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2022-12-27富平县消防救援大队毛林生

区域治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场所隐患监督管理

富平县消防救援大队 毛林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得各类公众聚集场所越来越多,包括各类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然而,由于火灾隐患的存在,也会导致公众聚集场所风险升高,尤其是人流量相对密集场所,在火灾发生时将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此外,在火灾中的疏散与救援难度较大,加上外部交通影响,会延误最佳救援时机。因此,应该做好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火灾隐患并采取处理措施,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降低火灾风险,减少财产和人员伤亡,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随着公众聚集场所规模的扩增,也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需要转变传统管理方式,积极顺应现代化消防的发展趋势,提升整体管理效能,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一、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的特点

(一)隐患多,整改难度大

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相对较多,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需要确保监督的全面性,才能及时控制火灾风险。很多公众聚集场所的位置不合理,是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比如在地下室当中,出现火灾后会造成严重威胁。在场所经营过程中为了满足商家的经营需求,通常会进行装饰,会使用大量的易燃物品,这也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1]。公众聚集场所消防设施设置比较多,损坏、故障率较高,得不到及时维修。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存在乱接电线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负荷增大,出现短路故障时就会引发火灾。

(二)火灾蔓延速度快,灭火和救援难

公众聚集场所中装修材料及易燃物品较多,火灾负荷重,当出现火灾后,一旦其消防设施不能发挥作用,火灾会快速蔓延,容易造成人员被困,如果在大型综合体建筑中出现火灾,极易造成严重的立体燃烧,火灾在短时间内蔓延到各个楼层,给灭火和救援工作带来困难的同时也给相关救援人员造成极大威胁。

(三)人员疏散困难,逃生几率小

公众聚集场所中的人员数量较多,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会对人员疏散造成一定困难,消防通道容易发生占用现象,这是造成疏散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人群密集,在逃生过程中会造成踩踏事故。而且很多公众聚集场所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在发生火灾后会产生较多的浓烟,造成视线的阻挡,这也是影响疏散逃生的关键因素。浓烟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人体吸收后会造成窒息,造成人员伤亡。

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问题

(一)主体责任不明确

政府部门在消防监督管理中未能明确自身的职责,缺乏重视,导致本地区的消防事业发展受到阻碍。对于责任的划分不够清晰,在公众聚集场所当中容易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使得火灾出现的几率增大。不了解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特点,在排查工作当中缺乏可靠的组织机构,难以达到提前预防和控制的目的。消防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依靠消防部门的力量无法达到整治要求,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比如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建设部门等等,不仅会对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会降低执法能力。没有明确社会单位在监督管理中的责任,比如物业管理单位和经营单位等等,也会在自查工作推进中遇到阻碍。

(二)消防意识不强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主体较多,极难形成有序的消防管理组织,因此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没有及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会导致消防意识不强,容易由于操作不当或者用火用电不规范而引发火灾。部分经营企业和单位的安全知识与技能不足,不按照我国相关消防法律法规进行施工,出现违规安装线路和使用电器等行为。在出现火灾后,由于缺乏足够的自救和逃生技能,因此会延误最佳疏散逃生的时机[2]。在宣传工作当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足,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和风气,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缺乏实效性。

(三)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的情况也十分普遍,难以适应新时期智慧消防的发展要求,导致工作推进成效不高,难以及时发现公众聚集场所中的火灾隐患,对于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不佳。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施设备,无法针对公众聚集场所中的隐患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导致制度执行出现形式化问题。特别是在监督管理中涉及较多的场所和重点环节,如果信息化支持力度不大,则会导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受到阻碍,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

(四)隐患储量大

火灾隐患主要分为静态火灾隐患和动态火灾隐患两大类,当前监督管理重点以静态隐患为主,缺乏对动态隐患的关注,使得公众聚集场所的隐患储量增大,在整治工作中的压力较大。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足,尤其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要承担消防宣传、火灾调查和灭火救援等任务,在较大的隐患储量面前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部门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不利于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专业人才缺乏

相较于一般场所的消防监管而言,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监管涉及更多内容和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导致监管工作力量不足,难以起到全方位管控的作用。部分管理人员对于先进消防设施和设备不够了解,难以指导民众正确使用消防设备来控制初期火灾。同时,信息化素养不高,无法顺应新时期智慧消防的建设趋势,导致在监督管理中遇到困难。

三、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水平

制度建设是实践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在制度约束下才能提高消防监督管理的规范性,真正了解公众聚集场所不同区域的重点隐患,积极做好评估和控制,避免酿成严重灾害。制度建设应该做到与时俱进,避免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滞后性的问题,深入了解我国相关政策和法规内容,在规章制度建设当中提高实效性,结合当前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加以优化和调整。做好资质鉴定制度和例检制度之间的有效配合,从源头上控制火灾事故。在消防检查工作当中,消防部门应该主动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在协同配合下更加深入地排查火灾隐患,避免在公众聚集场所中出现消防监管的盲区。在商家入驻前应该做好严格的审查工作,了解消防设备配备情况,只有通过检查后才能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此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责任制度,对消防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经营主体的职责明确划分,以便在消防监督管理中做好配合,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出现严重问题后及时追责。

(二)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意识

在公众聚集场所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可以增强各商户的安全意识,从而积极配合管理工作,形成强大的合力,保障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经营。尤其是很多商户的安全意识不足,在用电、用火当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往往为了图方便或者贪图眼前利益而导致火灾出现。为此,应该通过消防宣传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消防设备的操作技巧,以便能够在火灾当中及时开展自救和逃生。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鼓励公众、聚集场所负责人、商户之间形成有效协同。此外,在信息化时代下,还应该积极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拓展信息传播的广度。同时,能够增强信息推送的精准性,督促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定期举办疏散逃生演练活动,针对可能出现的火灾提前预防,引导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引发严重火灾。逐步拓展宣传工作的范围,运用图案和视频等形式增强宣传内容的可读性,以便强化在人们的警惕意识。

(三)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

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强化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满足消防事业长效化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中,应该明确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做好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促进消防部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现代化消防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此外,还应该加快执法机制的构建,确保整个执法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消防监督管理的相关要求能够落到实处。在工作中要做到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能够督促消防监督管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在执法队伍建设中,要积极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明确执法过程的基本要求,防止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和专家、媒体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以便及时改进消防监督管理方法和模式,赢得社会的认可。做好全面稽查工作,对消防监督管理的执法情况实施评估和考核,及时通报不规范行为,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四)引入先进技术,进一步完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措施

为了顺应智慧消防建设的趋势,还应该在消防监督管理中融合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在减轻工作压力的同时,更加快速和全面地排查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技术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针对过往火灾数据实施分析和评估,在了解火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措施,避免公众聚集场所出现类似的火灾。同时,针对公众聚集场所内部数据信息实施全面整合与分析,预测整个建筑的火灾负荷及其变化情况,在超过阈值后及时采取整治措施,降低公众聚集场所的风险。Web技术实现了多种技术的融合,包括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能够通过数据库的建设为消防监督管理提供支持,及时更新公众聚集场所的相关消防数据,达到可视化管理的要求。GIS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公众聚集场所内部地理信息和建筑物信息,满足动态化监督管理的要求。通过电子地图了解公众聚集场所建筑的布局情况,合理规划逃生线路。在5G时代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能够构建可靠的通信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获取公众聚集场所的情况,出现火灾后也可以进行科学指挥和调度。

(五)构建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公众聚集场所应对处置火灾的能力

随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内容的增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在增长,因此应该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确保消防监督管理计划的顺利执行,避免造成半途而废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该适当提高财政投入比例,在工作当中提供更加可靠的经费支持,为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工作、人员培训等奠定基础。尤其是在公众聚集场所当中,很多消防设施出现损坏或者老化的情况,难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该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实现老旧设施设备的及时维修和更换,充分发挥预防和控制作用,避免火灾规模的扩大。在消防部门当中,也应该积极购置先进的消防车辆和消防装备、防护设备、救援器材等等,促进队伍整体战斗力的提升,改善当前消防监督的整体效能。政府部门也应该提供更多的补贴,确保消防部门在工作中使用更加先进的设施设备,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六)提升人员素养,进一步提高消除公众聚集场所消防隐患的能力

不断提高消防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了解当前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现状和监管要点,配备足够的消防人员。积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消防人员征召工作,不断为当前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队伍整体工作水平,适应新时代消防监督管理的特点,加快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督促监督管理人员积极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提高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的整治成效。深入学习不同消防设施和装备的操作方法,能够在工作中针对公众聚集场所的重点区域实施全面排查,改善公众聚集场所的内部运行环境。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促进各地区消防管理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分享成功的工作经验,而且可以促进技术改进,为人才的提高与进步奠定基础。此外,除了要依靠专业化的消防力量外,还应该发挥社会组织在消防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具专业化的指导,拓展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针对违法行为实施举报,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七)构建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环境

在消防监督管理中应该做好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的有效协同,加快监督管理网络体系的构建,这也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关键措施,符合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大排查”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公众聚集场所的专项排查,明确该区域内容易出现的火灾类型及其诱发因素、火灾规律等,提高排查整治工作的力度,使人们能够时刻保持警惕,真正降低消防隐患储量,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入手实施管控。主动增进消防部门和社会单位之间的交流,督促公众聚集场所相关负责人实施定期排查和整改工作。尤其是“三合一”场所中的火灾隐患较多,应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通过网格化管理改善经营生产及生活环境。了解城市和农村重点区域的消防监督管理要点,以社区为单位构建完善的管理网络,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缓解消防部门的压力。

四、结语

公众聚集场所逐渐增多,只有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才能降低火灾对人们的影响,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较多,在出现火灾后会给人员疏散造成困难,火灾的蔓延速度也较快,给消防监督管理造成了巨大挑战。由于在实践工作当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消防意识不强、主体责任不明确、技术手段落后和隐患储量大、专业人才缺失等,也会降低整体管理效能。为此,应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引入先进技术、构建保障机制、提升人员素养和构建网络体系等途径,构建现代化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以强化对公众聚集场所的全面管控,预防重大火灾事故。

猜你喜欢

场所隐患监督管理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