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组到沙龙:推动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实务研究
——以Z市H社区9名全职妈妈为例

2022-12-27中华女子学院胡玉娟

区域治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区活动全职组员

中华女子学院 胡玉娟

一、研究问题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出于照顾家庭的原因中断工作而回归家庭,她们是实现社区自治的重要人力资源。笔者在Z市H社区推动全职妈妈社区参与服务项目中,发现绝大多数全职妈妈自身能力并不低,且具有一定的社区参与意愿,但其实际参与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笔者基于H社区,以期探究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增能理论是否适用于城市社区中的全职妈妈群体?小组工作如何有效促进全职妈妈的社区参与?社会工作在解决全职妈妈社区参与问题的解决中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二、理论指导

(一)增能理论

“增能”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由所罗门(Barbare Solomon)提出,指社会工作者针对服务对象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旨在减少成员的无力感,侧重个人或群体所拥有的能力(陈树强,2003),这种能力表现为主观感受,能够激发个人或群体的自我效能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根据增能三要素,即个人、人际和社区三个层面展开,促进全职妈妈社区参与。个人层面,帮助其发掘自身优势,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从而获得和提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所需要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人际关系方面,建立其内部互助网络、增强与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社区层面,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参与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区的发展。

(二)优势视角

相较于问题视角,它强调要把服务对象视为有能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作为社会工作者他的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和运用自身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王思斌,2011)。基于优势视角理论,帮助全职妈妈充分挖掘个人能力的同时,关注其社区参与的环境资源,帮助全职妈妈与社区工作人员建立起联系,一方面让社区工作者了解全职妈妈的社区参与需要,另一方面帮助全职妈妈的自身资源被社区看到,争取社区参与机会。根据优势视角与增能理论,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始终把全职妈妈视为有能力改变的个体。社会工作者发掘全职妈妈的优势,尊重其价值和尊严,肯定其能力和个别化需求,整合并连接社区资源,不断提升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引导社区居民发掘并运用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实现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目标,形成自下而上的参与行动,表现出规范持续的社区参与行为。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介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中的个案研究方法。选取了Z市H社区作为研究个案,归纳分析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其社区参与不足的深层原因,探索推动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有效策略。资料收集法包括问卷法与访谈法。问卷包含全职妈妈的基本情况、社区参与情况、社区所提供的参与渠道、全职妈妈参与社区的意愿、全职妈妈的社区参与支持情况、全职妈妈参与需要六部分。在保证受访者话语自由的前提下,不偏离资料收集的意图而设置访谈提纲,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明晰了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动机、途径、现状、困境与背后的原因。本研究利用定性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围绕社区参意愿、动机、社区参与能力三个维度归纳资料,以此分析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困境与需求。本研究利用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法引导组员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互相学习促进自身成长,提高组员的社区参与意识与能力,满足了组员对参与活动内容的要求,此过程即为一种社区参与行为。小组是微型社区,组员在小组氛围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并产生归属感,能促进组员参与的积极性。

(二)案例介绍

Z市的H社区内设有一家公办幼儿园,且位于区重点小学周边,该社区作为学区地段,全职妈妈群体较多。本研究采用偶遇抽样,即于工作日的时间段在社区内发放问卷,采用当场填答的方式,共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97.3%。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全职妈妈文化水平整体较高,大学及以上占比33%;专科占比36%,且大多数曾有过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包括教师、会计、企业管理人员等。

1.H社区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现状

(1)参与意愿较高,参与行为较低。在146份有效问卷中,14%的妈妈表示非常想参加,50%的妈妈表示比较想参加社区活动,26%的妈妈表示感觉一般,而不太想及非常不想的也仅占到7%。可以看出,妈妈整体参与意愿相对较高。D妈妈表示,还是比较愿意集体活动的,自己每天都是围着家庭、孩子忙活,很想要属于自己的活动。在参与频率问题调查中,67%表示偶尔参加活动,仅有3%表示经常参加服务中心组织的活动。可见,该社区的全职妈妈实际的社区参与行为普遍较少。

(2)参与内容与实际需求耦合度较低。关于全职妈妈希望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倾向于公益互助类及知识技能提升类的活动。访谈中,妈妈也重点强调了诸如育儿知识分享、女性健康等提高自我的活动及志愿服务等有益社会的活动。

(3)参与渠道单一,参与方式固定。参与社区活动的原因中,社区要求占比高达55%,动员式参与方式较明显,参与社区活动主要是迫于社区压力和从众行为,并非完全自愿。

2.影响H社区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原因

(1)个人因素。自我效能感缺失。全职妈妈由于长期离开工作岗位,难以体会到曾在工作中获得的认可与成就感,而经济收入的丧失导致她们在家庭中逐渐沦为依附者地位,使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社会支持网络弱化。社会支持包括信任、互惠和合作关系,邻里间的互惠与信任更多的来自与其交往中的互动情况,由此形成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解决社区治理集体行动的困境(夏建中,2012)。调查中妈妈们由于缺乏邻里、同辈的支持,导致集体参与氛围不足,影响参与动力。

(2)家庭因素。家人支持不足。交谈的过程中虽未能直接获知全职妈妈的家人对其社区参与的态度,但就是否愿意帮助分担育儿工作以支持其社区参与的情况来看,部分妈妈的家人并不愿主动承担育儿工作以支持妈妈们的社区参与,他们认为,相较于社区活动,妈妈的育儿工作更为重要。密集母职的压力。在该社区的受访对象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全职妈妈是为了孩子而主动选择中断职业,其照顾孩子的职责感可见一斑,她们认为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是好妈妈的标准之一。

(3)社区因素。社区活动吸引力不足。访谈发现,现有活动不论是在时间安排还是内容设置中,都与妈妈的期待大相径庭。目前社区活动主要包括:传统节日娱乐类活动和党务会议,由于这些活动较重的行政化色彩和专业性欠缺,难以帮助妈妈实现个人价值及解决实际利益,因此,妈妈对社区参与逐渐失去期待。社区居委会与全职妈妈的利益关联薄弱。妈妈与社区人员缺乏一定的交流机会,交往深度和频度的限制,使得彼此链接薄弱。调查发现,全职妈妈们平日里除了办理事务需要接触社区工作者外,便无其他利益关联。因此,双方缺乏一定情感联系的情况下,妈妈们在面对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的社区活动时就,缺乏深度了解及参与的动机。

3.小组工作介入

笔者通过张贴海报、微信群宣传的方式,共招募了H社区9名全职妈妈组成小组。(1)小组前期:个人层面的增能。小组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全职妈妈发掘自身潜能,在第一次活动建立了专业关系、制定小组规范后,为了更好地引导小组成员发掘自身潜能,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第二节活动设置组员分享自身优势的环节。开始分享时有的成员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社工积极鼓励大家:“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有时自己意识不到。”对于个别拘谨的成员,社工号召大家为他打气,帮助其克服害羞情绪,大家在互动交流中逐渐发现自身优势。(2)小组中期:人际层面的增能。全职妈妈与社区工作者的互动。第三次的小组活动,组员们已逐渐熟悉,在社工的引导下,大家表达了对社区活动的看法。不少组员表示自己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因为活动通知一般是社区工作者通知,而自己平日与他们没有交集,所以很少参加活动。还有些组员表示自己虽然不满社区现有的活动,但也很少会主动向社区反映。于是,社工在本次活动中邀请了社区工作者,帮助组员与社区实现人际互动,建立互信关系。起初,双方都较为拘谨,随着游戏互动与社工的引导,大家逐渐放下戒备,并在社工的建议下互加了微信。全职妈妈们的合作互助。基于上一次社区工作者与全职妈妈的交流后,双方了解彼此需求,社区决定与妈妈们合作开展一场“新手父母”的育儿知识讲座,双方分工明确,社区负责会场安排,妈妈们负责讲座内容。本次活动中,以即将开展的育儿讲座为主,社工引导妈妈自行讨论演讲内容、流程等。筹备过程中,大家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十分默契。(3)小组后期:社区层面的增能。本次活动安排在社区讲座之后,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社工鼓励妈妈们将社区工作者、参加讲座的居民邀请进座谈会中,共同分享讲座感受。会上,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对讲座给出了高度评价与肯定,妈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时,社工也说明了小组接近尾声,自己即将离开的情况,但妈妈们都表露了希望小组持续下去作为她们长期参与社区的平台。因此,在社工与妈妈的讨论下决定,社工离开后,小组转变为沙龙交由全职妈妈们继续运行,并约定下一次小组活动共同制定沙龙运行机制。

居民Q:我是个新手妈妈,在育儿上没什么经验,育儿讲座对我来说太实用了。

社区工作者F:这次的讲座效果出乎我的意料,还有好多居民反映希望社区以后能继续开展。本次是小组最后一次活动,根据上次活动约定,本次活动主要是确定将小组转为沙龙的运行机制。为了获得社区的支持,社工建议邀请社区工作者F作为沙龙指导老师,W妈在上次的讲座中与社区工作者F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主动请缨邀请F。D妈认为小组规模小,建议组员邀请身边有意愿者参与进来,沙龙已扩至15人。最终,在妈妈们的集思广益下,确定将小组转化为实现私人育儿到为公共育儿的转变、邻里互助向社区服务转变、社区服务拓展为为社区外服务的沙龙组织,并确定运行结构。

四、研究发现

(一)发掘内生动力是促进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突破口

职业女性在成为全职妈妈后往往会面临角色不适的困境,她们无法获得在工作与社交中的满足感,因而孤独感强于职场女性;由工作带来的社会认可,离开职场后也难以获得,致使无用感增强;同时,经济收入的丧失导致家庭地位沦为依附者,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此外已有文献表示,她们有较高的社区参与意愿,以期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找寻到自身价值(施芸卿,2020),前期调查中,社工发现妈妈们具有社区参与的潜在动力,即希望通过社区参与缓解亲职压力、实现自身价值、满足人际交往需求。

(二)建立外部支持是促进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着力点

前期调查中,社工了解到全职妈妈社区参与主体性缺失、参与信息不畅主要是因为与社区工作者缺少沟通。因此,社工以资源链接者及协调者的角色,帮助组员链接社区资源,并与社区工作者建立起联系,扩大组员社区参与途径的同时,协调社区工作者与全职妈妈就社区参与问题上达成一致,实现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主体性。育儿知识讲座是资源链接来的成果,讲座的开展实现了全职妈妈与社区工作者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双方关系,同时也让全职妈妈们获得了社区居民的支持。在此过程中,社工扮演支持者的角色,为首次组织讲座的全职妈妈们提供演讲材料等工具性支持及鼓励等情感性支持。

(三)搭建稳定平台是促进全职妈妈持续参与的关键要素

在小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现了全职妈妈短期的自主参与社区后,全职妈妈体验感较好,有了持续小组、参与社区的意愿,在此基础上,社工发现小组有了转变为沙龙的可能性。因此,引导全职妈妈们共同讨论,提出成立沙龙,搭建持续社区参与的平台建议,为全职妈妈自主参与社区创造更多可能性。社工最终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将小组活动这一“鱼”转变沙龙“渔”,交到全职妈妈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能,促进全职妈妈持续的社区参与。

五、理论反思

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强调个人及其环境的潜在优势与资源,因而在促进全职妈妈社区参与的实际过程中,需注意个人、环境、人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优势的利用。个人层面,结合全职妈妈的特点深度挖掘其潜力,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其优势思维的培养。首先,本案例中的全职妈妈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一定的工作经历,因而优势不难挖掘,社工应致力于其深层次的优势探索,如创造力的激发、利用等,以此为社区注入新活力。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其养成优势思维和挖掘自身优势的能力,以至于在离开社工后依然能保持正向思维的习惯。环境层面,链接资源有利于社区参与的环境。仅靠兴趣小组是难以实现妈妈持续的社区参与的,社区活动才是妈妈优势发挥的有效载体。因此,社工需要充分扮演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引入社会组织为社区提供多元服务、拓展参与的宣传渠道、帮助社区工作者树立服务的主动性及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观念等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环境优势。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层面,实现全职妈妈个人优势与社区环境优势的有效互动。全职妈妈优势的发挥是其个人优势与社区资源的互动结果,因此社工需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帮助双方达成共同参与的目标,即社区建设的包容性与共享社区的发展成果,从而形成多元参与、平等合作的包容发展的社区共同体。

猜你喜欢

社区活动全职组员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小队活动菜单”引领社区活动的“三步走”
怎样有效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社区活动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积极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