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2022-12-27龙岩市武平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连华兴

区域治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生态

龙岩市武平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连华兴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我国各项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乡村振兴政策与目标,势必要从乡村治理等基本的工作内容入手,乡村治理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建设工作质量与效率。一路发展至今,在乡村振兴目标下,相关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背景下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内在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当前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显著表现。我国农村问题不再是单纯停留在解决温饱层面,农村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变为如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需要不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想妥善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就要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相结合。同时,还要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长期以来,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需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好保障。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一系列发展规划与政策指导,提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不只以发展经济为目的,而是要走一条内涵更加丰富的乡村发展道路。在乡村振兴中要包含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治理体系创新与生态文明进步等诸多内容,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振兴概念。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决定了新时代背景下农民生活质量。乡村振兴不同于传统农村粗放式发展模式,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为途径,带领农民致富变强,并且将农村美视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从自身发展经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能够总结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以先污染后治理,要深刻地意识到生态环境对农村、农民以及社会的重要性。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优美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可以和谐统一,二者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的目的应倾向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因此生态文明的乡村振兴道路不仅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农村建设发展的必要内容。

二、乡村振兴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健全。从当前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来看,参与乡村振兴中的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不畅、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非政府群体参与其中并不顺利,在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时遇到层层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生态治理主体无法及时掌握这里的相关信息资料,在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操作中,治理资源十分有限,相关信息容易在政府内部滞留,无法更加广泛地传递到社会中。另外,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政府公开的生态治理信息,在一些制度的约束下传播受阻,导致相关社会群体发出质疑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群体对政府失去信任,也会让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失去信任,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格局难以形成[1]。(2)地方企业为追求利润造成的污染。虽然有些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威胁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农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这些企业在追求“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忽视了“绿水青山”,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农村地区环境监管能力薄弱。县级作为我国环保机构的基础层级,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偏少的情况,甚至很多乡镇尚未设立环保站,没有配备专职环保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为逃避城市环保执法监管,转移到环境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继续生产,在环保监督不到位的农村地区便可能开始非法排污,而县级因为环保机构人员与经费限制,难以有效落实相关巡查监管工作。其二,部分企业的污染治理能力不足,缺乏科学先进的治污设备与技术。加之企业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综合素质较低,难以达到城市高新企业环保水平,在污染治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求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并不容易。其三,地方企业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方企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也使得地方企业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相比之下,势单力薄的农民群体面对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行为束手无策。有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村生态环境政策时,没能考虑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将广大农民提出的意见排除在外,而企业作为农村地区的强势集体,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地方政府的环境决策尽量偏向自身[2]。(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水平相对薄弱。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种植与废弃物转化方面的技术水平尚未成熟。如秸秆田地,当前依旧有些农村地区通过焚烧等原始、简单的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缺乏绿色化处理、高效利用的技术与能力。焚烧秸秆回填的土地对农作物生长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会对农村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不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还有利于提升土壤的养分与肥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农作物产量[3]。

三、乡村振兴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信息沟通机制,提升多元主体协作力量

相关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为实现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地方政府要实现政务信息实时共享。其一,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公开机制与意见吸纳机制,并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及时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布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各项信息,其中包含具体的治理措施、资金应用情况等。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意见反馈渠道,开放地方网站用于接收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意见,广泛听取来自民众的声音,建立科学可行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其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大力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生态信息共享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信息的共享效率与利用成效,使各项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击破信息壁垒,消除不同主体之间的隔阂,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4]。

(二)加强地方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

其一,要让地方企业认识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并非对立关系,发展思路与对策十分重要。地方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深刻地领悟相关精神与政策,及时转变自身观念意识,从宏观角度来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便是对生产力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便是对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及时转变发展理念,以有效的对策推动企业绿色生产与发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奉行绿色发展理念并切实有效地落实到实践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坚持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二,地方企业建设绿色企业文化,要求地方企业改变原有陈旧落后的发展理念与工艺技术,要对原有的生产设备或技术手段进行升级优化,加大力度宣传并推广清洁生产工艺程序,将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与压力降到最低。其三,在构建绿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员工为基础,定期组织开展绿色企业文化宣传与培训工作,加大绿色企业文化宣传力度与相关培训效率,提升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从而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自觉遵守生态环保经营发展理念。其四,要积极引入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绝大多数高水平管理人才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理念及生产作业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这部分人才可能会在企业中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引导上绿色发展道路,以此降低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五,要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保护信息,基于最新的环境保护法,承担其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打破公众与企业之间环境信息阻隔的问题,为当地农民对地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监督提供平台与途径。在企业公开环保信息后,需要将其生产情况与经营活动放置在农民的监督下,地方企业在启动与生态环境相关的项目前,需要主动与相关利益者,如:由农民、村民等组成的自主组织建立多样化、多渠道的协商,要具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担当[5]。

(三)加大各项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建设

不能忽视农村地区生活与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农村各项基础设置建设。对水源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针对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要建立相应的净水设施进行净化处理,要应用先进的设备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做好废水废物的综合处理力度,降低农村地区对大气与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在农业生产方面,需要改进以往落后的农业种植方式,积极应用现代化、先进化的农业技术,在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作用与价值的同时,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加强治理资金投入,兴建垃圾处理中心。从当前我国农村农民收入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依旧有些地区乡村财政收入不理想,因此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难以满足相关保证与发展需求。农民日常生活垃圾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要积极指导农村地区实行垃圾处置的有效措施。第一,由政府部门负责出资,建立具备系统性与全面性的垃圾分类处置中心,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处置问题。第二,在农村地区逐步实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垃圾分类相关要求,并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处置工作[6]。

(四)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在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时,需要从源头入手,杜绝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污染。绝大多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都与农业生产结构方式密不可分。落实并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势必要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而生态农业发展显然已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不但能够构建高质、高效的兴农之路,还能够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因此,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升级,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地区负责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部门要对农民提供相应的指导,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导并帮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技术与资金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自然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可以尝试将旅游产业、养老产业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的同时,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7]。

(五)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把握住当下的发展机遇,在中央财政全面支持绿色发展农机农具补贴的背景下,各乡镇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带领农业合作社共同发挥出主导作用,提升农业生产的绿化综合能力,提升乡村绿色农业建设发展速度。第二,要尽快落实国家的各项重大生态资源补贴政策,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开展生态脆弱区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以此激发周边地区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要灵活应用国家针对农业污染治理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出台的补贴政策,在实施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在现有养殖范围的基础上,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鼓励养殖大户参与到规模化养殖中,遵循就近循环的模式,落实配套规模粪污染处理设施,利用沼液管网对大量的粪污用于周边种植灌溉。对家庭农户分散的养殖模式,应用异地循环的方式,构建散养农户、沼类服务合作社与种植基地相协作的机制。以村为单位成立集体合作社,统一收集粪污,建立沼粪收集、储备站点,便于分散养殖农户用于施肥浇灌,有效解决农村养殖业畜禽污染问题,并且能够用沼肥代替有机肥料,有利于对农业土壤进行改良。在当地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进行基地现场示范,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技能,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积极探索种植与养殖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组建行业协会,发挥企业组织化作用,提升农产品绿色竞争力,发挥出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环保动力,进一步加强减排控制,通过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8]。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力度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单纯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乡村振兴重要工作内容。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多元发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及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生态
环境保护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