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问题场域 推动深度学习
——以《平移和旋转》一课为例谈『问题场』构建

2022-12-27赵国防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物体概念核心

文 赵国防(特级教师)

高阶思维作为学习能力的核心,已成为高质量课堂的应然追求。然而,传统课堂却常常出现知识“碎片化”,问题“扁平化”,活动“形式化”,导致儿童始终处于低阶思维,教学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一些课堂上常常因为过多地重视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而忽视了知识点间的横向和纵向关联,高阶思维训练无从谈起;教师不能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学习过程,常常在一些重要环节错失高阶思维训练之良机,让原本可以概括出的思想、方法和经验悄然湮没;教师对教材研读、学生研究程度不深,导致核心问题设计浮于表面,不能真正聚焦学习内容之核心,不能真正统领儿童学习全过程,高阶思维无法引燃;教师常常会把注意力放在“做什么”与“怎么做”之上,而忽视“为什么这样做”和“怎么做更好”,让可以引发高阶思维的机会悄然流失,让原本可以促使思维爬坡的行走步入“断头路”。而构建“问题场”,可以导引儿童充分卷入生动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场域,去自我发现、全面建构、系统认识、深刻理解,巧妙破解上述教学“僵局”,让学习变得自主而深刻,生动而多元。

一、在“问题场”中强化概念理解

“问题场”即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形成分析、综合、评价能力以及师生协同发展、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场域。通过“问题场”构建能唤醒和激发儿童探索精神与创造欲望的问题背景和思维环境。由“问题背景和思维环境”所引发的问题,不仅有点状的、直至内容本质的“核心问题”,也指能支撑“核心问题”落地的“问题串”“问题链”和“问题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的“问题场”,通过探究性、发展性、实践性学习活动,引领儿童在“问题场”中自主建构、系统理解、全面发展,提升分析、评价与创造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一课是关于“图形运动”的概念教学。教材首先通过观察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三幅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图片中物体运动方式的共同点——平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电风扇叶片、直升机螺旋桨和钟面指针三幅图片,感知图片中物体运动方式的共同点——旋转。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仅拘泥于教材的现有素材和呈现方式,常常很难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仅仅局限于教材图片中的这些例子,学生感知不丰富,体验不深刻,理解很难走向深入,导致有些学生只会模仿,而无法深刻理解其本质内涵。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虽然能通过交流讨论知道“平移”与“旋转”运动的特点,进而描述出“平移”与“旋转”概念,但并不能从本源上说出“平移”与“旋转”运动方式的辩证关系,即“同”与“不同”所在,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达到张奠宙先生所说的对基本概念的“直觉”程度。

在大力推行深度学习的今天,基于教材视角的有机统整,立足概念“直觉”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通过“问题场”构建,导引学生围绕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与连贯性的“问题串”,深度思维,强化理解,系统建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围绕“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形成,“问题场”会给学生带来强大的主动学习场、思维训练场和问题解决场。

二、从“问题场”到“主动学习场”

张奠宙先生在《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一书中指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只做到说得清、道得明,会判断对象是否符合概念定义那是不够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有达到“直觉”水平,才是真正实现了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理解要达到“直觉”的程度,就是要做到无须停顿下来思考,就能够不假思索地作出判断。显然,这里的“直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二是对概念本能的感觉。言下之意,这也是衡量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疑便成了实现深度学习的第一要务。

在《平移和旋转》一课的教学中,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问题场”中实现自主学习、深刻理解呢?教师不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素,然后聚焦问题本质,精心设计具有生活味和数学味兼具的“大活动”,让问题导引活动,让活动激发兴趣,让兴趣驱动学习。

如钱云娟老师的教学,首先“视频导引,聚焦核心问题”,通过播放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杨倩拿下首枚金牌后颁奖现场的视频,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与此同时,巧妙聚焦——“我们为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国旗而高兴自豪!仔细观察这面国旗,它做了怎样的运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能举例说明吗?”为学生充分观察、深入思考提供了广阔舞台。接着,通过“问题串”,导引学生回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思考现象与问题——“同学们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例子,看来,生活中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学生。现在回到教室里,带着数学的眼光观察并思考,打开教室门和开窗,这两者的运动是一样的吗?关于物体的运动有哪几种情况,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这样,一方面让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基本逻辑和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为深入学习与探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从“问题场”到“思维训练场”

高级思维作为学习能力的核心,已成为高质量课堂的重要训练指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通过巧妙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要设计充满磁力与张力的“问题场”,激活学生的思维动能,让高级思维训练充盈课堂。《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受学生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对区分、判断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都较为容易,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有所提升,有所超越,引导学生在“问题场”中,盘活经验,自主探索,充分发现,直抵概念本质,训练高级思维。

如江吕颖老师在教学中,便围绕核心问题,精心设计了问题引领下的探索与发现活动,全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动能,让学习变得生动、深刻而又有意思。她通过以下活动:

1.比一比:用手势比划物体的运动方式。

2.画一画:用箭头图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

3.圈一圈:将相同运动方式的物体归为一类。

在三个活动的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平移和旋转,激发兴趣,不断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这三个活动的背后,实际是三个层层推进的问题,三个问题相互关联,层层深入,指向明确,构成了强有力的“问题场”。学生围绕问题引领下的探究与发现活动,积极进行观察发现、提炼概括、多元表达,思维在“问题场”中充分激活,概念理解自然而深刻。同时,本环节最后,她还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说”的平台,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充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想法,为思维碰撞与个性张扬提供了广阔舞台。

四、从“问题场”到“四能提升场”

强化“四能”训练,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构建“问题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深度理解,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全面关照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让“四能”真正在学习中得以强化。《平移和旋转》一课,看似只有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很难突出“四能”训练。其实则不然,教师完全可以把概念理解建立在“问题解决”之上,让概念在“问题场”中悄然形成。

如钱云娟老师在引领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时,便采用了问题引领,活动推进,让学生在“问题场”中充分经历思考、比较、表达、分类、归纳等过程,完全经历了“四能”综合训练。通过“想一想”引领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图片中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唤醒已有经验;然后“比一比”,引领学生借助身边的文具,想办法表示出每种物体运动的样子,让思维逐步爬坡;接着“画一画”,启发学生想办法用箭头图画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让思维延展;通过“分一分”,启发学生围绕“如果请你来分一分,将相同运动方式的物体归为一类。哪几个物体可以归为一类呢?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剩下这些物体的运动可以归为一类吗?它们是怎么运动的?这些运动又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与交流后,继而进入“理一理”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上述活动,层层深入,融思考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四能”训练扎实有效。尤其是在比较平移和旋转的异同时,给学生留足了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四能”训练在此环节又一次得到深化。

猜你喜欢

物体概念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