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青年产业工人心理压力探析
——以重庆市T区企业为例

2022-12-27尹醇蒲兰军赵春焱周梦昕韩莉

区域治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社会工作者心理压力

尹醇,蒲兰军,赵春焱,周梦昕,韩莉

1.云南大学,2.共青团铜梁区委

随着社会转型与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问题日益凸出,给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青年产业工人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因此保障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能推动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T区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的关键节点,是劳动力输出城市。近年来,随着T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乡就业或者留在本地发展,也有更多外地青年选择到T区发展,截至2021年6月,T区648家企业现有职工42141人,其中18-35岁青年12049人。这些青年产业工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利于推进企业转型发展,需要不断加强青年产业工人心理压力相关问题的研究,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介入该群体的心理压力问题,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压力干预机制,切实保护好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之窗,为T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T区青年产业工人心理压力现状

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方式,调查对象为重庆市T区高新区18-35岁青年产业工人,主要从事汽车配件、笔电配套、电子产品、新材料、大健康、上市公司、国企、外资企业等职业。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参与调查人员中男性占总体的44.7%,女性占总体的55.3%。其中农村户籍265人,占总体的66.92%,城市户籍131人,占总体的33.08%。学历在高中及其以下有191人,占总体的48.23%,中专与大专有156人,占总体的39.4%。本科及其以上有49人,占总体的12.37%。

(一)个体压力

个体压力主要是指个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或者落差时而产生的自我心理压力,个体对此的心理承受调适能力不强。根据调查发现,T区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基本健康,但有部分人员出现了消极心理。调查中的个体压力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

1.自身学历偏低,专业实力不足

青年产业工人学历多为高中及以下,主要从事工业制造,对员工技能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易上手,但该行业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会造成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在本次对T区青年产业工人的调查中发现,该群体的学历较低,其中高中及以下的人有191人,占总体的48.23%,同时有23.99%的青年产业工人认为自身业务技能不够或专业不对口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在访谈中也了解到部分企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和资源少,致使他们在企业中上升的空间少,这会加剧他们的心理压力。

2.自身定位模糊,职业规划缺乏

职业规划有利于个人明确自我定位,增强个人能力,提升竞争力,达到自身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职业规划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次针对T区青年产业工人的调查结果得知,仅有75人做过职业规划,其他青年产业工人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在访谈中青年产业工人表示“我没有做过职业规划,觉得浪费时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其次我是真的不懂职业规划,不知道怎么做。”职业规划的缺失会造成青年产业工人发展动力不足,工作未形成计划性,对未来感觉迷茫与焦虑,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

3.负面情绪产生,调试方式不当

个体的压力需要正确的方式缓解和调控,才能减少压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伤害。在本次调查中,377人表示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有压力,占总数的95.2%,其中139人表示自己压力很大;压力源占比最多的是事务繁多,难以处理;其次是工作投入与报酬不相符;在进行压力应对选择时,选择抽烟喝酒、自己默默消化以及伤害自己的人数有241人,数量较大。青年产业工人在面对压力时未及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调适,则会降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心理压力。

(二)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主要是指因为工作负荷、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责任、工作角色、人际关系、职业倦怠等因素引起的压力。T区青年产业工人的工作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时间较长,人员流动性大

参与本次调查的T区青年产业工人有176人每周工作时间在60小时及其以上,占总体的44.44%,则每周工作6天,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及以上;在问到工作压力来源时,184人选择事务繁杂,任务重,经常加班,占总体的46.46%。部分青年产业工人表示企业缺乏相应完善的休班制度,调适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自己休闲娱乐时间严重缺乏,不停变动的人际互动和陌生的物理场域容易让人焦虑,以上因素都会加重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不仅威胁到该群体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

2.工作场域复杂,人际关系紧张

本次问卷结果分析中,54名T区青年产业工人认为单位人际关系复杂以及领导不重视不赏识两方面因素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在问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时,126人选择同事之间缺乏配合与理解;66人选择工作环境欠佳。除此之外,大多数T区青年产业工人进入企业后,租住在企业提供的住所中,同事成了青年产业工人彼此之间不得不面对的互动群体。但由于企业经济功能的不断强化,企业更加重视整体效益,要求员工个人效益,鼓励他们进行友好竞争,但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竞争而导致的员工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因此,青年产业工人在面对工作领域中的人际关系,如何沟通与相处逐渐成为他们的难题,对其心理也造成一定的压力。

(三)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主要指来源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带来的压力,因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条件问题而带来的压力。

1.社会认知不足,社会认同度低

据本次调查显示,农业户口的T区青年产业工人占总人数的66.92%,表明T区进行务工的青年半数以上都来自农村,这种户籍制度与我国城乡二元的格局有很大的相关性。因为这类青年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社会对他们缺乏全面的了解,对该群体进行标签化并不断强化,会导致青年产业工人进行自我标签。同时外来青年产业工人会聚居在一起,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是社会对他们的区隔,也是他们的自我区隔,这不利于他们融入城市社区,也让城市居民缺乏了解他们的途径,最终导致社会对其的了解不够,认同度不高,这种现象的发生无疑会加深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

2.经济下行压力大,公共交通不便

虽然我国已迈入了小康社会的行列,但受国际大环境和疫情常态化的影响,经济不景气,下行压力大。T区青年产业工人大多在流水线上工作,处于社会底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青年产业工人每日上班时间较长,接近一半的工人租住企业提供的集体宿舍以及自己私人租住房屋,几乎全部的员工通勤交通方式为公交车、摩托车以及走路,部分工人因公交车接驳不便每天通勤时间在一小时及以上,这些与社会经济存在一定的关联。

二、T区青年产业工人的服务需求评估

(一)个人层面

根据调查得知,由于T区青年产业工人大多数是农村户籍,受教育水平较低,对自身的规划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其自身实力不足,常常被迫处于企业底层,职业竞争力弱。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产业工人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推陈出新的学习要求,同时他们也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如家人照顾、子女教育等,这些问题导致其出现情绪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T区青年产业工人需要正确面对负面情绪,找到合适的心理调适方法,充分挖掘他们潜在优势,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扩大他们的职业晋升空间。

(二)企业层面

T区青年产业工人基本上是计件工作模式,工作时间长,休闲娱乐时间短,导致其工作强度过大,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他们在企业中不仅要和其他员工相处,同时也要与上级沟通交流,不同人员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以至于他们之间容易出现一些人际交往问题,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削减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内部的团结。

为此,青年产业工人需要在工作中得到一定的放松,劳逸结合;同时积极为工人与工人、工人与管理人员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社会层面

在从对T区企业青年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得知,政府没有专门针对青年产业工人的就业政策,比如未将返乡青年产业工人纳入就业政策的扶持范围,导致相关就业政策,覆盖面窄;同时社会对工人的关注度较低,导致其社会认同度不高,这些对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对此青年产业工人需要相关的就业政策保障以及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度,从而提高其社会地位。

三、社会工作介入青年产业工人心理压力的必要性

(一)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在固有的政策弊端、社会文化排斥和个人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局限的情况下,青年产业工人成了一个特殊群体,这也决定了服务部门需要具有利他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的特点,这与社会工作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相契合。以社会工作的专业手法介入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帮助其走出困境,是其他社会机构难以代替的。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调整其因环境变迁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同,逐步解除阻碍自我发展的各种困境,从根本上有助于解决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问题。同时社会工作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需深入到一线青年产业工人,实地探寻出适合中国本土需要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服务模式,同时社会工作以青年产业工人作为服务对象,将极大扩展社会工作在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推进本土化的发展。

(二)改善青年产业工人心理压力状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以科学视角进行管理的弊端已然显现,唯有多方位地吸收和借助不同学科专业的优势才能实现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社会工作是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学科的支撑下,根据专业价值观与伦理规范而开展助人活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提升其能力,促进发展与成长。目前对现有青年产业工人压力研究成果中,原因探讨较宽泛,多数分析是经验式总结,在针对青年产业工人压力现状及原因分析方面存在不足,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因此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青年产业工人心理压力,一方面可以更准确地分析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成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干预策略,有效改善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青年产业工人建立起外部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让他们能通过外部环境的支持来自我调节心理压力,从而降低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因此,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青年产业工人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社会工作介入青年产业工人心理压力的途径

(一)充分挖掘个人优势,发挥自身潜力

社会工作从“优势视角”出发,挖掘和整合青年产业工人的优势资源,充分关注其潜在能力,改变过去消极的处事态度,以至于走出困境。“优势视角”强调以服务对象的希望和目标为方向,制定合理的工作和生活计划。T区青年产业工人多以“问题视角”来看待事情,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悲观,未察觉到自身以及环境当中所存在的优势与资源,从而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专业服务,帮助青年产业工人理性认识当前所面临的压力与问题,帮助他们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压力事件,提升其抗逆力与自我效能感。

(二)学习心理调适方法,合理缓解压力

大多数T区青年产业工人在面对压力时,选择较为消极的方式来排解,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拥有积极的心理调适方式有助于他们缓解压力。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引导青年产业工人对自身所存在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认识,正视压力的存在;其次可以通过开展个案或小组工作来引导青年产业工人学习并运用释放压力的技巧;丰富青年产业工人的业余生活,通过链接资源,为他们定期开展小组或社区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外出参观等;最后鼓励青年产业工人将所学的心理调适方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缓解自身压力。

(三)提供优质学习平台,增强自身实力

T区青年产业工人的部分心理压力来自对自身能力的担忧,缺乏优质的学习平台。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充当“资源链接者”,融合多方教育资源为青年产业工人打造高质量的学习平台,为其提供专业指导,提升职业技能,拓展他们的就业领域,加强其竞争力;整合关于学习、就业的信息,让青年产业工人及时并充分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引导他们学习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巩固企业凝聚力

人际沟通是人们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社会工作者针对青年产业工人之间、上下级沟通不良问题的出现,可以通过开展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将有该需求的工人组成小组,定期提供服务。在活动的过程中青年产业工人可以与他人产生较为频繁的沟通互动,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习模仿他人处理压力事件的成功经验;此外在专业服务中青年产业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渐提升,增强并巩固企业凝聚力。

(五)提高社会参与度,培养社会责任感

多渠道为青年产业工人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创造条件,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是刻不容缓的。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利用宣传报道、微信、抖音等方式加强宣传报道,在广大青年产业工人中弘扬雷锋精神,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鼓励青年产业工人争先创优、弘扬文明新风尚,通过实际行动提升和践行社会责任感。同时非营利组织可以引导青年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和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肯定他们的社会价值,从而提升对该群体的社会认同度。

(六)倡导就业机制建设,提升工人保障力

社会工作者是重要的“政策影响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某问题有普遍性,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T区青年产业工人就业政策存在不足,缺乏保障力,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走访等方式收集资料,整理并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作为重要的支撑材料,向相关部分反映情况,提供政策建议,如整合就业政策,适时推出针对青年产业工人的专项就业政策,加强政策宣传,提升政策普及率,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社会工作者心理压力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新时代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