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渗湿法治疗唇黏膜病医案2则

2022-12-27杨步流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下唇双唇参苓

杨步流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222023)

脾胃功能失司易致唇黏膜病,正如黄元御所言:“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唇口不病。病者,太阴己土之陷而阳明戊土之逆也。”[1]唇黏膜糜烂、唇黏液腺囊肿均是口腔科常见病。西医对唇黏膜糜烂多采用局部微波、激光、糖皮质激素或合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等治疗,较易复发[2]。对唇黏液腺囊肿,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复发率也较高[3]。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健脾渗湿功效。笔者临证辨治脾虚湿蕴致唇黏膜病,多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取效显著,不易复发。今整理医案2则如下,以飨同道。

渖唇案一

患者,男,46岁。初诊时间:2018年10月12日。因“双唇黏膜糜烂反复1年,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双唇黏膜糜烂,至我院确诊“盘状红斑狼疮”,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病情仍反复。3个月前患者双唇黏膜糜烂加重,因畏激素、细胞毒类等西药毒副作用,以口服维生素B2、中药治疗为主。观前医处方,多以清热解毒、化腐生肌类中药为主,取效甚少。刻下:患者双唇黏膜表面糜烂如白米粥样状,疼痛不甚,口干不思饮,乏力,面色无华,纳差,大便溏,舌淡白,苔腻,脉沉细。中医诊断:渖唇。辨证:脾胃虚弱,中焦湿困。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 g,茯苓10 g,制苍白术(各)10 g,山药10 g,炒白扁豆8 g,莲子5 g,炒薏苡仁10 g,陈皮6 g,砂仁5 g(后下),桔梗5 g,甘草10 g,土茯苓15 g。10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各1次口服。

二诊:2018年10月22日。患者双唇黏膜糜烂面积明显缩小,双唇边结痂,纳转佳、大便每日二三次,质软,口干饮水不多,小便多,舌淡,苔腻略化,脉沉细。前方减温燥之制苍术,制白术、茯苓均增加至15 g,以增强健脾祛湿之功。再进10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18年11月3日。患者双唇黏膜结痂,无糜烂,无渗液,纳可,大便成形,喜饮,舌淡红,苔薄腻,脉细。以参苓白术丸口服半个月,巩固疗效。2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双唇糜烂未再复发。

按:盘状红斑狼疮是造成唇部糜烂常见病之一。唇黏膜糜烂不仅导致患者疼痛,影响其进食、言语等日常生活,还影响患者唇部外形。现代医学多采用激光、毫米波或糖皮质激素等局部及全身治疗,促进唇糜烂面愈合。本案唇部糜烂与中医“渖唇”描述症状相似。渖唇是泛指有渗出的唇部湿疮,微肿湿烂,经久不愈的病症。《望诊遵经·诊唇望法提纲》言:“脾病,唇烂者,阳明之证。”吾以患者双唇糜烂如白米粥样、纳食呆、大便溏等症,又以前医按胃热上泛,采用苦寒败胃之品治之罔效为参照,知其并非胃热实证,而是脾胃湿蕴不化,湿邪困脾,运化失职,发于双唇而致湿烂。故本例双唇糜烂非实证,而是虚证。方中党参、甘草以补脾气,即脾悦甘;制苍白术、茯苓胜湿,即土喜燥;莲子益心健脾;炒白扁豆、炒薏苡仁健脾渗湿;陈皮、砂仁理气温胃;桔梗入肺引诸药上行;土茯苓除湿解毒通络;大枣调和诸药,补养脾气。方证相合,效如桴鼓。

唇胗案二

患者,女,23岁。初诊时间:2019年7月13日。因“发现下嘴唇黏膜小泡1个月”就诊。 1年前曾因“下唇黏液腺囊肿”在我院口腔科行手术切除。本院口腔科建议患者再行手术摘除,患者不愿手术,尝试中医治疗。初诊:患者下唇黏膜小泡,呈半透明,约如黄豆大小,无破溃,无痛,影响进食、言语,纳谷不馨,口腻,不喜饮,小便短涩,大便粘,体胖,素喜食膏滋厚味,月经周期延后,经血量少,经血色暗,舌淡胖边齿痕,苔厚腻,脉细。中医诊断:唇胗。辨证:脾虚湿蕴。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党参10 g,茯苓10 g,炒白术12 g,山药15 g,炒薏苡仁15 g,炒白扁豆10 g,陈皮3 g,山楂20 g,通草6 g,滑石 30 g,甘草5 g。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各1次口服。

二诊:患者下唇黏膜小泡明显缩小,如芝麻粒,色如唇色,纳谷转佳,小便如常,大便成形,舌淡胖,苔薄腻,脉细。于原方减滑石、通草,茯苓加至20 g,再予7剂口服。

三诊:患者下唇黏膜小泡消失,唇色红润,纳谷佳,二便调,舌淡胖,苔薄,脉细。以参苓白术丸口服2周。随访3个月,患者下唇黏液腺囊肿未曾再发。

按:唇胗出自《灵枢·经脉》,其曰“唇生细粒小疮,时流黄水,或痒”,症状描述与唇黏液腺囊肿相似。黏液囊肿常发生于下唇黏膜面,常见于有咬唇习惯者。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切除囊肿及周围黏液腺组织,或用空针抽出其内容物,使用激光或冷冻治疗,但容易复发。本案患者喜食肥甘厚腻,致脾失运化,湿浊内生。口为脾之外窍,湿浊蕴脾,上熏蒸于口唇,易患唇胗。纳谷不馨,口腻,不喜饮,小便短涩,大便粘等,皆为湿滞中焦,受纳运化失常之症。方以参苓白术散合滑石、通草加减。党参、炒白术、山药健脾气促运化;陈皮、山楂燥湿消积滞;炒白扁豆、炒薏苡仁、通草、滑石甘淡渗湿,以利其下。全方共奏健脾渗湿之功,湿袪则唇黏液腺囊肿消。

唇与脾生理、病理的关系,历代文献均有记载,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灵枢·五阅五使》“口唇者,脾之官也”“湿气通于脾”,《证治汇补·口唇》“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等。正如《冯氏锦囊·杂症》引李东垣所倡“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2则唇黏膜病医案,中医辨证皆属脾虚为本,湿浊内蕴为标,采用健脾渗湿法,方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下唇双唇参苓
唯爱红唇
条纹双唇兰,中国兰科双唇兰属一新记录种
两个梦的争执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
水漾蜜桃唇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伴下唇组织坏死缺损1例
巨大唇癌单纯切除术后下唇延长成形1例
舌瓣修复下唇红唇缺损6例效果观察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