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必备知识撬动阅读难点
——如何区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的模糊选项

2022-12-27山东时均琪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学类选择题选项

山东 时均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把“审美鉴赏与创造”列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研究近两年的新高考卷或全国卷不难发现,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考查内容大都指向“分析鉴赏”,就是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并将其划分为A、B、C、D、E、F六个层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析鉴赏”应属于C、D层级,是较高阶的思维能力。早在20世纪中期布鲁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时,就把“分析、综合、评价”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因而这一类试题具有一定难度。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另一重点考查内容为“艺术特色”。经过查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笔者发现涉及艺术特色的文章共有47篇,但没有一篇是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选项分析的,其他报刊近几年也极少有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题型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的文章。我们能从网上看到的一些文章彼此之间又缺少联系,不成体系,没有章法;一线教师的分析讲解很多停留在试题解析的层面,就题讲题,不能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从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给教师、学生带来系统化的知识,解决教师、学生的疑难,确实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考查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解答时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是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需要研究近两年的高考选择题题干,明确考查内容,根据内容寻找解决办法。

2020年全国统一命题的有五套卷,分别是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2021年全国统一命题的有四套卷,分别是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

通观上述九套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题干,我们可以发现,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考查的内容非常稳定,主要考查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能力层级主要是B级和D级。2021年全国甲、乙两套卷中,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考查都在第7题。在新高考Ⅰ、Ⅱ卷中则是两道题,分别是第6题、第7题:新高考Ⅰ卷第6题考查文章内容,第7题考查文章艺术特色;新高考Ⅱ卷第6题考查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第7题考查文章内容。根据难度系数来衡量,考查艺术特色的试题难度较大,能力层级较高。因此,相比较而言,新高考Ⅰ卷在第7题上难度较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内涵与特点

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考查内容,我们来分析选项的内涵与特点。就内容而言,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对内容的理解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词义的理解

如2020年全国卷Ⅲ第7题B项: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考生对“镰刀锤头图案”这个词义的理解,以及“说”这个字在文中的含义的把握,直接影响对这个选项的判断。“镰刀锤头图案”是指党徽,“说”是表达的意思。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又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6题A项:火柴匣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文章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既强调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火柴匣子”只说明猖神庙的小,而没有世俗性,实则不然。“火柴匣子”对作者这一代人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甚至是那时孩子们的玩具,所以具有世俗性。

再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B项:莫须有先生所说的“写生”,是指文章应该把事物写得清楚明白,让对该事物陌生的人读了也能一目了然。

根据文章内容,“写生”的意思应该是“写得清楚说得明白”,而不是画画中的写生。

还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D项: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

“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理解错误,因为写不写关于放猖的文章都不能算是“过失”,只能是一种遗憾,且原文说的是“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好像”这个词表达了一种模糊的不确定性,考生对该词的理解决定了本选项判定的正误。

2.对句意的理解

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C项: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走得太软”是说儿子的棋路不够凌厉与霸道,但从做人上说,又是值得肯定的。

又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7题B项: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对“带胡子的有,麻的有……”的句式的理解,决定了该选项判定的正误。根据句式特点,一般放在前边的词语,就是要强调的重点,要突出这个词语的特征,所以该选项正确。

3.对段意的理解

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7题A项: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

本选项考查的首先是第一段的段意,点明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其次是第一段的作用,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的作用。

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6题D项: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这个选项涉及文章的最后一段:“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这段告诉我们,不是王生枝“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而是需要多摆几次石门阵,把鬼子打走了,才能做理想的衣橱。

4.对文意的理解

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7题A项: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描写滑雪的段落”“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中,“感受”是对这些段落内容的概括,“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也是对文意的理解。

又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7题D项: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

这一选项就是概述全文表达出来的人世的苍凉之感,这是对文意的理解。

了解内容方面的考查内容与特点,学生便有了备考的方向与抓手,只要读懂了词义、句意、段意、文意,选择题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就艺术特色而言,此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庞杂,为方便学生学习,笔者在此梳理一下。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反复。这是《考试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另外还有对比、衬托、反语、通感、双关、词语移用、引用、用典、互文、拈连、顶针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共五种。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一般不涉及说明,所以高考主要考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其次是抒情、议论、记叙。

写作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烘托、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以静衬动、虚实结合、乐景写哀情(反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抑扬结合、正面描写(包括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对次要人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伏笔、照应、铺垫、渲染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有关文体特征方面的知识。如小说多是虚构的,散文常是真实的;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的叙述角度(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叙述手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小说的线索(包括双线结构、三线结构);小说结尾(特别注意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戛然而止式结尾的特点、前后照应式结尾的作用);语言特点;等等。

三、辨析几个疑难概念

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的辨析。“表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含义是“表示出来”,笔者认为,表现手法应该包括所有能“表示出来”的手法。也就是说,它应该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因为这两个手法也能将文意更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所以表现手法范围更大。如果把表现手法用写作手法来表达,形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并列的形式,就可以避免交叉重复的局面。

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辨析。写作手法是从文章的写作角度来说的,它包括文章的构思、文章的写作方面的各种方法;而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则主要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比如遇到赏析语言的试题,则只能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方面着手,不能从写作手法里寻找答案。

伏笔和铺垫的辨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伏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铺垫,陪衬、衬托。埋伏的事物通常都是隐秘的,不易被发觉的,所以当前文十分明显地提示后文的某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而不能说“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四、区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模糊选项的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选择题是高考必考题型。区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模糊选项的教学,核心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系统梳理和升华这些内容,让学生重新认知所学,以轻松解决疑难问题,获得高阶思维能力。

首先,明确考查内容,形成基本能力。前文提到,高考考查六大关键能力,而要区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模糊选项的差异,需要学生先训练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词义、句意、段意和文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训练,以形成更高的能力,达到透视文本的内在逻辑、深入理解的境界。

其次,搭建系统支架,构建全面的艺术特色和知识体系。正确区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模糊选项,除了要培养理解能力,还要系统搭建认知支架。系统化地梳理全面的艺术特色知识体系,这是一个1+1>2的问题,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快速形成鉴赏能力。

例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6题A项: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如果学生明白伏笔的知识,很快就可以判定“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误,“水桶子”在后文再也没有出现,所以不能说“埋下伏笔”。

再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7题C项: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如果考生把“环境描写”的作用梳理清楚,就可以快速判定此选项正确。

最后,从会到熟,扎实推进深度学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选择题模糊选项的出现,还与学生知识掌握不熟练有关系。艺术特色的有关知识一直贯串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但是不少学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认为自己都学过,都会用。然而,一到考试遇到选择题的时候,学生就会出现不能分辨其中差异的情况。我们的对策就是让学生熟悉知识体系,这就是深度学习的问题了。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能够辨析选项与原文之间的细微差异,将知识内化成能力,解决关键问题。这恰恰正是新高考着力引导、提倡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学生要学会自己动手,总结—梳理—内化,形成解决问题的分析鉴赏能力,这才是解决学习与考试疑难问题的“王道”。

当然,培养学生分析鉴赏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策略绝不限于以上几种,凡是能够挖掘学生思维潜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解决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的方法策略,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笔者期盼此文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猜你喜欢

文学类选择题选项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抓住文本细节,把握形象特征
——文学类文本人物形象概括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文学类
年度图书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