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通州样板”

2022-12-27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文明

于 盈

(南通市通州区委党校,江苏 南通 226300)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拉开帷幕。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试点范围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逐步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南通市通州区为对象,分析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有益探索、存在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助力通州区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

一、通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索

(一)组织架构基本形成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通州区围绕阵地打造、人员配备和志愿队伍组建等方面,不断完善文明实践组织体系。一是着力构建实践阵地。构建“1+14+231+X”四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即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14个镇级文明实践所、231个村级文明实践站以及遍布全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金融机构、健身广场等场所的若干个文明实践点,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二是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区级实践中心明确5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镇级实践所明确2名以上工作人员,每个村级文明实践站明确1名以上工作人员,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有人组织、扎实开展。三是充分挖掘志愿服务力量。整合全区志愿服务组织资源,以党员干部为主导、基层群众为主体,构建志愿服务队伍近千支。

(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严格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出台了《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书记清单》《通州区志愿者礼遇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实践所所长、实践站站长的工作职责,让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专门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二是加大激励力度。将志愿服务的保障激励措施制度化,内容涵盖星级评定、荣誉授予、享受服务、兑换物资等多方面,设立志愿者礼遇资金,有效推动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文明城市长效管理考核体系,建立起周巡查、月考核、季点评模式,区文明办、实践办、纪委监委开展联合督查,每季度评定红黄牌,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文明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三)线上线下融合推进

统筹调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两中心”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的生动局面。一是实现指挥调度的物理整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接入融媒体中心“南通州”App,25万志愿者全部实现用户数据对接,成为“南通州”的注册用户。借助融媒体中心,文明实践四级服务阵地体系搭建起视频交互和信息沟通平台,增强了文明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实现功能叠加的全面融入。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让基层的好故事“上得来”,让党的声音“下得去”,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舆论传播工具。三是实现供需对接的模式创新。用户在融媒体App上一键登录,实现文明随手拍、发布微心愿、观看活动直播、报名参与志愿服务、预约实践阵地等功能,“两中心”线上线下互融互通,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中心跟单-群众评单”的供需对接闭环管理模式,形成宣传服务群众的“大宣传、大文明”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实践效果逐步显现

坚持文明实践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相结合,在全区营造文明实践浓厚氛围。一是坚持理论先导。开展“文明实践 理论当先”千场主题宣讲活动,融合千场社科讲座进村(社区)活动,安排专家讲座116场,在文明实践中推进理论讲堂、社科讲堂、道德讲堂三堂融合。二是促进志愿服务。坚持重点服务和教育引导“两手抓”,举办通州区首届公益项目大赛,围绕阳光助残、关爱困境儿童、慈善济贫等热点征集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搭建学习平台、提供各类支持、评选表彰激励的保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社会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运作。三是聚焦文明创建。发布《通州文明公约20条》,在全区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践行。开展“公职人员回小区作表率”志愿服务活动、“路长制”志愿服务活动、“烟头换鸡蛋”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搭建起文明实践连心桥。

二、通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短板

自2019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区以来,通州主动作为,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好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特色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阵地资源“分散化”

中央文明办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必须坚持“一盘棋”思维,着眼于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统筹整合体制内外、线上线下等各类资源。因此,资源整合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源,而是统一利用不同资源并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就现实情况看,通州区盘活资源不到位,资源供给不均衡,阵地效益释放不充分。虽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调动区域内各方资源,但仍有部分公共资源没有被充分“唤醒”利用。垂直管理的特性使得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相对独立,导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供给不均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等因素让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难以通过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实现合力发展,导致阵地效益释放不充分。

(二)内容供给“普适化”

一是实践活动供需未能完全匹配。文明实践需求反馈机制不完善,实践活动无法充分满足群众需求。虽然在融媒体App上设置了供需对接模块,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居民不知有App的存在,许多老年人也难以通过手机提出诉求,这就不利于精准获取群众真实需求和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导致实践活动供需错位、后劲不足。二是实践活动创新度不高、群众参与度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通州区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度不高,一些文明实践所(站)把实践活动简单化为特殊节点的志愿服务;一些文明实践所(站)宣传宣讲党的理论政策照本宣科,对不同学历、年龄层次的人群未能体现差异化、针对性;一些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实践活动没能结合本地特色,很多活动直接照搬试点地区的活动形式,内容缺乏吸引力,群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实践活动项目品牌效应不突出。虽然通州区各文明实践所(站)结合自身区域特色优势形成了“暖心向阳”校园行动、“梦想改造+”、“护江吾先行”等活动品牌,但大多数志愿服务项目是临时性、局部性供给,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各个志愿项目也缺乏整合和宣传,品牌效应不强。

(三)志愿服务“任务化”

一方面,志愿队伍结构失衡。从人员构成来看,志愿者多为城镇常住人口和党员,农村志愿者和群众志愿者参与率相对较低。从志愿服务队构成来看,服务队多以单位为主体构成,吸引和调动其他志愿者参与的方式不多,志愿服务难以规模化、常态化开展。同时,农村志愿服务队力量相对薄弱,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导致青年志愿者不足,一定程度上依赖城镇志愿队下乡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志愿服务能力不足。不同于一般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作为工作目标,志愿者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虽然各文明实践所(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但大多是基层工作者,他们往往忙于繁重的日常事务,未能接受系统性、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培训,很多本该在活跃基层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志愿活动简单化、任务化,导致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足。

三、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通州样板”的路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必须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为工作目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让人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努力打造可复制、易推广的“通州样板”,还需从四大方面发力。

(一)完善体制机制,筑牢基础支撑

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各级财政要确保经费到位,可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项目、资金与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结合,通过“专项经费+考评奖励”的方式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多方参与。针对基层开展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合体”的名义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呼吁社会资本、公益基金积极注入。鼓励热心公益的个人、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资金募集活动,募捐筹集的资金以“点对点”捐款的方式定向捐赠给经费不足的基层文明实践所(站),专款专用于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

二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目前通州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文明城市长效管理考核体系,通过每季度评定红黄牌的方式考核各镇(街道)的文明实践工作。建议在上级部门督导外,从组织、经费、成效等方面明确评估标准,定期组织各文明实践所(站)相互评价,实现在互评中检视不足、在互学中取长补短。针对评价机制侧重考核活动成果,而忽视活动实施效果的情况,建议通过不定期走访群众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用户反馈的情况了解群众的实际获得感、满意度,如法律咨询、农技指导、义诊服务等活动是否给群众带来切实的帮助;评选好人模范、宣讲理论政策、送文艺下乡等活动是否给群众带来丰富的精神生活。只有通过“上级考核”“基层互评”“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才能得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施效果的客观评价,最终产生一批群众满意、基层赞同、上级认可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定期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现场推进会、联席会议等,促进各文明实践所(站)相互交流学习。一方面,督促各文明实践所(站)梳理材料、提炼特色、总结经验,形成一批具备示范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文明实践模式,汇编成文明实践创新案例集,把基层的创新举措升华为指导文明实践活动的规律。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广泛宣传本地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的榜样故事,制作模范宣传片。通过发挥历史英雄人物、当下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地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时代新风。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讲活通州文明实践先进典型、讲透通州文明实践样板经验。

四是创新关怀激励机制。一方面,关怀礼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建立起包含保险保障、优待礼遇、评选表彰、宣传嘉奖等在内的志愿者激励方案。出台志愿服务信用管理办法,将志愿者服务时长、服务质量、优秀志愿者等信息量化并接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赋予相应的服务积分和服务等级。选定区内一些优质商家作为定点“礼遇”单位,根据志愿者服务等级给予不同优惠折扣,提升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发挥信用激励作用,吸引群众参与实践活动。将信用体系向基层延伸,以社区(村)为单位,制定信用评价办法,把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次数和时长量化为信用积分。把积分与基层群众的生活相关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发守信激励产品,如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电影票、体检券,优先享受公益便民服务等。通过信用激励措施,让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活动的群众参与度。

(二)强化平台建设,突出内容特色

一方面,强化信息平台。坚持资源围绕平台转、平台跟着群众走,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2]。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整合全域资源,立足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和健身体育五项服务职能,根据不同职能把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划分和利用,实现文明实践资源全域共建共享。同时发挥好“南通州”融媒体App的传播技术优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打造成集供需信息发布、实践活动管理、志愿服务推广、阵地地图展示、文化资源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数字化平台,让人民群众便于参与,实现文明实践活动“触手可及”。

另一方面,丰富内容形式。一是坚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亮点。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理论志愿者巡回讲、基层干部贴近讲、典型人物示范讲、红色传人鲜活讲等宣讲活动,把党的理论由深奥变通俗、由抽象变具体、由少数人理解变多数人理解,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需求,实现理论宣讲真正入脑入心[3]。二是突出地域特性,整合区域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现有阵地,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同时,开展“四史”和地方史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文明实践文化成果的孵育,创作群众喜闻乐见、鲜活生动、便于传播的文明实践歌曲、小品、地方戏曲等具备通州特色的文艺作品。适时开展送文艺进基层、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节、广场舞比赛、百姓运动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弘扬志愿精神,提升服务水平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力军,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指标之一。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要提高文明实践活动的质量,必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以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统揽,建立面向基层的各类志愿服务支队,形成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对于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支队,可结合各单位的本职工作和“党员干部进社区”“双报道通通在”等活动,列出志愿服务“清单”,送出服务“菜单”,晒出服务“账单”[4],努力成为百姓身边的理论宣讲员、民情信息员、矛盾调解员,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对于以民间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支队,开展志愿服务前要针对不同群体(如农户、返乡创业大学生、老年人群体等)展开分类调研,然后设计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针对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对志愿者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精准度。二是厚植志愿服务精神。志愿精神是公共服务志愿性生产的灵魂,志愿者正是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而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的[5]。必须把厚植志愿服务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用志愿服务精神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使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构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文化体系,明确其内涵、宗旨、目的,普及志愿服务知识,营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活志愿服务文化的内生动力。公开评选、表彰优秀文明实践志愿者,给予其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宣传优秀志愿服务事迹,增强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三是建立志愿培训机制。志愿者素质高不高、技术强不强是文明实践活动能否高质量展开的关键。必须依托现有阵地资源,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要职能,分类别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如依托职业学校、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建立文明实践志愿者培训基地,编写文明实践志愿培训教材,开设本地特色课程,确保志愿培训制度化、常态化,提升志愿者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而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供给。

(四)扩大实践主体,吸引群众参与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吸引群众参与,激发群众的创造力,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群众不仅仅是文明实践的受益者,更应该是文明实践的供给者,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一是发挥老年志愿者的余热。针对部分社区老年人居多和农村空心化情况,鼓励和动员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等组建“银发先锋”老年志愿服务队,利用各自专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比如成为老年兴趣班“辅导员”、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员”、基层党史理论“宣讲员”,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二是招募广大青年成为文明实践的新生力量。以团区委为统领,号召驻地大学生、青少年加入“有为青年”志愿服务队,展现青春风采。比如成为爱国教育基地“讲解员”、文明城市“引导员”、爱心义卖“售货员”,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舞台,充分展现青年的聪明才智和时代担当。三是吸纳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一方面,对成熟的社会公益组织进行引导和扶持,提供渠道、搭建平台,鼓励其根据自身公益方向对接各文明实践所(站),结合基层公共服务需要开展公益活动;另一方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购买专业社会组织的策划服务,对专业性较强的大型文明实践活动提供精细化的策划,确保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文明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请文明演绎
小行动 大志愿
漫说文明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