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杭州路径*
2022-12-27浙江中医药大学彭帆
浙江中医药大学 彭帆
一、前言
杭州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协同融合发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10月印发了《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数据驱动、创新引领、融合带动,坚持不懈抓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集中攻坚抓产业数字化,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全产业各领域的深入融合;全面系统抓城市数字化,以城市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为支撑,打造多元参与、成果普惠的数字治理“杭州模式”。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大力支持浙江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个月后,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如何通过数字经济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杭州要坚决扛起浙江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遵循特大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争当城市范例中奋力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以“杭州之答”回应“时代之问”。
但目前国内学术界针对浙江省或杭州市进行的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不多,现有研究数量的稀少和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仅围绕“共同富裕”问题、“数字经济”问题或“数字化改革”问题等进行,针对性不强,研究不够深入。国外学术界针对数字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研究视角较为分散,主要包括数字经济的变革与管理、全球数字经济的危机与希望、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和管理、数字经济下的企业创新等内容。总之,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与实践启迪,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空间:一是针对目前杭州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不够系统;二是数字经济的难点研究成果较少,尤其缺乏数字经济在助力杭州共同富裕问题上的研究;三是对于杭州市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共同富裕路径的针对性研究并不多见。
二、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关于数字经济的概念,当前学界并无统一标准,参考一些学者对数字经济概念的界定(金环、于立宏,2021)[1],结合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本文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发生根本变化的经济系统。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包括“新零售”“新制造”等。经调查研究,目前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如下:
第一,数字发展理念超前,为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向导。杭州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理念上,将数字经济定位为“一号工程”,不断推动实践、制度和理论创新。在2016年举办G20杭州峰会期间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杭州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一项重要议题。以城市大脑创新城市治理,成功打造全国城市数字治理典型范本。首推“企业上云”“健康码”成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利器,诞生了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创新驱动,争取在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等方面领跑全国乃至领跑全球的重要理念。在这些先进理念的助推下,为杭州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向导。
第二,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杭州市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蓬勃发展。根据《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研究报告(2021)》相关数据,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795亿元,占GDP比重达1/4,同比增长15.1%,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同比增长13.3%,占GDP比重达到26.6%,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数字安防产业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杭州入选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20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26.6%[2]。
第三,数字治理水平全国领先,辐射长三角数字化发展。2019年国务院批复并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同时还要求要“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3]可见,数字经济可作为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带动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在数字企业、数字平台数字技术或是数字服务等方面,杭州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比如,一大批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数字经济企业、经济基地和平台,正引领浙江省成为长三角甚至全国的互联网产业,杭州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正努力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转变、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化示范区[4]。杭州首创了“健康码”“亲清在线”等数字平台,实现了决策科学化、治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的目标。同时,杭州综合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让市民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贴心、更便捷的城市服务,提升了城市数字治理的水平。杭州的辐射带动能力强,长三角地区数字治理水平显著高于全国。
三、杭州市数字经济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的难点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大力支持浙江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个月后,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如何通过数字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深入分析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认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全面发展的富裕,是公平正义的富裕,是差别有序的富裕[5]。当前,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但对于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发展仍存在一些难点。
第一,数字经济结构不平衡,阻碍“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的“共同”二字主体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一部分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的共同富裕,目标是惠及全体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目前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软硬”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近年来,服务业数字经济营业收入是制造业数字经济的两倍多,资本青睐于模式创新等生活消费服务领域。余杭区、滨江区和西湖区数字经济占全市数字经济比重的绝大多数,而其余各区、县(市)占全市比重仅为个位数,数字经济主要依赖龙头企业,阿里系、海康系、网易系、新华三系、大华系五大龙头营业收入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杭州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较为领先,而县、镇、村三级的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这就造成了数字经济仅为发展较为领先的一部分人造福,而没有普惠到全体人民。
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尚有差距,阻碍“全面发展的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因此,以高质量发展为驱动,实现全面发展的富裕,将为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富裕首先应该是生产力的问题。目前,杭州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论在标准的制定、产业链的完整度、强企引育作用的发挥都存在一定问题,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很大程度上能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推动产业链整体做大做强,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引领标准、规则方面尚需努力。目前,各地都在全力抢抓数字经济重大机遇,竞争日趋激烈,城市间、区域间产业发展重叠度较高,“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中,杭州上榜企业为4家,不及北上广深,杭州领跑面临压力。
四、杭州市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
第一,加速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差异。习近平总书记说,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6]。一方面,杭州乡村的发展一直位于全省和全国的前列,但与城市相比,乡村在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卫生、数字养老、数字救助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要打造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需要加速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推动乡村共同富裕。只有乡村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杭州才能在共同富裕问题上真正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具体来说,要提高乡村的数字化能力,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重点培育打造一批数字乡村样板镇和样板村,要完善乡村数字化服务,发展数字旅游、数字康养等新业态。大力推广数字服务终端应用,加快医疗、救助、养老、文化、就业、教育等领域实现一站式数字服务。要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加快乡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
第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强企引育作用力。共同富裕需要先进生产力的支撑,而企业创新带动企业发展所创造的巨大生命力对助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企业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但目前,杭州距离“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尚有一定差距,数字强企数量仍占少数。因此,要大力培育扶持数字经济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同时重视对中小微数字企业的扶持,增加强企数量,提高企业数字经济竞争力。具体可以通过数字企业牵头,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的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数字平台,支持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创新数字实践基地,支持企业创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人才创新数字工作室等,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加快企业的数字产业化速度,提升产业化质量。
第三,借助亚运会平台,加快一流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随着5G、AI、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杭州亚运会的筹备、宣传和举办等内容及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杭州亚运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展示浙江、展示杭州的重要机遇。在亚运会即将举办之际,凭借“重要窗口”,实现“数字杭州”,对于审视自身、提升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可以借助亚运会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需要重视农村,让农民也能通过亚运会平台受益,充分享受到优质普惠的教育、医疗、养老、幼托、社保、文体等公共服务。
第四,提升数字文化治理能力,助力人民精神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6]。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文化经济在助力共同富裕上也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开展数字文化治理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数字文化与实体文化、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关系。要更好地实现政府和社会公众、社会组织的互动,更加注重多主体之间的参与感。应该大力发挥社会主体的力量,建立新的数字文化治理模型,提升数字文化治理能力,在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