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发掘、价值定位与应用研究

2022-12-27马思远丁传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体育

□ 文/马思远 丁传伟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自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以来,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开展各类课程思政研究。体育院校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大胆尝试,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无经验可鉴,亦无规律可循。体育课程中除了包含“技艺”传授和“体能”训练,究竟还包含哪些思政育人的“精神”和“灵魂”?本研究旨在发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和价值定位,使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切实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分类

传统的体育课程重“体能训练和技艺传授”轻“思政教育”,很少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课堂教学中,虽炼了学生的“体”,却忽视了学生的“魂”,导致培育出来的人才虽体格强健,却缺乏思想政治底蕴。新时代的学校体育把思政育人摆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努力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体育教师往往缺乏育人资源的鉴别力和敏锐性,对国家以及时事政治缺乏应有的关注,更多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的传授,专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难以将学科资源和课程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2]。但如果不能从“体育运动中蕴含的文化性特征、竞争性特征、对抗性特征、社会性特征等中探寻丰富的精神性资源和制度性资源。”[3]不能植根于体育本身去发掘体育课程中蕴含的大量思政元素,并将它们源源不断地融入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两张皮”的说教窠臼,也难以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

综合研究认为,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别要从体育课程的体育知识、技能,课程设置与教材遴选以及教学过程中进行发掘,主要归纳为“追求公平正义、崇尚团结友爱、磨炼意志品质、提高精湛技艺和提升审美素养”五类。

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价值定位

对发掘的思政元素进行价值定位,不是“唯体育”思政,而是要把体育思政元素与学生理想信念与国家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联系起来,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依据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对上述五类思政元素做出以下价值定位:

1.追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体育的道德准则。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公平正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崇尚团结友爱是实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基石。团结友爱是体育的核心价值。团结友爱作为一种道德、思想行为和社会公德规范,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准则之一,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层次和领域,如亲人之间的骨肉相依、朋友之间的患难与共、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等。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对实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3.磨炼意志品质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意志品质是体育精神的核心,其本质是文化现象内化于个体本身的一种品质,外化指导人行动的信念,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属性和鲜明的文化烙印[5]。意志品质表现人的自觉自律能力,体现人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最终决定人的能力素质和理想信念。“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6]新时代的学生需要学会吃苦,经历挫折和考验,磨炼坚强意志,这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当前,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育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际遇,也是新时代给予的回望与延续,这对当代大学生增长才干、实现自我成长、坚定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大有裨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4.提高精湛技艺是追求完美和实现自我超越的工匠精神。精湛技艺是体育的魅力所在,而精湛技艺背后折射出的是运动员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操守,表现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对完美的追求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品德的展现。“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在新时代提倡工匠精神,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而且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5.提升审美素养是纯洁道德、丰富人文精神的重要源泉。美是体育追求的目标和动力,表现为人类征服自身生理极限、塑造理想的体质结构,开发潜能创造美和展现美。审美素养是纯洁道德、丰富人文精神的重要源泉。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识和能力。提高审美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满足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审美素养的价值追求。基于审美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为指向,以人的成长为终极目标,构建充盈生命气息的活力课堂,有效增添思政课课堂活力,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实现育人目标[7]。因此,提高审美也是课程思政的应然目标。

以上五类思政元素不是割裂的。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将它们彼此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互补、互融和互促,根据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行施教,形成叠加效应,升华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等,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堂教学

思政元素最终能否融入课堂、入学生的耳和脑,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根据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总要求,依据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育人目标,重新梳理和认识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把思政元素融入教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体育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和有机统一。

1.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把好思政育人“关口”。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契机,在“大思政”格局的顶层设计中,重点做好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把发掘的思政元素融入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中,把好思政育人“关口”。例如:将“追求公平正义”和“崇尚团结友爱”融入培养方案的目标中,要说明具体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手段和基本案例来达到或实现培养目标。否则,这些元素很可能难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教的“主导性”。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教师在实现政治理念、思想、价值观入学生的耳和心的过程中起到重要桥梁作用。“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思政教育就要在每位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8]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思政教育十分重要。

3.思政元素融入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与体育课程相关思想道德、社会热点等思政元素,并以探索性、问题导向的学习,引导其独立思考、积极沟通,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性难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认真体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全民健康、体育强国以及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担负起实现国家体育战略、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

结论

打破传统体育教学重“技艺”“体能”实践,轻思政教育之拘囿,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体育课程中探寻、发掘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思政教育是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思政元素之间的联系,使之常讲常新鲜活化,感人肺腑典型化,责任担当使命化,逐渐形成互补、互融、互促的育人体系。同时,教师要突出学生学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督促他们善学、勤思、觉悟和笃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体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们的“体育梦”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