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与超越:比较视野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12-27李景平吴晓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文明世界

李景平 吴晓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世界文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依凭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刚健有为、厚德载物的坚毅,以天人合一、融通万物的气度,克服了文明成长过程中的重重挑战,实现了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是一个认识和批判他者进而反思和建构自我的过程,以对比思维剖析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实现的内在超越,既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时代需要,也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乎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借鉴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本质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凝练和意义升华,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和创新发展。

(一)以俄为师:旧中国与社会主义的碰撞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2]62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可是,当历史的指针拨到晚清,曾经盛极一时、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王朝的内部腐败与外部势力的侵略使得“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自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各阶层的有识之士纷纷踏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奕訢、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文明挽救清王朝的颓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借鉴西方制度文明变革封建专制统治。最终这些将西方文明移植到中华大地上的尝试通通失败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3]471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剧烈冲突中,在归宗儒家和全盘西化的激烈交锋中,古老的中华文明该如何破局?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4]214李大钊认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是“第三新文明”的理想样态。何为“俄罗斯之文明”,李大钊所言的新文明形态指的是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肇始于西欧的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中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型,并在俄国这一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实现了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列宁曾在《真理报》撰文提出:“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达到而且真正达到了高度的文明。”[5]210俄国十月革命不仅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为徘徊不前的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出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择。“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指望,才知所趋赴。”[6]498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感召下,中国共产党坚毅地走上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征程。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同“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7]106划破了旧时代的夜空,照亮了新中国的航程。

(二)以苏为鉴:新中国与社会主义的创新

经历了三年的恢复调整,新中国成立前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正轨,在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基础之上,以“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为抓手的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同时,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8]23毛泽东提出,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8]41,“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8]42。“以苏为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国家发展道路上的精神独立和历史主动,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够深入,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避免地走了很多弯路。

“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苏联模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迫使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重新思索,中国应该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符合发展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要走好自己的路,首先要正本清源、锚定方向,弄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着重阐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9]373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一系列重大论断彻底冲破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重大进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超越

历经新中国成立七十余载的发奋图强、改革开放四十余载的锐意进取、新时代十载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历史告诫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照搬照抄他国的方案走不通,一味依赖大国的庇护不可行,只有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社会主义、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思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正是苏共在民主化改革中主动放弃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使得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高高飘扬,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力和组织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铺就了成功之路、提供了文化滋养。

二、从资本至上到人民至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建构

人类历史是一部从蛮荒走向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史。在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其经济体系笼罩到了整个世界,经济基础的统一使得当今世界的几乎所有国家都构成了源自西方单一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10]38。如何在资本至上的话语霸权下建构起中华文明的现代价值体系,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全新回答。

(一)资本至上: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主导逻辑

回溯人类历史,资产阶级的崛起为文明走向现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资产阶级代议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民众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成倍增长,消灭了各国以往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促进了物质文明向工业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思想革命,将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构建了自由、平等、民主的现代文明价值体系。“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的目的的反面。”[11]146资产阶级几乎独占了文明国家的一切生产、生活资料,无产阶级为了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产者,资本对劳动的统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引发了人的异化。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12]53在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的主体任务是追逐资本的无限增殖,而人只是资本增殖的手段。

放眼当今世界,资本至上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主导逻辑,也是其国家治理的价值遵循。在资本主义制度最为发达的美国,资本至上的价值原则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就政治领域而言,金钱政治贯穿美国选举、立法、行政全过程,“金钱是政治的母乳”一语道破“美式民主”的真实面目,普通民众被排除在政治过程之外,政治选举成了富人阶层的专属游戏。就民生领域而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拥有世界一流医疗资源的美国频频遭遇滑铁卢,以保持经济增长为宗旨的各州政府在疫情防控上采取“躺平”政策,医疗机构的选择性救治使普通人的生命健康权难以得到保障。就生态领域而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美国悍然退出《巴黎协定》,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展现出的单边主义姿态,加重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负担。美国所展现出的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样态,破除了人们对西式现代化的盲目追捧,也引起人们对资本至上逻辑的深刻反思。

(二)人民至上: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人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旨归。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旨在实现人与自身的和平共在、人与人的和睦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更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现代生产方式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充裕的物质生活,然而物质的繁荣却带来了精神的荒漠,信仰缺失、价值迷惘、内心焦虑成为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为建设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文化使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创作为载体,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的先后发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建成、“学习强国”的平台建设,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只此青绿》的现象级传播,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13];建国七十周年阅兵、建党百年庆典、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东方大国的盛世气象。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兼顾发展的高效性与公平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中国享有他国难以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他国难以想像的复杂矛盾,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是横亘在实现共同富裕面前的“三座大山”。为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对并联式发展的多重任务叠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底线思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精准思维推进脱贫攻坚事业,以系统思维提升区域协作发展效能,以战略思维谋划乡村振兴,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它是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总体概念,是一个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久久为功的动态发展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是衡量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一方面,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融互促。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乘势而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日益壮大,中国的绿色发展践行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协同理念。另一方面,人对自然无休止的索取和破坏已超过了自然能够承载的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北京蓝”的城市名片、国家公园的制度设计、云南象群北迁往返的一路呵护,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成就彰显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坚定意志。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式现代化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性,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发展建构了全新的价值坐标

长期以来,现代化一直是西方经验和西方道路的代名词,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现代价值形塑。然而,资本主义的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资本至上的主导逻辑本末倒置,将人当作社会历史的客体和手段,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严重的贫富分化、发达工业社会下的“单向度人”无一不是其内在缺陷的佐证。因此,要推动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

中国之所以能够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固有弊端,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双重奇迹,其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思维创造和实践推动。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旨归。人民既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发展成果的分享者。中国共产党推动现代化建设不是为了谋取一己私利或一时荣光,党的奋斗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了现代化的人本主义逻辑,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光明前景,它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还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14]。

三、从零和博弈到和合共生: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球治理转型的理念变革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是一个不同文明体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学习的过程。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西方形成了两种相异的文明交往理念,西方秉承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中国主张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动荡变革期,零和思维能否延续、世界各国如何共存,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文明进步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零和博弈:西方文明的传统思维

零和思维贯穿西方文明演进的历史全过程,是西方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金科玉律,中国威胁论、美国例外论、文明冲突论都是零和思维的时代产物。

零和思维是西方国家穷兵黩武、四处扩张的内在根源。古希腊时期,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提出,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威胁到现存大国的利益,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做出相对的回应,双方的战争在所难免。进入大航海时代,日益崛起的资产阶级决心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它迫使世界上的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12]404在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之下,人类文明只能有资本主义一种色彩,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的野蛮行径无疑暴露了零和博弈的底层逻辑。经历世界大战、工业革命的洗礼,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苏联和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并立的两个超级大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武断放弃两种社会形态和平共处方案,悍然挑起两个阵营之间长达40余年的冷战,而今两极对峙时期形成的冷战思维仍深刻影响着西方国家的外交战略。零和博弈实质上是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它建立在人性本恶的理论假设之上,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赢者就能拥有财富与权力的最高支配权,正如列宁所总结的那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公然掠夺弱者。”[15]248

零和思维是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显然没有适应这一变化,仍沿用其霸权主义的行事作风,将承认并积极维护其霸主地位的国家拉拢为自己的同盟,反之,就以所谓“颜色革命”摧毁之。毛泽东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到底谁文明,谁野蛮?谁有礼貌,谁没有礼貌?”[16]21曾经以殖民扩张、奴隶贸易进行资本积累的帝国主义国家自以为是文明的,而今对难民问题、种族歧视等人权灾难置若罔闻的西方国家却自诩为“人权卫士”,这揭露出西方国家“在文明与野蛮的问题上存在着极大的迷信。”[16]21西方的零和博弈思维逆时代潮流而动,使世界陷入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叠加的全球性危机。

(二)和合共生: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

和合共生理念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差异和多元样态,强调不同事物的彼此共存、共同发展,这一思想浸润在中国人的交往实践之中,生发出协和万邦、四海一家的文明交往观。

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为基本特征的“和合”理念蕴含着中国哲学的辩证思维,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同一性与对立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人认识和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遵循。以“和合”作为理解中华文明的基点,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渔猎民族融合而成的多元整体,而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也是对世界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明吸收借鉴的成果。古有鉴真东渡、伊儒会通,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伊斯兰教文明等的和合共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近代有“德先生”“赛先生”的思想启蒙,中华文明与资产阶级文化、无产阶级文化的碰撞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尊重差异、平等相待,是世界文明和合共生的基本前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交流互鉴、共建共享是世界文明和合共生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所秉持的和合共生理念,正是在求同存异中寻找文明交往的联结点,在取长补短中探求文明发展的生长点。

和合共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和合共生理念的实践路径。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17]344作为守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不搞军备竞赛,不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与一些国家表面声称维护世界和平而背地里充当“战争贩子”有所不同,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落实在年复一年的维和行动之中,落实在反恐交流合作机制的积极作为之中,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和合共生的内在要求。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8]258。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维护各个文明的平等性、坚持不同文明的包容性,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基本原则。中国先后组织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涉及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多个领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搭建了广阔平台,为增进各国之间的民心相通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中国方案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当下,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各种危机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零和思维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和衷共济才能实现共赢发展。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立场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才能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19]465每一种文明都是该民族生存意志的集合、生命价值的思考、生活意义的追寻,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占据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位置,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世界各国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共生共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现代化文明世界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请文明演绎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漫说文明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对不文明说“不”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