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互联网医院构建闭环式健康管理系统

2022-12-27汤明坤谢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评估医院服务

汤明坤 谢强

10 年来,我国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在发展中转型,为中国的健康管理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从全国来看,健康管理机构的发展还不平衡,存在地域差异,大多数健康管理机构还停留在单纯体检服务上,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服务才刚刚开始[1]。随着互联网+医疗时代浪潮的到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全程、便捷的、覆盖面广的健康管理服务,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发展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新医疗时代下,大型综合医院如何利用多专科优势以及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打好“互联网+医疗”组合拳,成为落实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借力公立医院的较完备的互联网医院平台,打造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以期为健康管理服务方式探索新的路径。

1 健康管理的发展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是针对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进行全面管理,制定针对性的健康计划,并协助实施的一系列健康提升过程[2]。我国的健康管理正处于发展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3]。随着百姓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落地,健康管理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其理论体系逐渐成熟,发展能量巨大。

2 健康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体检的健康管理服务三部曲,即健康状况信息采集、健康状态的评估预测以及干预指导[4]。所以健康管理系统应包括体检者健康信息的采集,涵盖体检者基本信息以及感官状态、家族史、疾病史等信息;根据采集信息制定针对性的体检项目并进行健康评估;根据入组标准对部分体检者慢病进行追踪管理。受制于健康管理观念的局限以及健康管理收费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系统并不完善,仅建设有开单系统、分科检查系统、报告管理系统等。但随着对健康管理的重视以及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化逐渐成为实现智慧健康的左膀右臂。

根据健康管理的内涵要求,要全方位的发展健康管理系统,只有依托实体医院,才能平稳高效地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互联网与医疗的关系才是智慧医疗茁壮成长的首要条件[5]。以大型医院为依托,以平台为支撑,打造全智能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疾病模型的分析、疾病风险预测、体检决策支持以及远程监护等,同时实现院内院外体检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

基于健康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需求,需要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交互的依托平台,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健康管理对象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时段、智能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3 互联网医院情况简介

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有机结合[6]。“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是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厦大一附院”)为建设实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程就医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就医体验及健康照护服务[7]。患者可在网上进行复诊,医生可开具医嘱,患者选择到药店取药并到医院进行医技检查。此外互联网医院还提供了预约挂号、充值缴费、报告查询、在线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现已开通儿科、妇产科、皮肤科等60 几个科室,线上医生600 余位,注册用户70 余万,复诊人数达到48 万多人次。

4 互联网医院+健康管理闭环

数字化医院的核心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就诊质量、提升就诊效率,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8]。根据健康管理的内涵,要求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部门改变观念和业务范围,加强学科建设,由单一的体检转化为更高标准的健康管理,并依托完备的互联网医院,构建检前、检中、检后一体化线上线下健康管理系统。

4.1 体检前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ppraisal,HRA)指通过体检对个人、群体健康状况、患病可能及死亡危险三方面所进行的量化评估[9]。HRA 是关系人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需求;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技术部分;也是体检机构由单纯疾病筛查向危险因素评估、干预转化的重要阶段[10]。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的简便性以及集成平台的信息互联互通,根据个人的自我感觉描述以及在医院门诊、住院、体检历史数据,问卷调查(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规律、当前的健康状态等)等数据资料,通过问卷、危险度计算和评估报告3 个基本模块进行的健康风险评估,并自动关联相关的套餐。另外个人体检套餐选择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预约缴费,推送体检要点及注意事项以及体检套餐二维码,按时到医院进行电子或者人工打单检查。在个人套餐的选择上面,体检人员也可以通过选择病种(例如:男性前列腺筛查、妇科肿瘤筛查等)或者年龄段性别(男、女;中青年、老年人)等,进行专项检查。医院健康管理师注册在互联网医院,可以选择线上咨询(根据患者授权,健康管理师可调阅患者历史资料)或者必要时的电话咨询,实现实时沟通体检套餐,实现体检套餐的个性化、针对性,有利于形成客户的黏性,解决体检前端困难。

4.2 体检中的智能服务

实施全流程智能导检,体检者到体检部报到开单后,互联网医院智能导检系统根据签到时间、检查项目、检查要求、等待时间、检查区域等多项规则,为体检者提供最优化的检查顺序,并根据流量实时进行调整,系统同时设置过号回溯功能。通过手机端软件来进行全程提醒,合理安排路径,节省体检者时间,提高健康管理部的人员效率。

4.3 体检后智能管理

4.3.1 体检报告的“多学科团队会诊” 多学科团队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出现代表了以病种分科临床诊疗的新体系,打破以往以治疗手段方式为分诊的方式,推动学科之间的深入交流与紧密合作,加速临床学科之间理论、技术和经验的全面融合[11]。健康管理是多学科融合的整体,充分发挥专科在体检后续管理,尤其是报告的解读,能够提升体检的专业化和质控水平,避免患者多科室挂号看诊。体检者做完检查后报告形成,健康管理部总检医师先进行初步审核,涉及专科问题的,通过互联网医院医生端,发起线上会诊请求。在绩效的激励下,各专科医生进行及时的会诊,由其决定是否再需要线上或者线下会诊,做进一步检查。对于重大阳性的人员,健康管理部通过系统,直接转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4.3.2 疾病模型预测系统 健康体检往往包含许多医学数据信息,是进行大队列健康评估、集中分析危险因子、预测慢性病分布的数据来源[12]。基于互联网医院的疾病风险预测,先通过大数据建立多种数据模型,再利用系统前期的信息收集和后期体检的数据,根据权重分值和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评分,评估某一个体在当下或未来一段时间在某种疾病上的风险等级,利用互联网医院推送健康提醒、进一步诊疗意见或专病健康管理措施,对疾病起到“早预测,早管理”。

4.3.3 健康档案管理 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为体检者提供结构化、标准化、连续性的健康档案,健康管理档案规范的记录个人的健康信息,包括对调查量表分析、疾病模型预测结果、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干预指标改善情况,数据查询以及通过内置AI 系统进行报告的初步解读和会诊意见,健康档案可借助信息化在不同医院之间进行共享,为体检者的进一步就诊提供便利。

4.3.4 内科专病管理系统 通过体检等多种途径,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库,由健康管理部作为平台开展部分内科专病管理,为其提供包含合理膳食、营养补充、医疗通道等诸多内容的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连接患者医院端和院外端的医疗服务。例如对于超重/肥胖患者进行管理,通过互联网医院App 端,患者定期自行申报饮食、运动、体质量情况,系统根据患者入组时间,智能推荐健教方案(包括运动方案、饮食方案等)。提供食物热卡查询,对于高热量食物进行预警设置,减脂过程中,提供线上及时的咨询服务。另外对于部分专病可借助家庭式设备监测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例如借助设备对特定人群进行血压、血糖、睡眠质量、肺通气功能等多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危急值及时提醒就医,也可根据管控情况推送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和用药调整方案(基于互联网医院复诊功能)。

4.3.5 外科专病追踪回访系统 互联网医院利用信息交互特点,可实行外科部分专病的康复期或者生存期管理。例如肺癌患者,根据系统设置的规则以及患者的情况自动推算,自动推送定期检查项目或者注意事项,实时反馈至系统,形成院后完整的健康档案。也可利用信息平台实行院后症状或者其他并发症监控以及死亡时间的登记,实施量表评估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实现患者全周期的管理,为疾病诊疗提供优质的数据资料。

4.3.6 可穿戴医疗智能设备管理平台 慢病的管理的主战场在院外,因此借助互联网医院院内外数据连接平台和功能交互平台等优势,建设可穿戴医疗智能设备管理平台,对慢性病人或其他人群开展较长周期健康数据监测,例如长程心电图、血压、睡眠监测等,使得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能够及时的掌握,医生可根据详实的数据分析,提供精准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者健康。

5 讨论

经过国外权威机构的研究总结,健康管理是一种实际、廉价的方法用来改善国民的身体健康[13]。健康管理信息化是健康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用于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及干预人员的健康状况[14-15]。健康管理部拓展业务,提升服务,深化体检内容,从单纯的检中过程转变到健康管理,即检前、检中、检后整体式服务,这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医院是实现闭环式健康管理的必要手段。利用软件客户端、医生端,高效率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提升体检质量和服务,可实现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进一步降低医疗卫生经济费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但因健康管理收费项目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空白,医疗机构往往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提供有限的健康管理服务,无法形成一体化、连续性的管理机制,亟须相关部门出台规定提升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互联网医院信息交互,面临着内外网互通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医疗机构明确安全机制,做好安全防护,从而推动健康管理又快、又稳发展。

猜你喜欢

评估医院服务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萌萌兔医院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认一认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