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主骨”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探析*
2022-12-27周长征
岳 鹏 周长征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中医学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症状等认为其属于“腰痛”“腰腿痛”和“痹病”等范畴[1]。病因多以肾虚为主,加之外邪侵袭或劳损,以致肾阳不足、肾虚血瘀,腰部经络受损、筋骨失常,引发此病。患者常因腰骶部疼痛或放射到下肢的疼痛、麻木而就诊,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2]。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炎镇痛或手术干预等方法对症治疗,但存在药物副作用、风险、意外、手术费用高等问题。“简、效、廉”的中医药治疗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患者接受度高[3-5]。本文试以“肾主骨”理论为基础,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出发,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
1 “肾主骨”理论探析
“肾主骨”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之中。《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其充在骨”。从生理方面论述肾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精足则骨髓充盛,骨髓充盛进一步促进骨的发育[6]。《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从病理方面论述了肾与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肾精亏虚,骨髓不能正常化生,骨骼所需营养缺乏,会引发一系列骨病[7]。《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进一步说明肾精不仅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作用,还参与了整个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肾阴、肾阳之间互用互藏,动态平衡,滋润和温煦人体各个脏腑器官,使各脏腑之间阴阳维持动态平衡。
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的关系
2.1 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病因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第一次将肾与腰部疾病联系起来,并强调肾气损耗、肾精亏虚,会出现腰部酸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8]。此外,“肾主骨生髓”,肾气充足,肾精旺盛时,才能维持腰部的正常功能,促进腰部的强健;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滋养温煦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腰部痿弱无力,酸痛畏寒等症状。《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说明了劳力、房劳过度或大负荷运动会导致肾精受损,从而导致肾不主骨,筋骨不坚,继发腰椎疾病。《景岳全书·腰痛》曰“腰痛之虚证十之八九”,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根本在于肾虚[9]。肾虚的病因又可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肾精不足直接导致身体发育不良,严重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后天原因主要由形劳、房劳过度等导致,亦可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研究发现[10],先天肾气不足影响青少年腰骶结构的发育,导致结构异常,最终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现象,说明青少年腰突症的发病直接与肾虚有关。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肾虚类型
2.2.1 肾阳不足型 《黄帝内经》曰“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说明阳气虚损为腰痛的重要病因,《诸病源候论》中进一步强调少阴阳伤的重要性,认为其为腰痛的主要病因,阳气虚衰,少阴为肾,肾阳不足,则腰府不得其温煦,易发为腰痛[11]。《证治准绳·杂病》中云“肾虚腰痛者,是阳气虚弱不能运动故也”。肾阳不足,肾精亏损,阳气推动温煦之力不足,腰府、筋骨失养而导致腰痛的发生。《四圣心源·腰痛根原》中有“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指出肾阳不足为腰痛的主要病机。《金匮翼》云“肾虚腰痛者……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故临床常表现出腰腿部酸楚冷痛,气短乏力,不能久行,亦不能久站久立,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症状可减轻,病情缠绵,易于复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等证。
2.2.2 肾虚血瘀型 《济世方》中指出“坠堕闪肭,气凝血滞,亦致腰痛”。《景岳全书·腰痛》“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外伤或劳损后,筋骨肌肉受损,血溢脉外,瘀阻经络,是导致腰痛发生的重要因素[12]。又如《金匮翼》云“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淫,经络瘦滞,令人率痛不能转侧,其脉日轻夜重者是也”。损伤后瘀血腰痛者,筋脉瘀阻,气血不通,以腰腿痛,疼痛位置固定于瘀血阻滞处,痛处拒按,轻者俯仰受限,甚则不能转侧,日轻夜重,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为主要表现。
3 基于“肾主骨”理论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3.1 补肾温阳为主
针对肾阳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药治疗时可以补肾温阳为主,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对症治疗,使肾主骨功能恢复,温阳补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上温补肾阳时常采用经典处方“右归丸”。在组方时随症加减,常可添加补肝的药物,如墨旱莲、女贞子等,取肝肾同源,筋骨同治之意[13];肾阳不足时风、寒、湿等外邪易侵入人体,导致痹病的发生,治疗时可酌情添加独活、桑寄生、秦艽、桑枝等祛风散寒,除湿通痹之药,标本兼治。又因补益之药多滋腻碍胃,适当在补肾药方中加入山药、茯苓、薏苡仁、党参等健脾之药,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亦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在予以中药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灸法,如赵洋等[14]使用隔药灸脐治疗肾阳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药物选用大补命门相火之肉桂、通经止痛之威灵仙、温肾助阳之丁香、补肝肾之川牛膝,取得良好的疗效。
3.2 补肾活血为主
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于补肾活血,肾虚与血瘀互为因果,肾气虚则血液推动运行功能减弱,容易导致血液瘀阻,血瘀又易致气机闭阻,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15]。故予中药治疗时应在补肾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之药物。常使用的方剂有“补肾活血汤”,然不同医家的药物组成略有区别,但多使用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肉、肉苁蓉、牛膝、续断等药物以补肾,使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三七、没药等药物用于活血。若血瘀明显,还可用土鳖虫、地龙等破血逐瘀。《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理气血,逐寒湿,止诸血,温中开化,以之灸火,能调诸经而除百病”。对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可以使用灸法,如李磊等[16]使用隔药灸对其进行治疗,药物选用补肾之牛膝,活血化瘀之没药、红花,亦取得良好的疗效。
4 医案举隅
患某,女性,65岁。因“反复腰痛10余年,加重7 d”于2021年2月8日就诊,就诊时腰痛甚,伴有左下肢麻木,畏寒,疼痛常于夜间加重,腰膝酸软乏力,听力减退,纳尚可,夜寐差,二便可,舌暗红,少苔,脉细涩。查体:L4~S1棘突间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30°(+),右侧80°(-);腰椎MRI示:L4/5、L5/S1椎间盘突出。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痹,肾虚血瘀证。治疗:1)补肾活血之补肾活血汤加减。处方:熟地黄15 g,枸杞子10 g,酒苁蓉10 g,菟丝子10 g,续断10 g,盐补骨脂10 g,烫骨碎补 10 g,酒山茱萸10 g,盐杜仲 10 g,牛膝 10 g,炒地龙 10 g,土鳖虫 5 g,延胡索15 g,当归10 g,鸡血藤5 g,醋没药10 g,络石藤10 g,独活10 g。14剂,水煎服,早晚温服。2)隔药灸脐,药物:川牛膝、熟地黄、红花、没药。每日1次,每次10壮。3)嘱患者适度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复诊:2021年2月22日。患者诉腰痛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为求治愈,特来复诊。复诊时症见:腰痛较前明显减轻,常于劳累后复发,下肢麻木较前减轻。舌红,少苔,脉细。考虑已对症,继用原法,续服14剂,灸法亦同前,续灸14 d。2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诉腰痛基本好转。
按:“腰为肾之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迁延十余年,肾精亏虚,腰椎筋骨失衡,基于“肾主骨”理论,辨为肾虚血瘀证,治疗当以补肾活血为主。方选补肾活血汤加减。用熟地黄、枸杞子、酒苁蓉、菟丝子、续断、盐补骨脂、烫骨碎补、酒山茱萸、盐杜仲以补肝肾,强筋骨;土鳖虫、地龙为虫药,破血逐瘀,除久痹久痛。鸡血藤替换原方中红花,再加没药、延胡索以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又因肾虚患者容易兼夹风寒湿等外邪,配伍络石藤、独活祛风散寒,有“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整方补肝肾与补血活血化瘀同用,补而不滞。另配合隔药灸脐,脐中为神阙穴,属任脉要穴,任督冲一源三岐,可见脐与督脉密切相关。艾灸脐部既能补肾,强正气,又可以温通经络,激发全身,尤其是腰腿部气血的运行,起到活血化瘀之功效。同时通过温通作用,还可促进补肾活血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5 结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与肾有着密切的联系,肾虚是贯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病机,阳虚不足、气滞血瘀是其重要发病因素。在临床的治疗中,针对其病因病机,以补肾为本,或补肾温阳,或补肾活血,灵活加减,标本兼治。在运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使用其他疗法,如隔药灸,可同时兼顾艾灸和药物的作用。也要注意药物、穴位应根据证型来进行选择,随症治之,才能发挥更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