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与改进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2022-12-27李园园朱洪博何进武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师职业教师队伍

○李园园 朱洪博 何进武

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分析

(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当下,更是未来。只要我们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爱党爱国的高素质人才,就一定能用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梦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德树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担当。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围绕师德师风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创新性论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构建了一整套关于提升师德师风的科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在党的教育事业发展上的远见卓识。因此,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过程中,广大教师队伍自身的修身立德尤其关键,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格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所以,必须从坚定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在人民教育事业中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履行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三条规定:“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教师应当为人师表,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从古代到当今,教师的职责使命得到不断丰富和明确,但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周纪》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阐述了人才培养、使用和建设过程中,品德与才能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品德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对于奋战在教育战线的人民教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品德,要达到培根铸魂的目标,教师需要做到正己修身、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需要做到德为人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国教育普及化的现实要求

十年来,我国教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根据教育部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专任教师1844.37万人。其中,学前教育共有学校29.48万所,在校生4805.21万人,毛入学率88.1%,专任教师319.1万人;义务教育共有学校20.72万所,在校生1.58亿人,义务教育巩固率95.4%,专任教师1057.19万人;高中教育阶段共有学校21894所,在校生3916.84万人,毛入学率91.4%,专任教师272.37万人;高等教育共有学校3012所,在校生4430万人,毛入学率57.8%,专任教师188.52万人;特殊教育共有学校2288所,在校生91.98万人,专任教师6.94万人。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增,毛入学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不断升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义务教育全覆盖,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近十年在校生规模和毛入学率详见图1和图2。教育规模和毛入学率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近十年教师队伍增长情况详见图3,从2012年的1462.88万人增加到了目前的1844.37万人,增幅达26%。他们承担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任务,影响着未来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立师,立师先立德,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我国教育普及化的现实要求。

图1 2012—2021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规模(单位:万人)

图2 2012—2021年各级各类学校毛入学率

图3 2012—2021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量(单位:万人)

二、当前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师风问题时有发生

当前,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仍然是国家教育事业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师风问题,违反《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问题时有发生。根据教育部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自2018年11月8日《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印发以来,截至目前,教育部总计公开曝光了9批65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涉及86名教师,其中,高校教师27人、中小学教师49人、幼儿园教师10人,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2019年至今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二)中小学和高校是师德师风问题高发地

对教育部公开曝光的有违师德师风的案例数据分析详见图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单个年份,还是四年的总体情况,以中小学最多,高校次之,幼儿园最低。相对来说,中小学和高校出现的典型案例所占比例较高,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三,2020年占比最低却也达到76%,2019年占比则高达95%,四年总计占比为88%。这就充分反映出中小学和高校是师德师风问题高发地。

图4 2019年至今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各类学校占比情况

(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部分款项突出

2019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体款项情况见图5。可以看出,高校中,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主要集中在第2(自觉爱国守法)、6(坚持言行雅正)、7(遵守学术规范)、9(坚守廉洁自律)项,占比超过82%,尤以第6项为最,达38%;中小学中,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主要集中在第5(关心爱护学生)、7(坚持言行雅正)、9(坚守廉洁自律)、10(规范从教行为)项,占比超过82%,尤以第5、9、10项为最,均达27%;在幼儿园中,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全部集中在第3(传播优秀文化)、6(关心爱护幼儿)项,尤以第6项为最,达90%。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师风问题,主要集中在言行、学术规范、廉洁自律、关爱学生、从教行为等方面,呈现典型问题集聚特征。

图5 2019年至今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体款项占比情况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了未来一段时期全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目标,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政策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这是关于教师发展的最高顶层设计,其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必须把牢教师准入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中,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充实人民教师队伍过程中,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即教师应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有扎实的学识技艺、教师应有宽广的仁爱之心,切实把牢准入关。

在教师入口关,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并将有关要求纳入劳动合同之中。在引进流程方面,对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进行科学合理设计,邀请校内外教育专家参与引进过程,进行把关。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避免有从业禁止情况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此外,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按最长时间设置试用期,并加强期间的考察,全面评价拟转正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不予转正,及时解除劳动关系。

(二)必须把好教师培养关

“十三五”期间,我们的国家已经完成全国范围的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增强。当前,祖国又处于伟大复兴的辉煌新征程中,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因此,要使全国广大教师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好培养关。

首先,要建立教师培养制度。人的成长与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好教师的养成同样依赖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愿景和学生培养目标要靠广大教师的一言一行去实现,因此,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培养,更应关注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制度,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要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以“四有”好老师培养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见表2。此外,要根据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将教师培养落到实处,让人民教师带头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表2 教师培养体系

最后,要加大教师培养投入。制度是顶层设计、体系是主要资源,要夯实教师发展之基,还需必要的资金投入。各地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中小学教师发展协同提质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分层分类的教师培养项目,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自我提升,德才兼修,不断发展,提高教师培养经费在教育经费和学校办学总经费中的比重,为广大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三)必须强化教师宣传关

加强与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必须把好教师宣传关。2013年9月9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写道:“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因此,一是全社会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在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征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贡献,要大力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二是引导教师崇尚荣誉,积极宣传国家荣誉获得者的光辉事迹,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获得者的事迹,使广大教师“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时代使命”;三是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各地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选树宣传教师典型,评选各级师德标兵,持续做好师德教育。着力营造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淡泊名利、严谨笃学的良好风尚,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秀、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四)必须把严教师考核关

教师评价应从弱化教育教学的“推手”转向强化教育教学的有效机制、从把能绩表现放在首位转向把师德表现放在首位。各地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师德师风考核管理办法,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第一标准,坚持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等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以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促进考核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合理、有效。定期开展覆盖全体教职工的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和专项整改行动,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师德师风政策文件的学习宣传及警示教育,引导教师以案为鉴、查摆自省、剖析原因。加强学校师德师风的督导工作,将督导发现并核实的问题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同时,发挥师德师风考核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和警示作用,及时将师德师风考核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向当事人及其部门反馈,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教师不断反思、提高认识、加强整改。

(五)必须把实教师惩处关

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要求,制定印发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正面和负面清单,引导教师立身修德,增强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不断提升师德形象。对核实有违反行为准则和相关禁令的师德失范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晋级晋档、职务晋升、推优评先、表彰奖励、各类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对有重大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的教师实施“一票否决”,要依规依纪交由组织处理或处分,调离教学岗位,严重的依法申请撤销其教师资格,解除劳动合同,清除出教师队伍,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纳入从业禁止黑名单。通过严格的惩处机制,形成风清气正、锐意进取、润心育人的校风和教风,形成爱党爱国、爱校爱生、德才兼备、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选用之风。

(六)必须把准突出问题关

前文中,通过对近四年以来教育部公开曝光的9批65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和高校是师德师风问题高发地,而且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部分款项突出,呈现出失德案例来源比较集中和教师失德原因比较集中的“双集中”特点。针对此特点,一是要重点加强中小学和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尤其是中小学;二是要重点加强教师师德失范主要原因的分析,瞄准主要矛盾,采取有力措施,对症下药,对关键和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和预防,减少教师师德失范问题的发生。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征程中,广大教师应始终牢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强教育则首在强师,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实现此重大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可见,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也是为师之本。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是为人之师的使命和担当,只有做到“学高、身正、德馨”,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才能担得起这份责任。在新时代,如何打造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一个需要广大学者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师职业教师队伍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