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种类与防治措施分析
2022-12-27艾山吾山
艾山·吾山
(伊宁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伊宁 835000)
0 引言
羊的养殖过程中,环境因素对于羊的生长、发育、繁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羊肉、羊毛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在影响羊只健康、生产性能的环境因素中,病原体感染的危害性较大,会导致羊只患病。疾病在羊群中的传播,羊只出现生长缓滞的情况,导致延期出栏,增加养殖成本。患病羊发生死亡,养殖户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羊的养殖管理过程中,疾病防治是十分关键的工作。在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具体了解诱发线虫感染的相关因素、线虫疾病种类,分析疾病特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或避免疾病对于羊养殖的负面影响。
1 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种类
病原体感染是羊患病的主要原因,寄生虫病是常见的疾病类型。受到线虫感染的影响,患病羊的消化道受到破坏,无法正常吸收营养。由于患病羊的进食量减少,营养供给不足,则会导致其发育不良、体重下降,严重危害羊只健康。患病羊多表现为腹泻、呼吸减缓等症状,并会出现贫血等情况。长时间发病、病情严重的患病羊,死亡的风险较高。不同类型消化道线虫引发的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应该准确进行鉴别、区分,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了解不同类型消化道线虫感染(捻转血矛线虫、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的特点,进而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 捻转血矛线虫感染
捻转血矛线虫(毛圆科血矛属)是一种口囊不发达的寄生虫,呈头端细、有一对颈乳突等形态特征。雄虫、雌虫的形态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长度分别为15~19mm、27~30cm,分别呈淡红色、红白相间的颜色。雌虫的产卵能力强,虫卵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在雌虫产卵后,虫卵可快速发育成感染性幼虫。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的消化道,虫体利用其口囊,吸附于胃、肠黏膜,能够引发炎症,影响造血干细胞功能,导致胃液分泌异常,进而产生致病作用。受到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影响,患病羊出现腹泻症状的同时,多表现为消瘦、被毛粗乱无光、腹部与四肢水肿等特征,可以将其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1.2 仰口线虫感染
仰口线虫(钩虫科仰口属)是引发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主要寄生虫类型,虫体呈近似于漏斗状口囊、前端稍向背侧弯曲等形态特征。仰口线虫在羊的小肠内寄生,雌虫在产卵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外部环境中发育成感染性幼虫,进而发生经口感染,导致羊消化道线虫疾病发生。仰口线虫适宜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在低温环境中,幼虫不易存活。仰口线虫感染的发生,会对成虫寄生部位黏膜形成损伤。仰口线虫通过吸血汲取营养,会引起肠黏膜出血。仰口线虫分泌的毒素,容易引发炎症、溃疡等病变。发生仰口线虫感染的患病牛,多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出现下痢、大便带血等症状。患病牛出现黏膜苍白、皮下水肿等症状时,往往提示贫血的发生。
1.3 食道口线虫感染
食道口线虫(毛线科食道口属)在羊的结肠、盲肠等部位寄生,雌虫产卵后,随粪便排出体外,适宜生长于潮湿、温暖的外部环境。在羊的饲喂过程中,羊只采食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饲草,发生经口感染。食道口线虫在肠壁形成结节,定殖生长。食道口线虫感染多发生于春季、秋季,羔羊的患病风险较高。感染性幼虫在大肠下形成结节后,会对羊的肠道形成损伤,引起肠壁增厚,形成肠壁炎症。食道口线虫生长为成虫后,则会分泌毒素,对于肠壁形成损伤,引发炎症。相比之下,幼虫感染的危害性较高,患病牛容易出现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化脓性结肠炎等疾病。食道口线虫感染引发的羊消化道线虫疾病,患病羊会出现肠壁结节病变,持续表现为腹泻、下痢是常见的症状,排除带有黏液、血液的暗绿色粪便。病情持续加重,患病牛存在机体衰竭死亡的危险。根据不同种类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特点,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办法。
2 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症状
2.1 症状
在进行羊养殖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的情况十分多样,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不同。羊只在感染消化道线虫疾病初期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随着线虫在羊只消化道中生长繁殖,并寄生在羊只的皱胃和小肠组织中,其也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症状。在感染线虫疾病的中后期,病羊的免疫力与抵抗力明显下降,由于寄生线虫会和羊本体争夺营养成分,因此病羊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与此同时,病羊会出现毛色暗淡、发枯打结的情况,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羊只的消化功能出现紊乱。其中,具体的症状包括严重腹泻、采食量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机体消瘦,并且还会存在长时间卧地不起的情况。与此同时,患病羊只还会进一步出现机体贫血的状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引发下颌水肿以及眼结膜组织病变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羊会进一步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脉搏减弱的情况,最终导致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羊只在感染线虫之后也会存在一定的特殊情况,例如,部分线虫在羊只机体中寄生的时候吸血,进而造成羊只体重骤降;在感染血矛线虫之后,羊只还会出现消化道功能异常的情况;而感染食道口线虫则会导致出现大肠结节疾病症状。
2.2 解剖
在对感染消化道线虫疾病的羊只进行解剖后发现,病羊普遍存在集体消瘦的情况,同时在胸腔与腹腔中存在大量的淡黄色渗出液。与此同时,病羊的肝脏、脾脏均存在萎缩,同时肠系膜与大网膜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而在对病羊消化道组织进行解剖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寄生的线虫存在于各肠段组织中,线虫在黏膜层造成虫咬的痕迹和结节,而皱胃黏膜则存在水肿病变情况。此外,病羊的小肠和盲肠位置会存在一定的黏状渗出液,大肠组织存在黄色结节;存在于大肠组织中的虫卵如果出现破裂的情况则会进一步造成羊只出现腹膜炎症以及化脓性肠道炎症等。
2.3 实验室诊断
针对羊只消化道线虫疾病进行实验室诊断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直接涂片镜检或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进行检测,进而检查病羊粪便中虫卵的数量。随后,需要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化道线虫疾病防治措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虫卵加以区分。通常情况下,在对病羊粪便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根据1g粪便中存在的虫卵数量进行判断,检测羊只是否存在消化道线虫疾病。其具体的标准为:当虫卵数量在1000个以上的时候,养殖户就需要进行相应的驱虫工作;而虫卵数量在2000~6000个的范围时,说明羊只已经达到严重感染的程度,应立即采取措施。
3 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防治措施
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发生,对于羊只健康形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其生长缓慢,羊肉、羊毛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也会随之下降,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羊消化道线虫疾病在羊群中的传播,则会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将疾病防治作为羊养殖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不同种类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防治。结合患病羊的特征,对于不同种类羊消化道线虫疾病进行准确的识别、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止疾病传播、扩散的风险,保障养殖管理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饲喂管理、环境管理,用于降低羊只经口感染的风险,阻断羊消化道线虫疾病在羊群中的传播。在羊消化道线虫疾病发生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减轻疾病的危害性,避免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1 疾病的识别与诊断
在羊的养殖管理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羊的采食、排便、步态、姿势等情况,检查其被毛、皮肤、黏膜,检测其体温,对于羊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羊只出现食欲下降、粪便状态异常、行动不稳、被毛粗乱、皮肤水肿等表现时,往往提示疾病的发生。根据患病羊的腹泻、消瘦等症状表现,初步判断为羊消化道线虫疾病。在此基础上,针对粪便进行检测,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是培养粪便虫卵检查的方式,可以准确判断病原体的类型,对于不同类型消化道线虫感染进行鉴别,同时根据虫卵数量,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而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2 科学的饲喂管理
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羊只感染线虫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发生,多为经口感染。由于饲料、水受到线虫的污染,羊只在采食饲料、饮水的过程中,幼虫进入到消化道内,并在消化道内持续生长,形成具有感染性的线虫,对于胃、肠功能形成损害。为了有效预防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发生,应该加强饲喂管理,降低线虫经口感染的风险。根据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矿物质,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将饲料储存于洁净、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污染,保障羊的进食、饮水安全。合理安排日常的放牧时间,不宜在清晨、傍晚进行,同时需要避免在雨后放牧,防止羊只采食潮湿的草料或饮用地面积水,降低线虫感染的风险。
3.3 严格的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管理,为羊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羊舍内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在产卵后,均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及时对粪便进行处理,可以防止虫卵生长成感染性幼虫,避免其感染羊只。对羊粪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于杀灭粪便中的各类病原体,降低线虫感染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针对羊舍及羊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粪池、污水池、下水道出口均是需要重点消毒的区域。与此同时,加强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在进入养殖场前,更换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实施喷雾消毒,在潮湿、高温的夏季,需要增加消毒频率,每周需要消毒2~3次。保持料槽、水槽等饲喂用具的清洁,并严格进行消毒,为羊只提供洁净、安全的饲料和水。在羊只进食后,应及时对料槽中的残留饲料进行清理。在助产、配种、注射治疗等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与羊只直接接触,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羊体进行清洁,在擦拭清洗后,喷洒消毒液。根据羊消化道线虫疾病防治的实际需要,实施驱虫管理。针对引发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寄生虫类型,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合理拟定驱虫药的剂量、剂型,合理进行配制,正确予以投放。
3.4 针对性治疗
在羊舍内,设置隔离区域,用于患病羊的治疗。在羊消化道线虫疾病发生后,需要对患病羊进行隔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而对于羊群中的疑似患病羊,同样需要进行隔离、观察,判断其是否发病,进而实施治疗。在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治疗中,常用药物治疗方法。在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治疗中,选择丙硫苯咪唑、左咪唑作为治疗药物,也可以选用伊维菌素、甲苯咪唑,以上药物均有着良好的驱虫效果,对于杀灭寄生虫有着良好的功效。在选用治疗药物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种类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特点,同时考虑到羊只自身的情况,应用合适的治疗药物,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保障治疗的安全性。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有效防治,可以充分保障羊群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减少疾病对于羊肉、羊毛生产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综上所述,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发生,与多种类型的线虫感染有关。在羊消化道线虫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具体了解不同类型线虫的特点,结合患病羊的症状表现,对于疾病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进行判断。观察患病羊的症状表现,粪便虫卵检查结果,对于不同种类的羊消化道线虫疾病做出诊断。基于此,加强饲喂管理,采取科学的饲喂方式,保障羊群安全、健康的采食和饮水。通过环境管理。为羊群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防止线虫的生长、传播,进而降低感染疾病的发生风险。在羊消化道线虫疾病发生后,及时展开治疗,降低疾病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