。随着研究的深入,以沃尔特·吉伯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把关并不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而是承受着信源和新闻机构的双重压力,这就使得对“把关人”理论的研究从个体因素延伸到了组织和社会层面。

互联网兴起后,由于传播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把关人”理论变得更为复杂。纵观国内学界、业界对“把关人”理论的讨论,有人认为互联网环境下“把关人”的角色是隐性的、缺失的[3];有人认为网络“把关人”需要向“引导者”“清道夫”“意见领袖”的角色嬗变[4];有人认为网络环境加剧了情绪传播的无序化,网络把关也需要注意情绪把关[5];有人认为大数据时代,算法把关在自媒体平台逐步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带来了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等新问题[6];还有人认为我们正从人工把关转变为机器把关,彻底重写旧的“把关人”理论,但机器把关并不以真相为导向,而是以任务为导向[7]。

从1947年到今天,“把关人”理论正不断创新、变迁、重塑、完善。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把关人”理论必然会被不断赋予新的色彩,但“把关人”的角色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消失,只是更加的多元化、泛化、分散化,这也就对过去的“把关人”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自媒体信息把关的积极意义

对传统媒体来说,新闻或信息是否发布、什么时间发布、以什么形式发布都要经过层层把关,“把关人”可以是有形的,如记者、编辑、分管领导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等。互联网时代,对于自媒體来说,把关依然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把关对自媒体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保障信息真实准确

真实性是信息发布的首要原则。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如果不能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把关,那么虚假信息、小道消息、谣言就会大肆传播开来,轻则让人丧失判断力,引发误解,对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扰,重则破坏政府公信力和社会信用体系。而以调查为前提、以事实为依据做好信息把关,可以做到去伪存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正确引导价值观

自媒体环境下,价值观点越发多元化。一方面,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这也对主流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当下自媒体对功利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过分追捧就是比较明显的体现。信息把关可以帮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判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引导健康积极的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每当有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自媒体平台都会产生大量舆情信息。人们已经习惯借助自媒体表达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与利益诉求,如果没有严格的把关,网络谣言、网络泄愤、网络暴力极易出现,部分别有用心之人还会趁机捕风捉影、歪曲事实,引发公众的不满,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群体性事件。做好自媒体信息把关,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维护网络传播秩序。

(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与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通过自媒体相互碰撞,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一直利用自媒体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煽动分裂等活动,如果没有信息把关,将导致社会动荡,威胁国家安全。

四、“8·13”龙槽沟山洪事件中的把关缺失

(一)事件介绍

2022年8月13日15时30分许,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部分在河道上戏水、乘凉的游客被洪水冲走,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事件发生后,人们纷纷将矛头对准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指责正是因为平台上的一些自媒体“种草”“安利”属于地质灾害点位的龙槽沟,大量游客才会前往毫无安全保障的“野生网红景点”打卡,最终尝鲜变成了“尝险”。

(二)信息把关的缺失

“8·13”龙槽沟山洪事件是一场自媒体错误引导造成的悲剧,其映射的是自媒体信息把关的缺失。龙槽沟是当地的一条泄洪沟,遇到暴雨时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龙槽沟附近,当地政府早就设置了多块警示牌和警示横幅,沿途也用铁丝网进行了阻隔。彭州市融媒体中心的抖音官方账号在2021年7月22日发布了一条题为《警惕!汛期期间请勿随意“ca野水”》的视频,也明确注明了龙槽沟属于山洪易发区,暗藏危机,不能随意下水嬉戏。

然而,山洪事件发生之前,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搜索关键词“龙槽沟”,搜出来的都是游玩推荐和攻略。

在自媒体用户发布的信息中,龙槽沟被描绘成一个山清水秀的天然景地,被贴上了“免费避暑胜地”“玩水野营地”“小众打卡地”“网红景点”等标签。自媒体上的龙槽沟与真实的龙槽沟之所以大相径庭,是因为无论是自媒体用户,还是相应的网络平台,都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把关,导致不真实、不准确、泛娱乐化的错误信息广泛传播,误导了游客。

五、自媒体信息把关的难点

自媒体赋予信息传播极强的生命力,零门槛、易操作,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平等性、交互性、分享性、高效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由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转变为多对多的网状模式,在媒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所有“草根”自由书写、自由表达机会的同时,也因自由变得难以把关,笔者总结了一些把关难点。

(一)“把关人”角色模糊,推卸把关责任

做好信息把关,首先要明确“把关人”和把关责任。传统媒体有着明确的把关制度与把关分配,一旦把关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就会有相应的负责人来承担责任。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自媒体去中心化的特性,把关角色变得模糊不清,到底该由谁把关呢?既然“人人都是麦克风”,那么就应该“人人都是‘把关人”,但这种全凭公众自身素质和自觉性的把关方式,显然极度不专业、不稳定、不可靠。当然,自媒体所依附的网络平台也具有不可推卸的把关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自媒体用户和网络平台谁都不愿意承担把关责任及把关后果,双方互相推诿责任。明确责任划分的缺失,导致把关失灵。

(二)信息爆炸降低把关可行性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各大网络平台上都会新增成千上万条新信息,这些信息多、杂、散、匿,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很可能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甚至引发蝴蝶效应。当各色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时,想要一一把关显然鞭长莫及。

(三)为博流量故意放弃把关

对自媒体来说,发布的内容越新颖越好、越稀奇越好,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流量,从而增加收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自媒体用户想方设法挖掘冷僻“打卡地”,不仅是龙槽沟,一些废弃矿洞、深山洞穴,甚至都被称为“全新的未知世界”“探险地”“仙境”等,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自媒体追求的是娱乐,是新鲜,是猎奇,是个性,但为了博人眼球,发布的内容必然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甚至是夸大、杜撰、造谣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无论是自媒体用户还是网络平台,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故意无视甚至放弃信息把关,放任这些信息广泛传播。

(四)自媒体信息把关具有滞后性

“8·13”龙槽沟山洪事件发生之后,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迫于舆论压力,开始屏蔽和删除龙槽沟旅游的相关内容,这也可以看出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把关差异——传统媒体是先把关再传播,自媒体则是先传播再把关。自媒体对信息的把關具有滞后性,因为大部分时候,信息还没来得及把关,就已经传播到社会中去了,只能针对后续的传播效果和公众反馈进行事后把关、延迟把关。

(五)缺乏行业规范和法律惩处

“8·13”龙槽沟山洪事件发生之后,无论是发布相关内容的自媒体用户,还是相应的网络平台,都没有人因此承担法律责任或受到法律处罚,可见对此类因自媒体信息误导而造成的严重社会事件,不仅互联网行业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法律法规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法不明则不治,责不清事难成,如果没有明确可行的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或是对责任主体的惩治力度过小,那么不仅无法对自媒体的信息把关进行约束,而且会加剧公众法不责众的心理,使互联网环境乌烟瘴气,使网络生态进一步恶化。

六、加强自媒体信息把关的对策

“8·13”龙槽沟山洪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看到了自媒体信息把关缺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自媒体给了人们自由表达的平台,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没有边界和限制的,需要监督和引导。治理自媒体乱象,加强对自媒体的信息把关势在必行。

(一)自媒体用户需提高媒介素养

无论是发布信息还是传播信息,自媒体用户都应该本着客观、真实、公正、尊重他人权利、不危害国家和公共利益等原则,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律意识、自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坚守底线,对自己的言论和传播的后果负责,在享受表达自由的权利、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同时,也要切实履行自身义务,把好信息传播的第一关。

(二)自媒体受众需做好把关监督

自媒体环境下,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边界变得模糊,公众可以同时拥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双重身份。作为受传者时,公众要做好把关监督,面对眼花缭乱、真假难辨的各类信息,要有思辨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理性转发评论,不傳谣,不盲从,不煽风点火,不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看到自媒体所发布的不当言论或违法违规内容时,受众要合理使用举报权,阻止不良信息扩散。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自媒体的信息把关,不仅需要媒体用户和受众自律,还需要完善他律机制,也就是完善政府监管和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划出明确红线,同时打击不法分子利用自媒体传播谣言、虚假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并加大执法力度,将法律贯彻到底,避免执法力度减弱的现象出现。完善法律法规,可以提升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硬把关”能力,让信息在一定的范围内健康传播,实现互联网虚拟社会法制化的建设与管理。

(四)网络平台要积极承担把关责任,人工+技术双管齐下

自媒体所依附的网络平台对其注册用户的信息发布、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数据时代,网络平台可以“人工+技术”双管齐下,进行智能把关,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信息把关智囊团,打造“意见领袖”

首先,网络平台可以聘用专业的媒介工作者,因为专业人士往往具有更强的判断力和信息敏感性,可以更严谨地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把关,从而引导舆论,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其次,网络平台可以邀请各领域所活跃的有学识、有权威、有人气,且经过身份核实的自媒体用户组建信息把关智囊团,每当出现热门话题或者有争议的话题时,可以请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信息进行把关,并将科普内容进行置顶或推广,打造自媒体“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不但可以主动设置网络议题,还能正向引导舆论,帮助人们辨别真伪、弥合分歧,避免盲目从众。

2.利用用户画像进行针对性信息推送

用户画像,即“用户信息的标签化,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8]。通过对用户的年龄、性别、所在地、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消费行为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为用户打上一个个标签,利用这些标签,可以更精准地对拥有某些共性的人群进行分类,并推测特定用户群体的潜在需求。用户画像目前多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和图书馆领域,笔者认为,可以将用户画像引入自媒体的信息把关,根据自媒体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偏好内容进行用户画像,有的放矢地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方向的科普推送或信息辟谣。例如,根据旅游爱好者的画像,定向推送“网红打卡地”的地质地貌介绍、天气预警、注意事项、安全的出游方案等。

3.打造信息“真相榜”“辟谣榜”

不少网络平台都设置了“热门榜”“热搜榜”,这些榜单根据用户的实时搜索量,筛选出最新、最热门的资讯,“常常被认为是公共讨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发挥着重要的把关和议程设置作用”[9]。既然可以设置“热门榜”“热搜榜”,那么也可以设置“真相榜”“辟谣榜”。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算法,从海量信息中选取流量较高的、富有争议的话题,待核实完信息的真实性后,第一时间上榜发布。榜上的内容也需要根据热点话题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缓解自媒体由于信息爆炸和传播迅速等特性造成的信息把关困难的问题。

4.与中文网络百科合作,建立热点词汇超链接

网络百科是“通过网络用户协作方式创建的大百科全书”[10],目前常见的中文网络百科有百度百科、头条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等。这些中文网络百科条目众多,涵盖范围广,虽然学术界对中文网络词条的权威性一直存在争议,但对大部分民众来说,中文网络百科仍不失为一个易读、易学、全面、可靠的数据知识库。中文网络百科不仅可以帮助民众缩小“知识鸿沟”,也可以起到信息把关的作用,只要搜索关键词,就可以对不确定信息或虚假信息进行验证。因此,平台可以与中文网络百科合作,为当下的热门词条建立超级链接,只要鼠标移动到这些热门词条上,就会自动出现提示框,上面注明中文网络百科上的相关词条解释,从而方便自媒体受众对这些热点词条进行了解、判断与把关。

七、结语

这是自媒体野蛮生长的时代,自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对公众话语权的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自媒体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媒介形式,其中的信息真假难辨,对信息把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13”龙槽沟山洪事件也给传统媒体提了醒,在日常工作中,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及舆论环境,媒体人应当承担起“把关人”的职责。显然,一味地“堵”和“拦”是行不通的,要与时俱进,用好大数据、智能算法等现代科学技术,将“堵”和“拦”积极转化为“疏”和“引”。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既然“人人都是麦克风”,信息把关就应该是每一个公民都需要承担的义务,只有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和谐稳定的信息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 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5):4-11,109.

[2] 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今传媒,2008(8):76-77.

[3] 刘正荣.“人人即媒体”与大众传播要素的质变[J].国际新闻界,2007(4):45-47.

[4] 张名章,张新蕊.复杂传播环境下网络新闻“把关人”的角色转换[J].新闻界,2009(1):57-58,84.

[5] 郭晓航,王传宝.网络媒体情绪把关的重要性:以“走廊医生事件”中的媒体报道为例[J].中国广播,2014(6):66-68.

[6] 刘志杰.算法把关失灵与编辑价值重塑[J].中国编辑,2020(5):18-22.

[7] 胡泳,周凌宇.把关理论与现代社会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21(8):41-51.

[8] 曾鸿,吴苏倪.基于微博的大数据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306-308.

[9] 王茜.批判算法研究视角下微博“热搜”的把关标准考察[J].国际新闻界,2020,42(7):26-48.

[10] 贾真,杨宇飞,何大可,等.面向中文网络百科的属性和属性值抽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1):41-47.

作者简介 高静怡,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媒体、纪录片与专题片。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网络舆论自媒体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